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鲁藩与泰山
鲁藩与泰山
(一)
洪武三年(1370)四月,明太祖分封第十子朱檀为鲁王,其封国兖州,乃在泰山脚下。第一代鲁王檀于洪武十八年(1385)就藩,好文礼士,善诗歌,曾亲诣泰山致祭。高僧释宗泐有《鲁王登泰山奉令旨作》诗:“宫漏声沉天欲晓,严车整队东郊道。泰岳巍然境内山,暇日登临散襟抱。初闻鼓吹入深谷,倏见旌旗出林杪。扪萝不惮路崎岖,直欲高跻极飞鸟。峻拔中霄日观峰,阊门白马明双瞳。下视沧溟一杯水,六鳌背负三神宫。东封古来天子事,石壁千寻刻文字。吾王只欲穷冥搜,飒飒冷风引飞骑。上界群仙朝玉京,空中夜半天鸡鸣。阴崖凿开混沌窍,石髓饮来毛骨清。乐不可极下山去,羽盖霓幢拥归路。奥域灵区非世间,回首苍茫隔烟雾。”〔(明)宗泐《全室外集》卷四《七言古诗》,《禅门逸书初编》第7册,明文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版,第30页〕是为鲁藩最早与泰山发生联系之记录。
(二)
正德十六年(1521年),鲁庄王阳铸(号弘庵)于灵岩寺大雄殿置观音、文殊、普贤像。阳铸有《灵岩十首次王都宪(山东巡抚王珝)前韵》立石寺中(今立般舟殿遗址西)。〔《岱览》卷二四《附览·灵岩》,第31页;张用衡《泰山石刻全解·灵岩寺卷》,山东友谊出版社2018年版,第100—101页〕
(三)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鲁府泰兴王朱寿镛(初封泰兴王,崇祯九年(1636年)进封鲁王)于岱麓三元宫建一天亭,为四方游览止息之所,其《新建一天亭叙》云:“泰岳南麓一天门有三元宫,予府香火院也。殿前建亭一区,为四方游衍之所,上接天门之□,俯临泰安之郊,泉流萦回,襟带于左右,磴道崎岖,依附于远迩,朝岚时为断续,盈日可观林禽,每自去留。……奇哉!安乐窝乎,予一塈此盘桓弗置,欲安居而笑傲焉。第藩羁未遂,姑笔□□以铭其盛,且为之词以歌之。……万历二十九年辛丑吉日,□□九代孙鲁□泰兴王安宇寿镛撰。”〔(明)朱寿镛《新建一天亭叙》,《岱粹钞存续编》卷二〕历世鲁藩多将泰山为王府祭场,三元宫即其香火院所在。
附全文:
新建一天亭叙并歌,万仙楼下
[明]朱寿镛
泰岳南麓一天门有三元官,予府香火院也。殿前建亭一区,为四方游衍之所,上接天门之□,俯临泰安之郊。泉流萦回,襟带于左右,磴径崎岖,依附于远迩。朝岚时为断续,盈日可观林禽,每自去留,兴情□羡。春之熙,夏之凯,秋之爽,冬之彤,嘉趣四时无尽;日之白,风之清,花之香,鸟之语,大宇万景豁然。天风□盘石,若迎蓬岛之真;泉琴奏涧,似迓遗之囗囗。□鼎累列之家,给足可封;高倍驱振之彦,麟萧骈集。可以□,可以壶,宜以觞,宜以咏。贤达寓之,顿起悠然之胸次;善信寓之,感思嘉遁之吉真。竹林之囗,莫不引领而醉于斯;兰亭之士,莫不羽觞而赋于斯;游侠豪迈之徒,莫不遗世而游观于斯;羽衲杂□□卒,莫不洗心而养性于斯。奇哉!安乐窝乎!予一塈此盘桓弗置,欲安居而笑傲焉。第藩覊未遂,姑笔□□,以铭其盛,且为之词以歌之。歌曰:
□往高亭如掬许,清幽雅致难悉举。峰峙遥看当户明,溪流环抱如相侣。和风有待拂轩窗,野鸟无心囗檐宇。香萼烂漫映苍苔,芳草萌茸迩疃墅。石经犹有松菊枝,柴门静掩天涯雨。喜无尘埃坾玄榻,时有道人来燕胥。院主泚泚西畴馀,坐拥仙几拈玉尘。缓步徐行访清虚,黄庭道德发天绪。形存锻炼几□□,心无外慕怡神伫。枕石高卧日三竿,抱琴独奏风一缕。到此自是羲皇人,天地万物复何与。
