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责任和灵魂,融入产品设计与制造 ——用心做人,用心做事

卫星与网络

satnetdy(←长按复制) 关注我们
专注军民融合的报道,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依靠社会力量,为推动我国卫星网络通信的规划、建设、应用以及研发、生产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

经历过80年代的人们,可能还记得这样的言论,“中国的卫星能够上天,原子弹能爆炸,为什么做不好汽车”,“为什么做不好彩电”,“为什么做不好冰箱”,“为什么做不好照相机和摄影机”……与此相对应的,就是在同一个时期,各种日本工业制品大量进入中国,精良的产品、优异的性能、不断的更新与升级,让人们趋之若鹜。

直到后来自己也成为一名航天人,才知道那时候的中国军工,还只能解决了有无的问题,和“精良”相去甚远。至于汽车以及电子消费品的种种做不好,也是情有可原的。

当然,80年代的中国还处在工业化的初期,人们对于关键技术、质量控制、企业管理的很多细节还知之不多。加上庞大的国内需求让一切产品都显得稀缺,哪怕是不够精良的货品也能迅速被消化掉,使很多企业因为满足于当时的市场消费能力而没有能够从长远的发展去想到做精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短缺与匮乏逐渐消失,消费者开始变得挑剔,讲究品质。这个时期,相当多企业都开始学习日本的质量文化。

作为中国人,从感情上就不太喜欢日本。但这不应该妨碍我们去学习日本这个民族的一些优势。比如,日本企业家对自己的产品有着强烈的自豪感。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说,日本人不是把物质和精神分别定位,在制造器物时单纯追求合理性和效率性,而是认为物质和精神是密不可分的存在,在制造器物时重视“心灵的状态”,必须全身心投入角色,用一句话讲,心就是制造出的器物本身,或者说是制造器物的道具本身。

日本人会如此精心对待自己的生产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资源匮乏。必须在有限的原材料上下功夫,减少消耗、降低废品率。资源丰富的大陆民族很难按这样的思维去做事。但在这些产品上,日本式的精明与算计却因此而能带来巨大优势,譬如说便携式卫星通信设备。

一般来说,便携式卫星设备都用在应急场合,靠人力背负着前往现场,途中不免跋山涉水。这样的产品,一不能沉重,二不能太过耗电,三不能中途“罢工”。这就决定了便携式卫星终端非常有必要按照日本式的思维去设计和制造。国内确实有一些企业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按照这样的方式去做事,譬如于于2014年6月6日在新三板挂牌上市的北京爱科迪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2014年10月30日同样在新三板挂牌上市的西安星展测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每次见到这两家公司的产品,用户都会发现比上一次更加精良。

无论民族感情如何,卫星通信领域确实尚且不能拒绝向日本学习。随意打量某个便携式VSAT小站,都会发现日本产品的影子,在低噪声放大器、功率放大器等等核心产品上,国内企业依然高度依赖从日本进口。而国内多数企业做不好、做不精这些器件的原因,往往是因为没有用心或者说用高度的责任去做事。所谓不掌握关键技术,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不够用心。如果下定决心解决技术问题,用心钻研,日本人能做到的,中国人有什么做不到?

在日用消费品领域,中国企业已经基本打垮了所有的外国对手,其中包括日本企业。然而这其中更多的是靠低成本、低售价等这些绝非长久发展之计的方法。如果把中日同等产品放在一起比较,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其中的巨大质量差距。卫星产品不是毛巾和塑料盒子,没有“勉强过得去”这样的质量标准。卫星产品的用户也不是家庭主妇,而是挑剔的专业领域和专业人士。因此,我们的卫星业者不妨再次掀起学习日本质量管理的潮流并贯穿到行业每一个企业的一个文化,真正做出精品来,产生更多像爱科迪和星展测控这样的公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