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樊口屯兵初探

贺亚先写的《三国遗迹鄂州多》的文章,为鄂州发掘“三国”文化,建设历史文化名城,提供史实资料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文章也引起了我的极大关注,最近我查阅了一些有关“三国”的史料,事实上“三国遗迹”应是“樊口多”,如:吴王钓鱼台、猎豹处、长安号、败泊湾、吴造岘(吴王踏脚石)、樊姥庙、宴游亭、岘山亭(九曲亭)、武昌鱼产地等等。这里要说的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遗迹,即“刘备樊口屯兵”。刘备樊口屯兵是赤壁大战前夕,孙刘联军在樊口上演的一段威武雄壮的历史“话剧”,可以说“赤壁”的一把火是从樊口烧去的,烧得山河动地哀,烧出了一个三分天下的“三国”鼎立的新局面。赤壁大战前夕,公元208年7月初,此时的刘备已是寄人篱下,官渡之战后,投奔袁绍的刘备,后又投奔荆州刘氏宗族的刘表,刘表让他屯兵新野、樊城,以阻挡曹军南下。刘备正在樊城训练军队,准备大战曹军。当他听到荆州刘琮(刘表的次子)降曹的消息,曹军已兵逼樊城,刘备自知不是曹军的对手,便率军向江陵退却,江陵是粮草重地和战略要地。曹操怕刘备占领江陵,亲率轻骑五千,日夜猛追,在当阳长坂坡追上刘备,刘备军猝不及防,被打得大败,仅率张飞、赵云等几十骑向夏口(汉口)方向退却,幸遇关羽率一万水军救兵到,又遇刘表的长子刘琦一万步骑兵,后退守长江下游南岸樊口(鄂县西北)。据《三国志·先主(刘备)传》:曹公以江陵有军实,恐先主据之,乃释辎重,轻军到襄阳。闻先主已过,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赶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及于当阳之长坂。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先主斜趋汉津,适与羽船会,得济沔,遇表长子江夏太守琦众万余人,与俱到夏口。先主遣诸葛亮自结于孙权,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也戏说了刘备樊口屯兵的这段历史。《三国演义》四十一回载:“却说玄德吩咐刘琦守江夏,自领众将引兵往夏口,遥望江南,旗幡隐隐,戈戟重重,料定东吴已动兵矣,乃尽移江夏之兵之樊口屯扎。”那么刘备又为什么要退驻樊口呢?据裴松之注《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二·引《江表传》曰:“(刘备)从鲁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刘备又在什么地方遇上了鲁肃呢?曹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重大胜利,打败了北方最后一个军事集团袁绍,统一了北方。雄心勃勃,率大军南下,力图一举扫灭长江中游荆州的刘表、长江下游江东的孙权两个军事集团,从而统一中国。曹操大军进逼荆州后,引起孙权的极大关注,他纵观天下,审时度势,作出孙刘联合抗曹的重大战略决策。即命鲁肃出使荆州以吊唁刘表为名,实是商谈联盟之事。鲁肃到达夏口(汉口),听到刘琮降曹,刘备南撤的消息,便转道当阳,遇见刘备,建议刘备与孙权联合抗曹,刘备欣然同意,亲派诸葛亮同鲁肃一起去拜见孙权。

据《三国志》蜀书二·引《江表传》曰:“孙权遣鲁肃吊刘表二子,并令与备相结,肃未至而曹公已济汉津。肃故前进,与备相遇当阳,因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太守(吴臣)[吴巨]有旧,欲往投之。”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让,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使自结于东,崇连和之好,共济世业,而云欲投(吴臣)[吴巨],(臣)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是托乎”。备大喜。进驻鄂县(樊口),即遣诸葛亮随肃诣孙权,结同盟誓。”根据以上载录来分析,刘备与鲁肃的对话中,可知,刘备被曹操的五千精骑打得大败,几乎全军覆没,尤其是曹操还有几十万大军正在进逼。此时已是败军之将的刘备,并无斗志,更无大志,只想摆脱曹操的追击,远遁广西的“苍梧”,投奔旧友吴巨。经过鲁肃的一番劝说,转忧为喜,遣使诸葛亮随鲁肃见孙权,联合抗曹。那么刘备又是什么时候离开樊口的呢?据《三国志》引《蜀书·先主传》载录:“先主遣诸葛亮自结于权,权遣周瑜、程普水军数万,与先主合力。” 东吴大都督周瑜积极赞同孙权及诸葛亮的“孙刘联盟”,并请五万精兵抗曹。孙权后拨精兵三万,由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率领大军由柴桑(今九江)逆江而上到樊口与刘备军会师。刘备得知周瑜水军的到来,亲自乘船迎接。这时已是公元208年10月上中旬。《三国志》蜀书·引《江表传》也有记载。刘备屯兵樊口后,诸葛亮出使江东联吴未还,便日夜派人沿下江观望。有载:“日遣逻吏于水次候望权军,吏望见瑜船,驰往白备,备曰:‘何以知之非青徐军(即曹军)邪?’吏对曰:‘以船知之。’备遣人慰劳之。瑜曰:‘有军任,不可得委署(不能离开岗位),倘能屈威,诚副其所望。’备谓关羽、张飞曰:‘彼欲致我,我今自结托于东吴而不往,非同盟之意也。’乃乘单舸往见瑜。问曰:‘今拒曹公,深为得计,战卒有几?’瑜曰:‘三万人。’备曰:‘恨少。’瑜曰:‘此自足用,豫州(指刘备)但观瑜破之。’”从刘备和周瑜在樊口会师的这段对话,可以看出周瑜的雄才大略和战无不胜的信心。孙刘联军从樊口浩浩荡荡逆江而上,与曹军的先头部队遭遇,孙刘联军击败曹军,曹军退回江北的乌林与主力会合,双方在赤壁一带隔江对峙。随后是208年12月上旬,周瑜、诸葛亮导演的“黄盖的一把火”,烧得曹操败走华容道,烧出了中国的一部《三国志》历史。至于孔明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等等,都是子虚乌有的“故事”,只不过是罗贯中的“小说家言”罢了。

