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悦读丨散文】段昌富《行走在“中国画里的乡村”》

【阅读悦读·散文】段昌富《曾经有过缘分》

文/段昌富

【作者简介】段昌富,男,文学学士,淮南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学教师。作品散见于《杂文报》《青年时报》《淮南日报》《淮南文艺》《校园与家庭》《中学生博览》《银河》等报刊,入选多种作品集。

————————————————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

暑假,我们单位同事及家人一行前往游览黄山脚下的宏村。宏村始建于南宋绍熙年间,至今800余年,为汪姓聚居之地,电影《卧虎藏龙》曾在此拍摄。整个村落占地30公顷,背倚秀美青山,清流抱村穿户,数百幢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静静伫立。高大奇伟的马头墙有骄傲睥睨的表情,也有跌窍飞扬的韵致;灰白的屋壁被时间涂划出斑驳的线条,更有了凝重、沉静的效果;还有宗族祠堂、书院、牌坊和宗谱。村内,以正街为中心,层楼叠院,街巷婉蜒曲折,路面用一色青石板铺成。两旁民居大多二进单元,前有庭院,辟有鱼池、花园,池边多设有栏杆,渠水滋润得游鱼肥壮,花木浓香馥郁。马头墙层层跌落,额枋、斗拱上的木雕姿态各异,形象生动。走进民居,美轮美奂的砖雕、石雕、木雕装饰入眼皆是,门罩、天井、花园、漏窗、房梁、屏风、家具,都在无声地展示着精心的设计与精美的手艺。而古宏村人更是独运匠心开仿生学之先河,建造出了堪称“中国一绝”的人工水系,围绕牛形做活了一篇水文章。

巍峨苍翠的雷岗为牛首,参天古木是牛角,由东而西错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庞大的牛躯。在这庞大的牛躯中,首先利用村中一天然泉水,扩掘成半月形的月塘,作为“牛胃”;然后,在村西河上横筑一座石坝,用石块砌成有六十多厘米宽400余米长的水圳,引西流之水入村庄,南转东出,绕着一幢幢古老的楼舍,并贯穿“牛胃”,这就是“牛肠”。沿途建有踏石,供浣衣、灌园之用。“牛肠”两旁的民居里,大都有栽种着花木果树的庭院和砖石雕镂的漏窗矮墙,曲折通幽的水榭长廊,小巧玲珑的盆景假山。弯弯曲曲“牛肠”,穿庭入院,长年流水不腐。经过滤流向村外被称作是"牛肚"的南湖。然后在村西山溪上架四座木桥,作为“牛脚”。从而形成“山为牛头,树为角,屋为牛身,桥为脚”的牛形村落。

这种历时130余年、别出心裁的“牛形村落”科学的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解决了消防用水,而且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

全村现完好保存明清民居140余幢,数百户粉墙青瓦、鳞次栉比的古民居群,特别是精雕细镂、飞金重彩的承志堂、敬修堂,气度恢弘、古朴宽敞的东贤堂、三立堂,森严的叙仁堂、上元厅等祠堂和南湖书院,同平滑似镜的月塘、碧波荡漾的南湖、雷岗上的参天古木与探出民居庭院墙头的青藤绿树,构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真可谓是步步入景,处处堪画,同时也反映着悠久历史所留下的广博深邃的文化底蕴。

我们身处于被誉为“民间故宫”承志堂中,观赏着木柱和额枋间“渔樵耕读”、“三国演义戏文”、“百子闹元宵”、“郭子仪拜寿”、“唐肃宗宴客图”等造型富丽、工艺精湛的雕刻。

我们驻足在常年碧绿、水平如镜的月塘边,塘沼四周青石铺展,粉墙青瓦整齐有序分列四旁,蓝天白云跌落水中,老人在聊天,妇女在浣纱洗帕,顽童在嬉戏。塘中鹅舞红掌,鸭戏清波,空中炊烟氤氲,微风柔波。

我们徜徉在被誉为有“黄山脚下小西湖”之称的南湖旁,这里古树参天,苍翠欲滴,躯干青藤盘绕,禽鸟鸣唱还有垂柳,枝叶婀娜,像临镜梳妆的少女,把秀发洒向湖面水中。湖面绿荷摇曳,鸭群戏水,另有一番景致。整个湖面倒影浮光,水天一色,远峰近宅,跌落湖中,加之树荫水深和日光的相互作用,明暗协调,动静相宜,显得幽深、雅静、清新、明丽。

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看着这眼前一幅幅时而如泼墨重彩、时而如淡抹写意的山水画卷,看着岁月剥落的墙,看见的不仅仅是久远的逝去的时光。看见的更是湖光山色与层楼叠院和谐共处,看见的更是自然景观与人文内涵交相辉映。

《琴泉》微信号stzx123456789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