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飞雪暗长汀,枫叶栖霞映秋水

碧云天,黄草地,北雁南飞”的季节,我喜欢到鸡龙河边走一走。此时的河湄,远远近近,层层叠叠,此起彼伏的一蓬蓬、一簇簇、一片片洁白的芦花,绽放在蓝天白云之下。风吹花动,漫天飞舞,纷飞如雪。

芦苇摇曳着袅娜的身姿,显得那样的清雅飘逸,婀娜多姿。“十亩余芦苇,新秋看雪霜”

“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这是小学时读过的课文《芦花》里的句子,几十年过去了,还清晰地印在我的记忆里。

古诗云:“三寺楼台烟雾里,一川芦苇画图中。”鸡龙河湄的风景就在这句古诗里。你看,秋水微澜,芦影倩摇,河湄卧佛寺院的佛塔于水雾氤氲中朦朦胧胧,一川芦苇更使景色迷蒙醉人,好一幅如梦如幻的画。如果说秋风若一支悠扬的乐曲,那么,芦花肯定是向金秋打出的旗语。素洁、飘逸、高雅的芦花,铺天盖地雪一般的白,白得让人的心灵得以净化。

芦苇暮修修,溪禽上钓舟。

露凉花敛夕,风静竹含秋。

——唐·许浑《与侯春时同年南池夜话》

秋阳中闪耀着缤纷色彩、摇荡起舞的芦花,宛如当下爆劲的广场舞,煞是壮观。记得有人如是感慨:芦花如淑女,恬静、淡雅,飞舞中透着灵气。“一川窈窕诧红蓼,两岸芦苇明秋霜。”这优美的诗句,让人浮想联翩……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总不见。

“不对!不对!应该是‘飞入梅花总不见’”。

“你那是乾隆版的《咏雪》诗,我这是郑板桥版的《咏雪》诗。况且梅花哪有这芦花的浩荡气势。漫天雪花只能对这轰轰烈烈,浩浩荡荡的芦花才会情有独钟,才会融为一体、不分彼此”。

原来是一群学生面对这淡雅素洁、曼妙无比的芦花,吟诵着咏芦花的古诗。几个学生或站或坐,面对一丛芦苇花正谈论得热烈。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芦苇是最早出现在古典诗词中的植物之一。它从《诗经》里款款走来,将我们带入一个纯美的境界;它阅尽了乡村板桥的霜晨残月,经历了多少寂寂的风雪之夜;让古诗里便有了这安逸闲适和哀愁。”

“你这诗意的描述,激起我‘老夫聊发少年狂’。咱们来场‘飞花令’比赛怎样?”一位学生故意捋一捋下巴,假作老先生模样说。

“飞哪个字?”几位学生一起发问。

“芦花!谁输了做一周的值日。”

“好呀,我先来。‘纵然一夜风吹去, 只在芦花浅水边’”。

芦花飞雪暗长汀,枫叶栖霞映秋水”。

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

一声横玉西风里,芦花不动鸥飞起”。

菊色滋寒露,芦花荡晚风”。

渔人已入兴王梦,枫叶芦花似未知”。

澄江如练月华圆,枫叶芦花岸岸连”。

芦苇深花里,渔歌一曲长”。

“你输了!‘芦花’俩字不能拆开”……

古代诗人笔下的芦花,大都萧瑟寒冷,悲哀愁苦。我没有古人秋风秋雨长夜孤舟的多愁善感。喜欢芦花是因为它曾陪伴我度过那段苦涩的青春岁月。给了我安慰,更多的是给了我温暖。几位学生的飞花诗赛,让我忆起了一段难忘的岁月。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在一所乡村学校教书,当时学校生活办公条件差,办公室的门窗漏风,有时屋外钻进的寒风能把煤油灯吹灭。身上还好说,那一双脚简直受不了。那年代,有双“解放鞋”穿就不错了,哪来的棉鞋。这“解放鞋”透气性差。那时又年轻,一活动脚就流汗。白天鞋里湿漉漉的,晚上坐在门窗透风的屋里办公,脚冻得又痛又麻又酥又痒。实在受不了,就起来蹦一蹦跳一跳,可刚坐下一小会,脚照样疼痛难忍。躺下后脚在被窝里一晚上都暖不过来。