住持徐;董美阳。
万历二十九年辛丑吉日,□□(皇明)九代孙鲁□(藩)泰兴王安宇寿镛撰。
原书此上眉注称:“肃王寿镛,鲁恭(王)庶九子,初封泰兴王,崇祯九年袭封,十二年薨。重修万(仙)楼及三元宫墙。”
(四)
泰山灵岩寺中明代程鹏起诗碑,碑高45.5cm,宽118.5cm,厚22.3cm。碑石原弃置于灵岩寺辟支塔西侧路南,2011年文物管理部门于般舟殿遗址西侧新建碑台,将此碑移置台上。此碑收录明代邹元标、王稚登、邢侗、杨道宾、叶向高、黄克缵、徐梦麟、陆梦履、江湛然、刘亮采、刘敕与程鹏起赠答诗共12题15首,由鹏起用草体书刻于一横碣。其4.子愿邢侗 壬寅春,题贞白宗侯画册见赠。若榴花灼灼,送子出重关。问渡大清水,逢人小朗山。南风吹忆梦,赤日著愁顏。莫问并州路,期君枫树斑。
(注:鲁藩镇国中尉朱颐㙇,号贞白,善山水,有赤霞馆集)
(五)
“浯山曾似太山长”——金门鲁王石刻与泰山
在金门古岗献台山上,有一处著名的摩崖石刻,即南明监国鲁王所题“汉影云根”。鲁王讳以海,为明鲁荒王第九世孙,明末袭封。南明弘光覆亡,鲁王受浙东义旅拥戴,称“监国”号。永历五年(1651),受郑成功之迎,移蹕金门,前后七载,最后薨於岛上。“汉影云根”即鲁王流寓金门时所题。宁靖王朱术桂所撰《鲁王圹志》中称:“其地前有巨湖,右有石峰,王屡游其地,题‘汉影云根’四字于石。”“汉影”指天汉之影,“云根”喻高山之石。四字意谓斯地水连银汉而石耸入云。
“汉影云根”题刻之侧,又有鲁藩从臣诸葛倬等四人的题诗摩崖,其诗刻还与泰山颇多关联。
从臣诗刻题称:“监国鲁王,遵澥而南,驾言斯岛,挥翰勒石,为‘汉影云根’,四窠字,意念深矣!(诸葛)倬等瞻诵之餘,同赋诗志慨。”其中之第三首,为郑纘祖之作,全诗如下:“翰墨题分娄胃乡,浯山曾似太山长。青藜笔掞云根外,鸿宝函开汉影傍。仙岛鳧鸥多气色,江村草木有暉光。袞衣是处歌遵渚,会见崇朝一苇航。”
郑纘祖为福建南安廩生,鲁王流寓金门时之侍臣。据其之解读,“汉影云根”四字,乃是寄託鲁王对故国山川的感怀与追念。诗中之“浯山”,即金门之山(金门古称浯州),而“太山”即泰山,郑诗於故国山川中特意标举泰山,乃是有其深意存焉。
自从第一代明鲁王朱檀开始,后世历代鲁王多将泰山作为王府祭场,如泰山一天门附近三元宫,便被鲁藩列为香火院,可见对泰山之一往情深。正是这层家世源渊,鲁监国从臣往往以泰山作为鲁王之象征。永历十六年(1662)五月,值朱以海四十五岁寿辰,从臣卢若腾献诗为贺,篇题即作《泰山高》,诗中写道:“泰山高,群岳之长帝所褒,春来烟雾相亏蔽,丛薄时闻狐虎嗥。风景一至朱明盛,碧空澄霽妖兽逃,五十餘盘天孙座,俯临万象见秋毫。十洲三岛在咫尺,召集仙人奏云璈;仙人手酌流霞杯,荐以三千度索桃,桃花桃子开又结,泰山之高高莫埒!”(《沉光文公年表及明郑清时代有关史实》,载侯一中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辑》731册《沉光文(斯庵)先生专集》页309)诗中不仅以“泰山”象徵监国鲁王,且视之为中华正朔与大明故国的标志符号。
基于同样的原因,郑纘祖题诗亦将鲁王所书“汉影云根”具体解读为泰山,从而在金门摩崖中,出现了“浯山曾似太山长”的刻辞。
作者:周郢
邮政信箱:山东泰安市文化路41号331信箱(2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