刘珍莉 || 再遇郭学谦老师
今天,我们聆听了郭学谦老师题为《阅读花开》的报告。这是郭老师第三次给我们作报告,每一次聆听,都是一次精神的洗涤。
第一次听郭老师的报告,是我来学校的第二年,那时候我尝试写随笔,但都不太完整。纵然知道阅读有那么多的好处,但并没有静下心来去阅读。郭老师的报告犹如醍醐灌顶,让我对阅读有了更多的思考。我们应该读什么样的书?什么样的阅读是有效的?阅读该怎样跟写作结合起来?这些思考慢慢汇聚成了文字。那也是我第一次认识郭老师,在他的鼓励下,我尝试记录和学生相处的点滴,我常常把自己写的文字读给孩子们听,聆听着心底最真实的声音,我的心也变得细腻和柔软。
我的数篇文章在公众号《四圣文学馆》上发表。每一次郭老师总是耐心给我修改,他的哪怕一个字的改动总是给我无限的惊喜。我写了一篇文章《好老师的标准》发给郭老师看,他在前面加了两个字“追寻”。我体悟很深,我们做老师也在学做老师,教育这条路上,我们都是追寻者。他常常勉励我们要好好努力,只言片语却是给我无穷的力量。我尝试着读更多的书,写更多的文字。四年坚持下来竟也写了有20多万字。
今天再听郭老师的报告,他站在台上侃侃而谈,我想那些阅历都是由读书积淀起来的。他告诉我们,要读更专业的书,要读有用的书,读经典的书。不管读什么书,要先行动起来。只有行动,才有收获。他引经据典,给我们讲了世界读书日的来历,原来简单的数字背后有这么深的渊源。喜欢他讲的胡适的故事,容忍和自由,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正需要一颗容忍之心吗?匆匆百年,他们留给我们的是思考,也是启迪。还有苏轼、鲁迅,他们的故事在郭老师的述说中也韵味悠长。在谈到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时,他说,要学会写自己的思考和零星的感悟,要学会写书评, 重要的是要有写书评的想法。
细想想,自己又读过多少经典的书?经典,我只限于了解一些名家名作,但真正细读的书并不多。我喜欢摘抄一些优美的句段,融入自己的想法写一些文字,但很多时候只是蜻蜓点水。郭老师说,书是指明灯,书是正己镜,只有我们掌握了读书的途径和方法,细品书中的思想和韵味,我们才能用书中的智慧去启迪智慧。学然后知不足,只有读起来,才知道自己要读的书有很多。我们要试着去读难读的书,就像走一段狭长的路,走过之后,一片坦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慢慢遇见并成长更好的自己!读书,让我们有了无限遐想,让我们从阅读想开去,用思想碰撞灵魂。
如果说郭老师第一次的报告激起了我写的欲望,今天的报告激起了我读书的欲望。一颗学习之心,胜过万朵花开。当我们真正做到胡适所说的读书四到:心到、眼到、口到、手到,我们的思路和格局才会打开。与优秀同行,我们才会遇见更多优秀的人。说不尽的感激,感谢遇见,不期而遇的美好!
作者简介;刘珍莉,史官中心校教师,陕西省教学新秀,白水县优秀教师,儿童阅读指导师。喜欢阅读,写作,励志唤醒学生心中的那抹亮光,努力去做那个擦星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