这事不知怎么被我家斜对门的三爷爷知道了,他送给我一双“毛窝子”(用芦花编织的‘棉’草鞋,当时农村上了年纪的老人冬天喜欢穿着蹲在墙根抽烟拉呱晒太阳)。三爷爷对我说:“毛窝子难看,穿着干活也不方便,不是你这当‘先生’穿的鞋。不过晚上办公穿一穿挡寒。”三爷爷的老伴去世多年,两个出了嫁的闺女十天半月来看他一次。

平常就三爷爷孤单一人,因而他特别喜欢孩子。小时候的我认为“芦花”都是芦苇的花,是三爷爷告诉我开“芦花”的除了“苇”还有“荻”。他说“苇”的花絮大、灰白色,杆粗莊;“荻”花絮小、初开时有点淡淡的红,杆细长。“苇”可削篾编席子,“荻”可用麻线结成“荻箔”囤粮食。难怪唐人有“秋风冷萧瑟,芦荻花纷纷”;“芦荻花多触处飞,独凭虚槛雨微微”等诗句。

“鞭打芦花”的故事就是三爷爷讲给我听的。后来读到孔子“孝哉闵子骞”这句话,对芦花的好感更加深了一层。三爷爷手巧,生产队里的篓子、筐子都是他编的。“毛窝子”的鞋口很粗糙,袜子很容易磨破,在“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艰难岁月里,磨破了袜子会心痛几天的。母亲戴上老花镜,细心地用旧布把毛窝子的鞋口包起来。你别说,这“毛窝子”还真顶用,双脚拱在里面,暖烘烘的,舒服极了。

一声横笛外,烟火隔芦花”;几十年过去了,这事仍清晰如昨。可惜呀!蕴藏着亲情、乡情、陪伴我在山村学校度过了几个寒冬的这双“毛窝子”没能保存下来,真遗憾!

几位学生不知什么时候离开了这儿,河湄静悄悄的。

秋风忽起溪滩白,零落岸边芦荻花。”我走进芦苇深处,亭亭玉立又神采奕奕的芦苇,无比的曼妙,赏心悦目。

迎风摇曳多姿态,质朴无华野趣浓”这芦花就是一首朦胧诗,满载着诗情与画意。我想当芦花谢了,芦苇枯了,那些吮吸着水乡乳汁的芦根,却已在孕育着新的生命。

溯溪流云去,树约风来,山剪秋眉。一片寻秋意,是凉花载雪,人在芦漪。楚天旧愁多少,飘作鬓边丝。”风起,水漾,雁鸣,絮飞;“曲滩枫叶回渔棹,两岸芦花叫雁群。”芦花摇曳,空灵清雅,超凡脱俗;江枫渔火,乡情萦心,宛如梦境。“天高下征雁,水阔芦花肥”;芦花飞雪诗意浓啊!

这一幅“蒹葭秋雪”图,把河湄点缀得美轮美奂,定格成一帧永恒的画卷……

-作者-

朱少华,莒南县人,中学高级教师。喜欢写作。教学论文、散文随笔、剪纸等作品,散见多家报刊及网络平台。在征文及网络文学作品大赛中多次获奖。

遇见是缘,点亮在看

(0)

相关推荐

  • 【散文】芦 苇 || 包瑞莲

    芦  苇 文/ 包瑞莲  采油五厂杏"五一"联合站坐落在一片芦苇塘中,始建于1974年夏季,我有幸参与了联合站的建设施工.工作场地的周围都是高高的芦苇,远远望去,好似大海的波浪,随 ...

  • 枫叶芦花诗词八首,赏读唐诗宋词里的,枫叶红与芦花白

    枫叶芦花,一红一白,白居易<琵琶行>开创了芦花枫叶的景观审美 枫树和芦苇是自然界常见的树种,先民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这两种植物都有其特定的利用价值. 比如芦苇,春天提供嫩芽,以供食 ...