刘备樊口屯兵这段历史《武昌县志·古迹》“樊口”也有载录:“黄州与樊口正相对,汉昭烈(刘备)用鲁子敬(鲁肃)策,进鄂县之樊口,是也!”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也采录了裴注:“刘备采用鲁肃的计策,进驻鄂县之樊口。”今天我们回望在“刘备樊口屯兵”的遗址上,面对浩瀚的长江,江流无语,大地无声,留下的只是千古浩叹: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0)

相关推荐

  • 东汉末年那种环境下,曹操孙权刘备三人彼此见过面吗,有何证据

    古代不像现在有各种平面媒体,那个时候连张画像都比较少,两个人如果不是认识,就算是名人也不见得认识,打个比方,曹操和刘备,如果没有人引见的话,他俩就算是见面也不认识对方,除非自己报出姓名来,所以古人见面 ...

  • 刘备张飞赵云诸葛亮周瑜孙权:赤壁之战,每一点璀璨的火焰

    张佳玮 16分钟前 赤壁之战,是为<三国演义>小说中,最铺张华丽的戏份. 一百二十回小说,描述了近百年的事.而赤壁一战,从第四十四回一直打到第五十回,独占七回. 若将前哨战到后续一并算进去 ...

  • 战前刘备主力已撤至鄂县之樊口

    战前刘备主力已撤至鄂县之樊口 裴松之注<三国志.先主传>时引录了虞溥<江表传>记载刘备从当阳逃至夏口后,鲁肃劝刘备与东吴"连和"抗曹,"备大喜,进 ...

  • 刘备南撤至樊口的真正原因

    刘备败于长坂坡之后,先是从汉津沿着汉水撤退到了夏口(今湖北汉口),与江夏太守刘琦会合,接着又和鲁肃.诸葛亮商量,一面遣二人前往柴桑与孙权定盟,一面南渡长江,将军队驻扎在了长江以南的樊口(即樊水入江之口 ...

  • 正是刘备在赤壁之战前进驻鄂县的樊口,才开起了他三分天下征程!

    关于刘备在赤壁之战前是否进驻了鄂县的樊口.由于论的比较散乱,故把相关内容总结一下,以使得思路更加清晰.本文主要讨论两个问题:1.刘备进驻樊口的真伪2.刘备进驻樊口的目的 一.刘备进驻樊口的真伪史书记载 ...

  • 真正走向三分天下的刘备,是从鄂州樊口开始的!

    <三国演义>中孙刘联军在赤壁用苦肉计,火烧曹军,曹操败走华容道,关羽也就是在此时为了昔日的旧情放走了曹操. 那么正史中,曹操赤壁兵败之后究竟走的是不是华容道,又是不是关羽放走的呢? 华容道 ...

  • 刘备周瑜樊口会师史话

    刘备周瑜樊口会师史话 刘备樊口屯兵,是樊口的一处重大史迹.刘备当时在樊口洲尾口与东吴大都督周瑜会师,又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这可是孙刘"联军"联盟的重大标志.这一历史性的" ...

  • 元•丁鹤年《樊口(鄂州)隐居》赏析

    樊口隐居 元·丁鹤年 万里云霄敛翼回,挂冠高卧大江隈. 春深门巷先生柳,雪后园林处士梅. 翠拥樊山邀杖屦,绿浮汉水映尊罍. 谁能领取坡仙鹤,月下吹箫共往来. 丁鹤年(1335-1424),元末明初著名 ...

  • 江从樊口转,山自武昌连。

    江从樊口转,山自武昌连. 出自宋代潘大临的<江间作·其一> 白鸟没飞烟,微风逆上舡. 江从樊口转,山自武昌连. 日月悬终古,乾坤别逝川. 罗浮南斗外,黔府古河边.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驾着 ...

  • 诗词鄂州之《元丰癸亥秋季赴官郴岭舣舟樊口与潘彦明范亨》 .

    元丰癸亥秋季赴官郴岭舣舟樊口与潘彦明范亨 朝代:宋朝|作者:张舜民江上秋风九日寒,故人樽酒暂相欢.如何塞北无穷雪,却坐樊山竹万竿. [原题]:元丰癸亥秋季赴官郴岭舣舟樊口与潘彦明范亨父以小艇过吉阳寺是 ...

  • 宋代刘敞写的《樊口》赏析

    樊口 朝代:宋代 | 作者:刘敞 回舟武昌郭,暂往樊水上.樊水何清冷,樊山亦孤壮. 寿藤验百岁,乔木过十丈.绝俗殊崎岖,攀缘幸可傍. 林端见渔舍,户牖相背向.鸡犬鸣云中,神仙岂殊状. 昔闻元次山,于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