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通宝二钱流现在这么热,你了解洪武通宝二钱吗?
要熟悉和掌握货币史。货币的发生、发展与其它历史事件一样,有着一个历史过程,对于这样一个过程的了解,至关重要,否则,就无从知道货币制度的沿革、货币流通与铸造情况 等许多重要问题。
明代初期,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命京城(南京)工部宝源局及各省宝泉局铸行“洪武通宝”,由工部主管铸钱,下设宝源局。朱元璋为避讳元朝的元字,把所铸之钱钱文一律叫通宝而不叫元宝,而不只是为避讳他自己的名字,以后所铸之钱也都没有元宝钱文。
洪武通宝钱制沿续元末朱元璋所铸“大中通宝”的形制,分为五等,规定小平钱,每文重一钱,折二钱重二钱,当三钱重三钱,当五钱重五钱,当十钱重一两。同时继铸大中通宝钱。
观古铜钱锈色,定真伪。古铜钱停止流通后,存放不当会生锈。传世古铜钱锈层较薄,且锈在局部,钱面大部分呈古黑色。出土铜钱坑口不同锈色不同。土坑出土的铜钱,锈层一般较厚,锈在一起的铜钱叩开后,有“泛金”、“泛银”、“泛蓝”现象,“三泛”现象是无法仿制的;沙坑出土的铜钱,一般锈层较薄,钱面多生红黄锈;水坑铜钱锈色布满币面,呈墨绿色。古铜钱的锈是由内向外而生,行家称其为“发锈”、“贴骨锈”,真锈是很难去掉的,凡是锈容易去掉的铜钱,可判定是赝品。
鉴定一枚钱币书体对不对,首先要看它是否符合当时的特点;第 二步才看它是否符合本品种的特点。如:“益化”圜钱虽为先秦大篆,但它又同时有齐文字的特征,不同于同时期其它各国之圜钱文字;发现有东周、西周的圜钱,若其钱文是小篆书写,显然是伪品无疑;秦半两在古钱中颇负盛名,其钱体厚重,铜质精良,钱文隆起而雄伟,半两的“两”字中“人”字高耸,如发现钱文扁平者,一看便知是伪品;如见到清代宝源或宝泉局钱币中的满文书写有错误,则应考虑到宝泉、宝源二局是清代国 家 级的、最正规的铸钱局,满文的书写绝不会出现错误,则所见之钱币必属伪品。
比较定真伪
我国古铜钱都是手工铸造,每枚钱币之间多少都有一些差别。如果发现多枚钱币一模一样,分毫不差的古铜钱,可判定是现代工艺所为。
水煮定真伪
古铜钱上的锈或绿或红,或黄或蓝,附着力极强。遇到锈色可疑的高古钱,放入沸水中煮20分钟后看锈色,如果锈色不变不脱的是真钱,变色脱锈的可判定是假货。
观币用材
一般情况下,古钱币的铸造材料为青铜、红铜、黄铜、白铜等,但是,因铜质不同,古钱币的质地也有差异,青铜制成的古钱币非常容易断裂;黄铜制成的古钱币不仅不易断裂,还不易磨损;而白铜多为制作古钱币的样币。明代以前的古钱币大部分以青铜铸成,没有用黄铜铸造的古钱币,对于这一点,钱币收藏爱好者要多加注意。
嗅其味
真币的“火气”消失殆尽,因此闻上去没有任何味道,个别铁币稍稍会有些铁锈味;伪币则因“出生”不久,闻之异味多多:用火烧、烟熏之法作旧的,则有特殊的火气和烟味;作假锈的伪币,会散发出浓重的酸味。近年来,伪币的“制古”、“作旧”方法层出不穷:翻铸法、蜡浇法、改制伪造法等,不一而足,因此有些伪币闻上去还会有松香味、草木灰味、胶水味、油漆味等种种异味。
据市场上的洪武通宝二钱投资者介绍,大清铜币是大众收藏品,收藏者有一定数量,前期国内各区域都有实力型买家介入洪武通宝二钱板块,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市场供货量,导致其价格快速走高。同时,洪武通宝二钱的价值也在同步上升。从藏家和市民的接受程度看,预计后期洪武通宝二钱的价格还将继续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