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的共向性视角:总结

今天来总结《批判性思维与沟通》的第二章,论证的共向性视角,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章节,希望大家不要被它无趣的名字迷惑。
先来复习一下本章的结构:
2.论证的共向性视角
2.1.视角
2.1.1.逻辑视角
2.1.2.辩证视角
2.1.3.修辞视角
2.2.如何运用视角
2.3.基于论者的论证
2.3.1.形式逻辑
2.3.2.三段论
2.3.2.1.直言三段论
2.3.2.2.选言三段论
2.3.2.3.假言三段论
2.3.2.4.省略三段论
2.3.3.图尔敏模型
2.3.3.1.模型的部分
2.3.3.2.运用模型
2.4.共向性方法
2.4.1.构建模型
2.4.2.争议线
2.4.3.推理的作用
2.4.4.论证链
2.4.5.论证情境
2.4.6.论证关系
2.5.本章小结
2.6.练习
本章的开篇专栏,讨论的是关于“言论自由”的问题。艺术可以看作是一种特定的言论表达,对于艺术活动的审查,往往被看作是对言论自由的限制。Steve和Juli这两位大学生就讨论了这个问题。Steve的立场是,拉勒米项目(一个关于同性恋者被杀害的戏剧)不应该被大学禁止出演。而Juli则认为,审查制度是必要的,比如电影分级制度可以保护儿童远离暴力和色情电影。但Steve并不这么想。
两人的讨论让我想起自己曾经和别人讨论的一个问题。那时的由头是,一位学生要求变态心理学教材中删掉关于同性恋是一种疾病的说法。而我是坚决反对由公权力组成的审查机构出面对于教材进行删改的。哪怕一本教材上面写着1+1=3,或者太阳绕着地球转,也不应该由审查机构来“纠正”这一错误,而应该由书籍的作者、出版方和受众以及市场来决定一些错误究竟是否是错误。不过,与我讨论的人,似乎并不在乎我的理由,而是仅仅在乎我不支持删掉“同性恋是一种疾病”这一说法的结论。
这可能与论者和受众之间的关系有关。当两人关系相对亲近时,双方才有耐心听对方的论证。而当两人的关系不够近时,人们很可能只关注对方的立场,从而判断对方是不是“自己人”中的一员。
本章的重点,“论者的共向性方法”就非常关注论者与受众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论证本身再好,如果受众不相信论者,那最好的论证也会失败。这是假定,论证的目标就是说服受众,如果没能达到这一目标,那么论证就失败了。
这种假定,采取的是关于论证的修辞视角。除了修辞视角之外,我们还有两种视角来看待论证。一是逻辑视角,二是辩证视角。这类似于一个杨桃,从不同的方向看,同一个杨桃看起来是不同的。同样是论证,戴着逻辑的眼镜看,与戴着辩证的眼镜或者修辞的眼镜看,是不同的。
让我举个在“论证格式”中经常出现的例子。“我是你妈。所以,你要听我的。”
这个论证很短,只有两句话。对于这同一个论证,采用三种不同的视角去观察,我们会看到什么不同的景象呢?
如果用逻辑视角,我们会考虑这些问题:
1.这个论证隐含了什么前提?
2.“妈”是指生母、养母、继母、岳母还是义母?
3.“我”是不是真的是你妈?
4.子女是否真的应该听从其妈妈的话?
5.父母是基于身份上的权威,还是基于知识和经验上的权威,要求子女听从父母的话?
如果采用辩证的视角,我们会考虑这些问题:
1.我为什么要求你听我的?
2.我在什么事情上要求你听我的?
3.我为什么以“我是你妈”为理由要求你听我的?
4.你有什么潜在的理由不听我的?
5.关于应该听谁的这点,该如何做才能设立一个让大家都接受的标准?
如果采用修辞的视角,我们会考虑这些问题:
1.你会因为“我是你妈”而选择听我的吗?
2.你最有可能被什么人或者什么理由打动?
3.我对你足够了解吗?我该如何做才能让你听我的?
4.我们讨论的事情是什么?在这个事情上,你会认为我值得信任吗?
简言之,逻辑视角是把论证本身看作一个客观的产品,比如一道菜,或者一个软件。对于论证的分析和评价,就是去评判这道菜是怎么做出来的,好不好吃。评判那个软件由什么样的语句构成,好不好用。
而辩论视角则是把论证看作一个过程,看作“在路上”,而不是某个静态的地点或产品。对于论证的分析和评价,永远要看“这条路”能否通向好的方向。或者说,这条路是不是我们基于全面的信息而选择的最稳妥的道路。
修辞视角则是把论证看作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影响。论者试图用论者来说服受众,使其相信自己的说法,接受自己的信念,并改变自己原有的信念或行为。这种视角会将“私人定制”的论证看作有效的论证,毕竟针对不同的议题和不同的受众,选择不同的策略,这是很合适的。而在逻辑视角中,软件和菜品并不是私人定制的,而是通用的。“私人定制”可能会被看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在“2.3.基于论者的论证”这一节,作者简要地介绍了一些逻辑视角和辩证视角的模型。这是逻辑学界最常用的模型。而批判性思维教育通常是由哲学系的教授在大学里主讲,所以逻辑视角就成了批判性思维的主流。在后续的“2.4.共向性方法”中,作者给出了自己更推崇的“修辞视角下的论证模型”。
