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悦读丨散文】马献武《谁愿陪我看一场露天电影》
文/马献武
【作者简介】马献武,江苏东海人,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笔耕不辍,已有近百篇文章发表或获奖。亲近大自然,愿以文养心,以文会友。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放晚学时,村中的大路上,早已拉起了电影大屏幕。洁白的幕布在橘红色的晚霞映衬下,格外引人注目。可那些顽皮的小学生没有一点儿好奇心,只顾和大人往家赶。幕布周围方圆数十米没有一个人影,连那个放电影的人也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只有孤零零的幕布高挂在两棵大树中间。
夜幕终于降临了,我在家里就能听到电影里阵阵的厮杀声。心想:还会有多少人去看那早已去时的电影呢?孩子们还会搬着小板凳占领自己事先圈好的地盘吗?青年人还会勾肩搭背地站在人群后边有说有笑吗?老年人还会边唠嗑边喊着孙儿的乳名和自己坐到一起,看一场乡村的露天电影吗?想着想着,我放下网络,放下书本,放下我手中的瘦笔,向电影场漫步走去。
现在的农村,留在家中的多是老人和孩子,年轻人能出去的都出去了。老年人一到晚上除了睡觉,就是看孙辈们读书写字,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督促孩子们能早点睡就早点睡,第二天还要早起去上学呢!即使留在家中的青年人,他们谈情说爱更不会去那种露天电影场!你说还会有几人在观看呢?这样想着,不知不觉就来到了放映地点,好像没有一点儿动静,真是“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这时有一束亮光时高时低地向我射来,走近身旁,原来是放映员在收拾电线。我问他缘由,他不好意思地回答:“到每个村子,情况都大同小异。刚开始我认为放着放着就会有人来,可是一盘影片放下来,硬是一个人影都没有,我还放给谁看呢?还好,你来了,要不咱接着放?”“算了算了。”我连忙摆手。“唉”他叹了口气,无可奈何地说:“现在电影一点也不稀奇了,家家都有电视、电脑,啥片子没看过?要是没有人来陪着我看,我自放自看还想打盹呢!干脆收起来算了,早点回家休息去!”
回到家里,我是坐立不安。说起露天电影,凡是8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会有共鸣,虽然每个时代的思想会有差异,但一提起电影,那些电影内外的甜蜜故事,乃至最细微的情节,都会穿越时光的隧道,回到过去,又一下子钻进自己的心田。我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那时村里一年只能放映两三场电影。由于年龄太小,一点也记不得电影里放过什么,只记得黑压压的一片人群。那时社会治安环境特别好,不用惦记着家中被盗,家里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可偷,很少的粮食也都放在生产队的仓库里。再说了,大队里还有武装基干民兵站岗放哨,他们身上背的可是真真的冲锋枪。所以能去看电影的,几乎全部出动。
进入70年代,我辈像草一样疯长,对露天电影记忆犹新,没齿难忘。记得当时在村东的大队部里放电影,方圆十里左右的人都会步行或者骑着自行车赶过来。放映前,放映员会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先朗诵幻灯片上的宣传口号,再念一段毛主席语录,最后幕布上会出现一个大大的“静”字,这时全场鸦雀无声,因为电影马上就要放映了。放映时,幕布正面坐满了人,就连背面也有人头在攒动。有来晚的,就自觉站在最后面,歪着脖子向前看,实在看不到的就干脆爬到树杈上,爬到墙头上,更有甚者竟然爬到了大队部的房顶上!他们武功高强,居高临下,看得过瘾!这样的情境,直到80年代,我才得以实现。
最热闹的当属电影换片时,大人在喊自己的孩子,小孩在叫自己的爹娘……更气人的是大队干部会利用这个机会讲话,发号施令,很像现在电视剧中间插播广告。可孩子们却不吃那一套,正好利用这时间,拽着大人去拉屎,去撒尿,秩序一时很乱。当电影接着放映,大家的注意力一下子又回到幕布上来,黑压压的一片又恢复了平静。不知不觉电影放完了,该散场了,有的人还在那里一动不动,好像等着还有一部似的。回家的路上,大家意犹未尽,三三两两的还在谈论着电影中的情节,有的还能一字不漏地说出影片中的台词,更有甚者唱着电影中的插曲往家走,一路好不热闹!
转眼到了80年代,也正是乡村露天电影达到鼎盛的时期,那时隔三差五的就会放一场。记得有一次电影场就设在村中的一条大街上,有很多没来得及搬板凳的人,就直接搬临街人家墙头上的石块坐。电影一散场,他们抬腚就走,根本不把“坐骑”放回原处,待第二天早起,临街人家的墙头像极了万里长城,有垛口,也有瞭望台;又像极了正在换牙的孩子在傻傻地笑;更像是刚刚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我结婚是在80年代中期,为了喜庆,我率先在村中包了两场电影,尽量让乡邻们热闹。记得那时放的是美国大片,可惜由于当晚需要招待远路的客人,电影没有看成。不过从门前挤得水泄不通的人群,足以证明一切为了爱情,值得!自我之后,小村里谁家再有婚事,也多请放映队到家中放一两场电影,图个吉祥,以示庆贺!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影的内容也在不断更新,从《地道战》,《英雄儿女》到《看不见的战线》;从《神女峰的迷雾》到《五朵金花》;从《红楼梦》到《庐山恋》,就连那些孩童也不再单纯地喜欢战斗故事片了,青年人呢,更是喜欢那些爱情片子。再后来干脆来个爱情加武打的,就像风靡全国的《少林寺》。
电影里的爱情很美好,武打很热闹,银幕外,一时掀起了中国武术热。我就是在那时拜德刚大师为师傅学习少林拳法的,德刚大师是少林寺第三十代传人、全国著名的少林武僧素法大师的得意弟子。当然,青年人的自由恋爱,在那时的农村才真正得到普及。那些多情的男女,会利用村中放露天电影时寻找自己的意中人,时不时地就会有一对小情侣走出电影场,在院墙根,水库边,渠道旁,柳树下,到处都会留下他们的万千柔情。啊,那时的一场场露天电影,成全了多少对幸福的恋人,谁能说得清!每当村庄拉起了高大的幕布,我也会精心打扮一番,去看一场带有梦想的露天电影,因为那是一场青春的约会!现如今,空旷的村部,宽阔的街道,升起了高大的幕布,却寂寥冷清。
这是一个快速奔跑的时代,网络时代,信息时代,改革开放的好时代,我们不能抱怨,不能气馁,只能快速融进这个伟大的时代。露天电影,陪伴了几代人走过那个物质、精神极度匮乏的年代,曾经的快乐永记于心,难以磨灭。眼看着露天电影越走越远,很快将淡出我们的视野,但那些与露天电影有关的故事,却会时常在我的脑海中浮现。今晚,如果在村庄再放一场露天电影,谁愿陪我一起去看?
(图片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