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被误诊为癫痫的9种疾病!注意鉴别
癫痫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临床中,一些疾病的发作症状表面看非常像癫痫,但实际上却不是。且由于公众对癫痫知识的缺乏,也会将一些非癫痫性发作当作癫痫,甚至有一些医生也会将非癫痫性发作误认为癫痫而予以药物治疗。以下9种疾病,需要与癫痫相鉴别。
图源:中国癫痫病友会原文
一、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
儿童抽动症的临床表现与小儿癫痫小发作的症状极为相似,加上很多家长对儿童抽动症了解较少,遇到孩子头抽动,就会误以为是癫痫发作。小儿癫痫与儿童抽动症是两种不同的疾病。由于小儿癫痫小发作时也会出现面部肌肉抽动,所以家长才会误把抽动症当癫痫治疗这种现象。
两者的区别在于:癫痫是因大脑皮层受到抑制,出现的短暂的意识丧失,知觉恢复后患儿无法正确描述,多在夜间发作。而儿童抽动症属于运动神经问题,晚上没事,绝对不会昏迷,也不倒地。
图源:中国癫痫病友会原文
二、发作性运动障碍
多于青少年期发病,在突然惊吓或者过度运动时诱发,多出现手足一侧肢体肌张力障碍,舞蹈样不自主运动,意识正常,持续1-2分钟缓解,既往认为是运动诱发性癫痫,现在认为不属于癫痫的范畴。
三、晕厥
晕厥是最常见容易与癫痫相混淆的疾病,有很多病人因为多次晕厥发作而被误诊为癫痫进行药物治疗。
晕厥是因各种原因导致一过性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意识障碍,大多是自主神经功能调节失常导致血管舒缩障碍。晕厥大多持续数分钟,发作前后通常伴有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头重脚轻和乏力等症状,一般没有抽搐及肌肉强直等症状。
图源:中国癫痫病友会原文
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发生短暂性血液供应不足,引起局灶性脑缺血所导致的突发性、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发作一般持续数分钟,通常在30分钟内完全恢复,多发于34-65岁,而65岁以上者占1/4。
多在体位改变、活动过度、颈部突然转动或屈伸等情况下突然发病,一般表现为神经功能的缺失症状(运动和感觉功能缺失) ,症状开始就达到高峰, 然后逐渐缓解。在儿童和青少年患者,还需要注意烟雾病导致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图源:中国癫痫病友会原文
五、癔症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是hysteria的译音。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故有人称其为“疾病模仿家”,临床表现的特征在于夸大性、缺乏真实感和过分表演化。
癫痫与癔症的区分是,癫痫发作的时候突然出现不说话和定在那里不动,两个眼睛死死的定在那里,有时候会眼睛向上翻白眼,没有提前的明显的症状表现,整个人都定在那里,同时还会反复地发作。
癔症的病人犯病的那时候的症状一般是,慢慢的倒在地上或者是躺在床上,怎么叫他都不理人,同时全身绷得直直的,手和脚会抽筋一样的发抖,或者是身体弓在那里,有时候呼吸会一下快一下慢,大部分的病人发作的时间要几十分钟才会回复正常。
六、偏头痛
偏头痛是临床最常见的原发性头痛,表现为发作性、搏动样头痛,程度较重,多为偏侧,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光、声音刺激或日常活动均可加重头痛,而安静环境、休息可缓解头痛,多起病于儿童和青春期,中青年期达发病高峰,女性多见,人群中患病率为5%-10%,常有遗传背景。
图源:中国癫痫病友会原文
七、睡眠障碍
包括发作性睡病、睡眠-呼吸暂停、夜惊、梦游、梦魇、快速眼动期行为障碍等,多发生在睡眠期或者在睡眠-清醒转换期间,发作时意识多不清醒,发作内容包含运动、行为等。
由于很多的癫痫发作类型也容易在睡眠中发病,表现一定的运动、意识障碍等,如睡眠中发生的强直-阵挛发作、某些额叶起源的发作,因此,睡眠障碍易被误诊为癫痫。
八、生理性发作性症状
多为正常发育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生理现象或者行为表现,包括新生儿的反射性运动、屏气发作以及睡眠中的生理性肌阵挛等;一般随着年龄的增大而自行缓解,不需要特殊治疗。
九、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发作性症状
一些器质性疾病也可以引起强直、痉挛等症状,例如先天性心脏病引起的口唇青紫发作、严重大脑损伤后的去大脑强直、破伤风引起的痉挛性发作,需要与强直阵挛发作相鉴别。
①青紫发作多存在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史,心脏超声检查发现异常等有助于鉴别。
②去大脑强直多发生于大脑皮质弥漫性损伤时,表现为角弓反张(去大脑皮质的姿势,双手强直背伸),而由于同样的严重脑损伤也容易出现癫痫发作,因此,在临床分析的基础上,脑电图(EEG)能够及时地进行鉴别。
③破伤风引起的痉挛性发作,以牙关紧闭、阵发性痉挛、强直性痉挛为临床特征,主要波及的肌群包括咬肌、背棘肌、腹肌、四肢肌等,通过仔细询问有破伤风杆菌感染病史、发作表现、EEG表现等均能提供鉴别的依据。
本文来源:中国癫痫病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