关于形式逻辑这一节,我不再细致介绍了。因为我们会在《逻辑学导论》的学习中,看到更清晰的且系统的陈述。而图尔敏模型,其实值得专门细说一下。我之前有撰文介绍,往后会单独为认真想的批判性思维社群成员们,“私人定制”一套关于图尔敏模型的学习和练习材料。这个模型有它独特的优点,虽然我更喜欢“论证格式”,毕竟父母总是更喜欢自己家的孩子。
接下来我们关注本章的重点,共向性方法。作者认为,形式逻辑和图尔敏模型,都是关于论证的静态的视角。这就像是一幅静态的画作。而“共向性模型”则是动态的,就像是“动画”。作者认为,实际生活中的论证,更像是动画,而不是一帧又一帧静态的画。
当然,实际上,我们也可以用论证格式(几何证明模型)和图尔敏模型来分析动态的论证。毕竟,动画实际上也是由静态的画面组成的。
不过,还是让我们先顺着作者的想法,先来看看共向性模型的特点。来看69页的图2.12,这个图有4个要点,一是方框包裹的证据,二是被方框包裹的主张,三是连接证据框和主张框的推理箭头,四是一条水平的争议线。
“争议线”是一个新颖的关键词。在这条虚拟界限之下的东西,是受众认可的东西。而在虚拟界限之上的东西,是受众暂时还不认可的东西。如果受众认可了某个论证,那么其主张就会“下沉”到争议线之下。而这一主张就能成为证据,来支持其他主张。正如图2.13和2.14所示。而如果某人不接受某个主张,那很可能是因为争议线太低,证据框、推理线、和主张框都在争议线之上。
从这个共向性模型来看,论者要做的事情,大概如下:
1.根据自己对于受众的了解,先设定一个争议线。
2.丰富证据框和推理线的内容,来支持某个主张,并不断抬高争议线。
3.最终使得争议线“淹没”过主张,让受众接受主张,也就是让受众认为主张不再有争议。
如果论者对于受众不了解,那一开始就能设定了错误的争议线。比如,争议线设定得太低,受众就会感到无聊,觉得对方一直在谈论一些毫无争议的事情,甚至感到自己的智商被侮辱了。而如果争议线设定得太高,受众就会感到困惑,觉得有很多有待商榷的东西都被默认成了事实,甚至会感到对方在有意无意地蒙骗自己。
所以,采用共向性模型,论者要做的事情,就是不断与受众沟通,这样才能了解受众。知道受众觉得什么可以接受,什么不可以接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道对方的争议线在什么位置,我们才好拉高那个争议线。而对方也不是被动地等着我们说服。对方也在试图说服我们。所以,对方也将我们看作受众,采取上述三个步骤。
这就是论证共向性模型的特点。它将论证看作对台戏,而不是独角戏。
作为对台戏的论证,产生于人与人的互动与沟通之中,这就需要我们考虑“论者情境”,也就是论证的修辞情景。
这里的关键词是“迫切状态”,我们以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为例。这是1963年的一场演讲,当时在华盛顿,许多人聚集在一起,游行示威,要求联邦政府改变随处可见的种族歧视。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美国人反感“大政府”,所以,很多人反对赋予政府太多权力,不想让政府管理私人企业等私人结构的相关事务。
而《我有一个梦想》所针对的受众,当然不仅是支持他的那些黑人和有色人种,更多是那些持中立或反对态度的受众。这一行为,客观上促进了1964年民权法案的通过。可以说,正是因为这个论证能满足迫切的需要,所以它才能大获成功。也可以反过来说,正是迫切的需要,使得这一论证大获成功。后者类似时势造英雄的说法。
迫切状态其实无处不在。正如我在导读中所言,我对大家完成作业的期待,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迫切需要。包括迫切需要在内,孕育论证的修辞情境有四大特征,一是情境引发论证,就像问题引发答案。二是论证一定要“切题”,而题包含在情境之中。三是,评分标准也包含在情境之中。四是,情境本身是会变化的。关于修辞情境的思考,要和上一张关于场域和领域的思考结合起来,它们都是在关注承载画作的画布。
最后还有一个知识点,那就是论证关系。这不是在将人划分为5种不同的类型,而是在说,每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会表现出不同的论证风格。
1.竞争者:内容很重要,关系不重要。
2.促进者:内容很重要,关系也很重要。
3.逃避者:内容不重要,关系也不重要。
4.谈判者:内容比较重要,关系也比较重要。
5.调节者:内容不重要,关系很重要。
作者最期待的是大家表现出促进者的论证风格。而大家在微信群中看到一些论争,就能根据76页的图2.15,轻易地判断参与者对于内容和关系的重视程度。不知道,大家是否扮演好了“促进者”这一角色呢?
这一章的练习比较长,我们选取其中的几个,在社群里进行练习。
(0)

相关推荐

  • 坤鹏论:我们活在辞屏中(下)

    这个世界上,只要选择就代表存在着动机和目的. --坤鹏论 坤鹏论认为,每每发生热点事件时,都是观察和理解修辞学的最佳机会. 那一篇篇蹭热点且热度超高的文章,充满了写作者赤裸裸动机之下的无端猜度.阴谋论 ...

