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悦读丨散文】邵建强《怀念》

【阅读悦读丨启事】2017年《阅读悦读3月热文榜》

文/邵建强

【作者简介】邵建强,贵州贵阳人。贵州省忠庄,监狱退休警官。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至今,清明时节,纪念已逝去的前人,始终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进,振兴中华的共同心愿与情怀……

小雨,渐渐沥沥,终于止住。今天,不知是否?又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景致。大巴车上,中华路沿线,车水马龙。商铺的生意,一如即往,十分的火爆。忙里偷闲,去天龙山公墓,给已逝去的姨姐孙际平,上个早坟。挂亲的人们,逐步增多。人们的脸上疑重思亲的外表,是那么的清淅可见,寄予自己,深深的哀思与无足的思念……

前几天,二哥提议,是否提前?给已离世多年的父母上坟。不用说,三弟兄,以往都是各忙各的事,好不容易一同去上坟。今年,总算聚在一起,机会难得。

父亲,于1954年,从贵阳蔡冲煤矿,调遵义磷肥厂工作,母亲一起前往。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国家经济,处在“三年”困难时期。当时,为减少城镇人口,“下放”回家,从事农业生产。母亲,与厂里的不少家属一样,回到原籍老家,务农时间不长,根据党的政策,又办回厂里。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鲁家坪(小山堡上),是厂里的医院,后来搬迁。几排平房,改为简陋的家属房。一排平方,分为两面,一面住八户人家。那时,不管你家,有多少人口,只有一套房子。怎么办?家家如此,自力更生。拾点烂砖头,解决居住拥挤的问题……

少时,听父亲讲:下班后,经常去离家很远的当坝,担煤回家来烧。老邻居,张德云(四川人,已逝多年),与我的父亲,就是去当坝担煤的常客之一。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叶,厂里,在土堰的“五七”干校,虽然已荒废。后来,多次去小沟玩耍的我,多次从破烂不堪(地基尚存)的小平房旁边走过……

那时候,城镇居民,家里的“购粮本”。今天看来,就是“计划经济”时代,标志性的凭证。遵义磷肥厂,在遵义县(现红花岗区)的区域。牛缔粮店,是磷肥厂家属们,每个月必去之地。那时,同学唐嘉磷的母亲,是牛缔粮店的职工,为人谦合,口碑极佳。每次,去鲁家坪杨国番家串门。家属们,总是亲切叫她“王孃孃”。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厂里才有自己的粮店,结束去牛蹄街上买粮,背粮的历史……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叶,大哥在遵义老城大井坎,购买一套商品房。父母从此,告别了厂里简陋的平房,搬到遵义城区,与大哥一家,共同居住。有时侯,回到鲁家坪,与老邻居们,打点小牌。见到昔日的老街坊们,父亲的心情,总是十分愉快。仿佛又回到几十年前,风雨兼程的时光,从相交、交知中,寻找到他们这一代人,苦尽甜来的记忆中去。在遵义,闲时,父亲喜欢与老朋友,黄晋安(钙镁车间,多年的莫逆之交)等,一起玩“小麻将”,娱乐一下。直到2013年6月25日,生病送遵义医院,经抢救无效,辞世……

父亲,1932年生,贵阳乌当区人。曾在贵阳城万中学,读过初中。那时侯,在贫脊的贵州,读过初中的人,算一个“小知识”分子吧!少时,听父亲讲述:时常,租一辆自行车,在贵阳六广门广场附近玩耍。今天的话来说:当时,父亲同样是一个“贪玩”的中学生吧!

从我记事起,父亲,用厚厚的牛皮纸,订成练字的本子。在昏暗的日光灯下,练字不止,形成自己的一种端庄、大气的字体。我的父亲,一生性格急燥。少时,父亲在家中,找他的夹钳之类的工具。又找不到,瞪着一双大眼晴,询问:“那个给我拿去卖了?”等话语。今天回忆起来,就是我父亲的性格吧!

母亲,1928年生,年长父亲四岁,两家相距不过三十公里左右。几十年来,与父亲风雨同舟!父亲年轻时,心急的秉性!印象中,母亲总是让着他多些。父亲多少有一些文化,也总是适可而止。

母亲人到中年,参加“五七”厂。在钙镁料场,与同学高艳琼的母亲等,一起打焦碳。后来年龄大了,从“五七厂”退休。那时,厂里的家属们,承担糊边纸袋、抬包、钙镁料场下车等活计。从事的是繁重的体力劳动,同样见证了厂,由兴到衰的过程……

母亲一生,勤俭持家,善家务。把家里整理得井井有条。左邻右舍的伯妈们,对母亲评价较高,称乎她为“汪孃孃”。母亲晚年,糖尿病折磨她多年。母亲,坚强的个性,与病魔作了长期的斗争!2010年,母亲八十二岁的人生!走到了终点!不辛离开了我们……

回首往事!父亲辞世时,灵杦停放于风凰山(殡仪馆)。三兄弟顿失慈父,心中的悲痛不胜言表。三兄弟在同一系统,各自的同学、同事、朋友,汇集于灵堂,吊唁逝者,慰生者。当时,我在三岔工作,同事们纷纷前往灵堂吊唁!至今,回想起来倍感亲切,铭记心中。父亲出殡天龙山公墓,送别的有庄洪春、杨昌明、雷宗伟等朋友。至今不时在我的大脑中出现。

母亲辞世时,灵杦停放在厂殡仪馆,老邻居们,同事(朋友)闻讯后,纷纷驾车向牛蹄赶去。此时,我已调往遵义砖瓦厂。三弟兄守灵在母亲的遗体前,悲戚的心情,可想而知!出殡时,车队经过新场,公务车将老百姓的鸭子压死一只。程龙铁代付30元钱。知情后,我几弟兄将钱还与龙铁。几十年的邻居,同学康鸿翔,亲自陪同我们将我母亲安埋完毕,才肯离开……

蓦然回首!父亲辞别人间,已近十四年,母亲已有近七年。十多年来,除在单位值班,那就只能推迟些日子。春节(初一、十五、清明),去天龙山公墓,总是我们少不了情愫。古人曰:“前人走,后人跟”,就是中华民族的心绪与情结。我们这一代人,延续几千年来悠久灿烂的文化,新的高度,新的启点,那就让我们发扬光大吧!

清明已近,愿我逝去的父母亲,在天龙山公墓,长眠之地,永远地安息吧!

(图片来自于网络)

《作家荟》微信号stzx123456789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