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还原铠甲颜色,惊艳世界考古界,但至今有一种颜色无法还原

站在秦兵马俑的跟前,我们仿佛看到几千年前的强大盛况:六国已被兼并,四海达到统一,秦兵遍布天下,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保卫着国家,维护业已建立的秦封建政权。秦兵马俑是秦始皇在秦王政元年(前247年)开始建造秦始皇陵的时候同时着手制作的,其工艺和技巧都非常令人叹服。

兵马俑的造型各异,连细微的表情都生动形象,这不仅是作为一种艺术欣赏,更是历史的记录。他们无声地记录着千年前军队的编制、配备等,给后世的我们提供了珍贵的研究材料。其中,在刚刚发掘的时候,曾发生过一件令人惋惜的事情。有一些兵马俑刚出土没多长时间,它身上的颜料就迅速剥落。

有很多人都认为兵马俑的颜色是统一的,其实正相反,每个俑的颜色搭配都不相同。刚出土的时候,颜色都维持着原先的模样,仿佛是刚刚完成的杰作。这些俑主要由粉色、绿色、蓝色、紫色涂抹而成,其中粉色主要用来涂抹皮肤,绿色用来涂抹衣物,其它的颜色主要起装饰作用。这些颜色全都是矿物质类型的颜料,比如粉色以碳磷灰石、石英等调合而成,绿色由孔雀石、绿泥石等混合而成。

这些颜色蕴含着我们祖先极大的智慧,因为其中有一些颜色是我们现在都无法破解的难题。比如被誉为“中国紫”的紫色,是由蓝铜矿和铅丹合成,它合成的物质是硅酸铜钡。硅酸铜钡显然是一种人造材料,属于硅酸铜和硅酸钡组成原复盐,直到1992年的时候才被人用现代科技制造出来。但是中国绿在古代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呢?这着实难倒了研究者们。直到现在,我们依旧无法复原当时的创造技巧,这不得不说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创造。

除了中国紫外,还有一种“中国蓝”,它又被称为普鲁士蓝,是一种古代比较常见的染料,不过在18世纪初在德国发明的时候,大家一直以为普鲁士蓝是外国创造物,直到我国的文物,尤其是兵马俑的面世,向大家证实了中国古代工业领域水平的高超。虽然古代的时候,我国没有人将这些化学品编码排序,但是能够从无数的实践中创造出伟大发明。

这些五彩斑斓的兵马俑彩陶,反映了当时的生活文化、民族信仰、衣着打扮和部队军容。其中有一个经典的兵马俑人像一直是专家们竞相研究的对象,在1999年9月10日曾在二号坑中发掘过一个特殊的绿面俑,他与周围的兵马俑形成鲜明对比,脸上被涂抹了绿色。当时绿面俑被发掘出来之后,很多人都对此异容提出疑问。

有的人认为,绿面俑是人像在地底被氧化的结果。不过这个猜想很快遭到了考古学家的反对,因为其它的兵马俑开发之初并没有被氧化,墓内氧气含量非常低,颜料氧化的速率很慢。其次,有的专家认为这尊绿面俑是有原型的,可能是当时有人的肤色形似绿色,工匠把这一异闻通过艺术品的方式再现。更有甚者认为,绿面俑只是工匠聊以慰藉的玩笑。

玩笑一说,肯定站不住脚跟。因为秦始皇陵这一工艺创造蕴含着严肃、肃穆的情感,如果有工匠因为开玩笑而制作出不符合规定的人俑,那么立刻就会被监管的官员惩罚。且当时因为建造秦始皇陵、兵马俑等,工匠夜以继日地工作,百姓被压榨受苦,怎么可能还有这样的浪漫情怀去制作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唯一能解释的原因是,绿面俑是当时制备人俑的蓝图中本身就存在的一个工艺品。

那么,绿面俑有原型吗?绿色的皮肤肯定不存在,但是有可能存在戴着绿色面具或者涂抹了绿色妆容的士兵。西周的时候,人们常常戴着面具战斗,因为青铜面具遮盖住面容,使敌人无法察觉自己的表情。而在《史记·田单列传》中曾写过,战国时期有个将军田单曾率领着五千个脸上涂了颜料的士兵攻打燕国,因为脸上特殊的颜色可以在战场上给敌人的心理以威胁。因此,这个绿面俑很有可能也是为了壮大士气特地建造的。

中国紫、中国蓝以及绿面俑,是秦兵马俑中引人关注的发现,而这些缤纷的颜料曾是探究我国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中国紫和中国蓝可以看出,泱泱华夏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古代人们利用这些智慧的成果,不仅创造了艺术,还给人以无限遐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