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讲平说2742期:强烈逆反往往是因为能力增长了但关系自尊没得到满足,有时沉默也是一种有效管理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即联系删除

文 | 趙玉平

平讲平说2742期#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各种各样的植物,也有各种各样的人,有的人谦和,有的人内敛,有的人自大,有的人自卑,还有一种颠覆性的人,又自大又自卑,这样的人行为一致性和稳定性都会比较差。我看到留言区里边有朋友说了,每次赵老师一分析人的类型,我都会忍不住对号入座。根据这种分析去找身边对应的人,其实这个很正常啊,我们大家都会这样去做。

不过理论上的分析和概括是比较简化的,进行了一定的抽象、提炼和压缩,而实际情况是复杂的,是千变万化的。有的人身上可能同时具备几种类型,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情况它是不同的类型,这个就需要我们灵活掌握、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实际上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能力自尊和关系自尊的建立以及稳定,对一个人的成长和进步至关重要。缺乏自尊的人就无法建立自信,一旦无法建立自信,那么个人的能力水平都会无法正常发挥出来。而且进一步来说呢,问题都会被放大,潜能也无法得到开发,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根本不可能取得成长和进步。

一般来说一个人自尊的确立都是在18岁以前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能力自尊和关系自尊并不是同时形成的,一般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变得强壮了,认知、情感和意志品质也变得越来越成熟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力自尊自然就形成了。

不过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尽管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上都已经长大了,但是在周围人的眼睛当中,大家有可能还把他当成一个孩子。在这样的情况下,一种特殊的行为模式就出现了,这种行为模式就是逆反行为。逆反行为的本质就是要破坏旧的关系模式,建立新的关系模式。

为什么要追求这种破坏呢?因为当事人觉得自己的能力增加了,自己的身体强壮了,心理成熟了,在能力增长的基础上,关系自尊没有得到满足,周围人还是把他当小孩一样对待,完全把他当成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没有予以足够的尊重和认可。

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满足关系自尊的需求,当事人就会主动地采取一些措施,破坏既有的、稳定的人际关系,特别是跟权威的互动关系。比如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学校中的师生关系。因为在这种关系里边,当事人觉得自己的关系的自尊得不到满足,他自己没有获得足够的尊重和认可,所以就要故意去破坏,破坏的目的是为了重建新的关系,为了获得尊重。这种破坏行为的典型表现就是:不服从、不认可,无论是说话还是办事,都是反着来、对着干。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家人正坐在一起很和谐的吃饭,桌上的饭菜有荤也有素,正在上中学的儿子在吃米饭的时候就夹了一筷子油麦菜放到自己的碗里边,这边爸爸赞许的点点头,那边妈妈就开始做评论,她说,对儿子多吃点蔬菜,这个蔬菜对你身体好,不能一天到晚光吃肉,你正在长身体一定要营养均衡,这样做是对的。本来是一个鼓励的行为,没想到儿子的表现就特别强烈,他直接把那一筷子油麦菜往盘子里边一戳,说我不吃了。你看这就是典型的对着干、反着来。

大家想一想,这种行为模式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前面我们讲到的,在能力增长的情况下,关系自尊没有得到满足。在人际关系当中,家长还是把他当成一个小孩,要去控制,要去指挥,甚至于要去操纵。实际上年轻人成长到一定的阶段,他特别反感的、特别反对的就是这种被操纵的感觉,即使你说的是对的,他也要反抗。我们大家都年轻过,都是从童年少年时代走过来的,实际上当初我们自己也是这样的。

所以一旦你身边的年轻人出现了这种逆反行为,不要针锋相对,不要控诉,更不要去打压,只要做一件事就可以了,就是认真的去满足他的关系自尊的需求。要制造民主协商的氛围,多尊重、多认可,有事多商量;要承认年轻人已经长大成熟了,在很多方面他比我们这些家长老师还要强,有的时候就干脆闭住嘴,什么也不说。其实在生活阅历多了,智慧增长以后,我们会发现很多时候沉默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管理。

好了,今天内容我们就讲到这儿,平讲平说,咱们明天接着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