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物质之一,也是人类最喜爱的金属。几乎从人类发现它的那一刻起,黄金就成了人们竞相争夺的珍宝。
由于金子很少与其他物质形成化合物,在地球上几乎都是以天然形式存在的,一般为分散粒状,发现并开采实属不易。即使按照目前的技术条件,地下金矿石也必须达到3毫克每千克的矿石品位才具有开采价值。
那种天然产出但质地不纯、颗粒大而形态不规则的块金,人们习惯称之为“狗头金”,因有些块金外形类似狗头而得名。天然产出的“狗头金”具有闪闪发亮的金黄色外表,辨识度很高,但它的质地并不纯,与纯金相比有较大差异。矿物学家研究发现,自然界中存在的“狗头金”通常是自然金、石英和其他矿物组成的集合体,且以自然金为主体。如果按照黄金成色来计算,它的纯度通常为20K~22K(按质量计约为83%~92%),在澳大利亚发现的个别“狗头金”可达到23K以上(按质量计约为96%)。用肉眼进行对比观察,也可以发现一些差异,含金量较高的“狗头金”,颜色会更偏向于橙黄色或深黄色,随着其中所含杂质的增多,“狗头金”的颜色会逐渐变为淡黄色。
“狗头金”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这需要从自然金的身世说起。
地球上的自然金主要有两种:一种形成于火山岩脉中,名为脉金;另一种形成于河流或滨海地区的砂矿中,名为砂金。无论是原始矿脉中风化出来的脉金碎片,还是流水沉积形成的砂金颗粒,都有可能形成较大的块体,重者可达数十千克,这就是“狗头金”。
关于“狗头金”的成因,学术界仍存在一定的争论,不同的学者提出过不同的学说,其中一种被广泛接受的观点是:“狗头金”可能是含金溶液经过迁移和再沉淀,并在细菌的生物作用下富集而成的。
“狗头金”虽然价值不菲,但可遇而不可求。因为它们通常都是在不经意间出现的,具有一定的偶然性。2015年1月30日晚,家住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的一位牧民吃过晚饭,像往常一样出门散步,忽然,他发现地面上裸露着一块金灿灿的东西,急忙上前查看,结果竟然是一块天然金块!它看起来如同一块人工镂空的艺术品,表面坑坑洼洼的地方虽然满是砂石和泥土,却依然难以掩盖其亮闪闪的金色。后来经测量,该金块长约23厘米,最宽处约18厘米,最厚处约8厘米,重量达到了7850克,是迄今为止在我国新疆发现的最大一块“狗头金”。
▲名为“金临天下”的“狗头金”,重68.98千克,产自澳大利亚(摄于2015年11月28日中国国际珠宝展(北京))
在国外的某些矿区附近,历史上曾发现过很多块头更大的“狗头金”。特别是在19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澳大利亚淘金热时期,“狗头金”层出不穷。1869年2月5日,两位探矿者约翰·迪森和理查德·奥茨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某个金矿区进行勘探时,发现了一块令人震惊的大金块,它长61厘米,宽31厘米。刚发现时,竟然找不到一台能够称量这么重的物体的天平,无奈之下,只好把它打碎成三块,才测得其重量为79千克。后来,这块被取名为“欢迎陌生人”的巨无霸“狗头金”经熔化后提炼出纯金71千克,如果按照目前的黄金市价算,价值超过2600万元人民币。还有资料显示,有人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希望之星”矿山发现的名为“霍尔特曼”的“狗头金”重285.77千克,高144.78厘米,宽66.04厘米,平均厚度10.16厘米。如果资料属实,这块“狗头金”才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之最。不过,这块“狗头金”仅含92千克纯金,与其他几块著名的“狗头金”相比,含金量低得多,其光泽显然也要逊色得多。
“狗头金”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神奇造化,是难得的珍宝。对地质学家而言,“狗头金”是寻找金矿的重要线索,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如果有人在某地偶然发现了“狗头金”,地质学家顺藤摸瓜,沿着河谷逆流而上就有可能找到含有黄金的矿脉。
▲名为“信念之手”的“狗头金”,重23.6千克,产自澳大利亚(摄于2015年11月28日中国国际珠宝展(北京))
正因为“狗头金”与金矿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很多人会专门携带金属探测器到金矿区寻找“狗头金”。1980年的一天,有人携带金属探测器走进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某座金矿。由于其他金属矿物常常造成信号干扰,探测器时不时就会发出“滴滴”的鸣叫,忙碌了一天,寻宝者也没挖到想要的东西。当他正准备收工回家时,又一次听到了探测器的鸣叫声,这位已经失去耐心的寻宝人就胡乱翻了几下,没想到,在十几厘米的土层下竟然发现一块重达23.6千克的金块。这就是著名的“信念之手”“狗头金”,因其外形宛如人的手掌而得名。这件事也给了其他寻宝人重要的启示——借助仪器能大大提高找到“狗头金”的概率。
本文节选自《百科知识》2021.09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