  • 不知道这22条,怎么能做好抖音!

    抖音号已经成为很多斜杠青年的标配 大家一边梦想着"人凭号贵"的社会层级跃迁 一边为浏览不过百的惨淡数据而焦虑 扪心自问:我的号什么时候才能养活我? 其实要想做好抖音号,也是要玩套路 ...

  • 10分钟看懂行为设计学背景知识

    最近将行为设计学的理论背景做了一次梳理,列出了各专业,各领域的代表人物,以及一些代表作品和主要观点,行为设计的目的是帮助人们达成心愿,因此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说服工作. 说服是我们每个人每天都需要解决的问 ...

  • (找句子)虚拟在场

    13.近年来,各地博物馆纷纷通过数字化手段,将馆藏内容"搬"到互联网上,成为新的文化热点.通过网络,公众可以借助数字技术一览____全貌,也可以"游览"一系列正 ...

  • 维度·向度·强度:小说修辞认同机制的基本构架

    维度·向度·强度:小说修辞认同机制的基本构架 黄晓华 (湖北大学 文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2) 摘 要: 小说故事层的人物之间.叙事层的叙述者与受述者之间.叙述层的隐含作者与隐含读者之间存在着 ...

  • 【How to PhD】如何找到好用的理论?

    [How to PhD]博士申请教程 如何找到好用的理论? 实际包含三个问题,需要依次解决: 问题一:理论有哪些类型? 问题二:理论可以怎么用? 问题三:如何找到适合"我"的理论? ...

  • 宋旭光:法学视角的图尔敏论证理论

    [法宝引证码]CLI.A.082706 [学科类别]理论法学 [出处]<法制与社会发展>2014年第1期 [写作时间]2014年 [中文摘要]从法学视角看图尔敏的论证理论,审视其论证模型的 ...

  • 论证的共向性视角:导读

    预习和提问 第二章"论证的共向性视角"是本书的一大特色.与许多批判性思维书籍不同,本书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换言之,很多思路都是将批判性思维看作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本书则是将批 ...

  • 共情视角看《芳华》,转弯遭遇《前任》...

    社工客 让连接产生美好 关注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庞崇国     单位 | 深圳市新现代社工服务中心 我们属于某个时代,关于时代的记忆,涉及到我们在这样的历史中是否 ...

  • 词根词缀只适合共时视角?

    昨天弄了一天的同源词汇分类,有很多关于词根词缀的认识与思考,也许是时候讨论一下词根词缀的定义与不足了. 同源词汇分类表 从160看,同源词有peg(钉子.钩子).bacteria(细菌)和bacill ...

  • 包联网 | 专业视角 彭冲:消费迭代,包装共情

    包联网品牌包装名家:彭冲 品赞设计 创始人,中国知名包装设计师,致力于在复杂的商业环境中,以系统化的设计思维为品牌解决竞争中面临的为题.用精准的设计语言,诠释品牌竞争优势差异化,助力品牌在消费者心智中 ...

  • 【家校共读】“优势视角”:如何解决不愿放手孩子的心理障碍?

    乐学班的家校共读 "优势视角":如何解决不愿放手孩子的心理障碍? 韩亚燊妈妈徐娜 今天我所分享的这个主题,也是孩子们上一年级后,康老师一直引导我们家长家庭教育中所做的事情.学会对孩 ...

  • 摄影大赛38幅风光大片,邀您360°视角共赏醉美枫湾

    历时一个月的"瑶池养生·'桃'醉枫湾---2015曲江区枫湾镇第二届花果节"摄影大赛近日落下帷幕!各项大奖揭晓.感谢各摄友的精彩大片,感谢主办单位及其他相关单位.曲江摄影家协会的支 ...

  • 【鹰眼头条】AB视角形式出新,金牌主创携实力演员共筑双面人生

    当大家还在为"宇文玥沉入湖底三年了"而意难平之际,暌违小荧屏三年多的林更新却化身为严谨,带着他屈指可数的都市剧<最初的相遇,最后的别离>(以下简称<相遇别离> ...

  • 青山共风雨-生命命运信息的科学论证

    宇宙万物都有自己的发展和变化规律.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寒冷,温暖,干燥和炎热,动植物的生长,繁荣和衰落,人类出生,老年,疾病和死亡等,来回循环,周而复始,这是普遍规律.为什么人们都生活在同一世界上 ...

  •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视角下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探讨

    随着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的逐步深入,探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成为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文章分析了我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内涵.发展现状.发展困境,基于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视角,提出:制定医院集团章程,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