  • 芦花满眼秋

    作者:王永清 夕阳缓缓隐去,金色的余晖映着芦苇丛,散发出柔和的光芒.在湖边看芦花,是一件很惬意的事,那些簇生的芦苇,顺着湖岸蜿蜒生长,白蓬蓬的芦花风姿绰约,在天幕下漫无边际地飞着.我蓦然想起,家乡的芦 ...

  • 故乡的芦苇荡

        故乡的芦苇荡 ■骈国华 故乡淮河滩地里的芦苇荡有几千亩之大,几十里之长.你沿着滩地朝前走,从日出走到日落,都有芦苇婀娜的身影在你眼前摇曳,都有风吹苇叶的沙沙之声在你耳边回响,让你不会感到孤独和 ...

  • 【静心禅乐】古筝佛赞《栖霞秋韵》枫叶染清秋,禅花送水流

    【静心禅乐】古筝佛赞《栖霞秋韵》枫叶染清秋,禅花送水流

  • 栖霞枫叶一点红

    栖霞枫叶一点红 ■席芹 今年的秋天和往常一样,如期而至.本以为红遍山头的枫叶在栖霞却姗姗来迟,今年11月上旬的栖霞山依然绿意盎然,不输春夏! 同车去旅游的大都是冲着枫叶而来,尽管栖霞是佛教圣地.于是, ...

  • 胶东半岛在清初还能看到老虎,栖霞和黄县均有官方记载

    老虎是林中之王,对领地环境(生存空间)有极高的要求.在历史上,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老虎的领地也逐渐缩小,很多地方都已经难觅老虎的踪迹. 山东是人口稠密的省份,野外早已不见有老虎生存.实际上,不仅是 ...

  • 胶东地理:栖霞虽大,晴天时也能从南边一眼望到北头

    胶莱河以东,曾有不少面积辽阔的县(辖区在两三千平方公里以上),如莱阳.牟平.文登.即墨等.不过,自清代以来,这些县陆续析出新的区划,剩余面积逐渐减小.以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数据来看,青烟威三市的辖区当 ...

  • 听一曲《栖霞钟声》疗心清神,忘世脱俗

    © 点击上方,聆听最美音乐 栖霞寺位于南京市栖霞山, 是我国四大名刹之一, 迄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是南北朝时期中国的佛教中心, 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栖霞寺到了秋季, 入目皆是金色,层 ...

  • 作文赏析: 热爱的魅力(栖霞实验中学, 衣泓霏)

    (编者按:以文会友,古之义也.近来有栖霞的朋友联系说,当地中学有不少喜好作文的学生,想试着在公众号上投稿,希望得到各位读者的指教.对此,我们相当欢迎.毕竟,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更何况来者又是后起之秀,于 ...

  • 五一假期回栖霞老家,在田园里拍到一组很有生机的场景

    每次回老家,笔者都喜欢到田园里走一走,这次的五一假期也不例外. 笔者的老家在栖霞东部一个村庄,到烟台市区大约四五十公里的路程.在私家车普及的时代背景下,这段距离不能称之为远,但却也区分着城市与乡村.喧 ...

  • 热烈欢迎栖霞区领导等一行莅临匠工营国指导工作

    2017年3月1日下午1时许,栖霞区委常委.栖霞区宣传部陈云松部长.先锋书店钱晓华先生和半城读书会创始人朱虹教授莅临匠心书局指导工作,张鸿雁教授和邵颖萍博士热情欢迎并接待陪同.钱晓华先生分享了先锋书店 ...

  • 实拍:乳山市马石山区一段有名的盘山公路,不亚于栖霞十八盘

    在威海乳山市马石山区,有一段很出名的盘山公路,它位于诸往镇东尚山村与大龙口村之间,坡陡弯急,不亚于栖霞的十八盘,这段视频就通过行车记录仪的视角,带大家感受一下公路上的风光,开头的解说人为"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