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圣范蠡的智慧人生

商圣范蠡的智慧人生

范蠡,世人称陶朱公。他不仅韬光养晦、蓄势待发,而且富有智慧、敢作敢为。他的神奇之处在于:从政可为宰相,经商可成巨富。他用大智慧开创了中国商业文化。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奇人,司马迁说“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史书中有语概括其平生:“与时逐而不责于人”;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他的人生之路,经商之道值得我们重新审视。

     范蠡,生于楚平王十二年(公元前517年)字少伯,春秋战国末期,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是历史上早期著名的政治家、道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还是中国最早的慈善家。

范蠡扶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教训,十年生聚,终于完成复国大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范蠡深知越王为人长颈鸟啄,可以共患难,不可共安乐,审时度势,激流勇退,弃官从商,避开了政治漩涡。但是,范蠡的历史评价并不高。班固《汉书古今人表》将他列为“智人”;刘劭《人物志》说:思通道化,策谋奇妙,是谓术家,范蠡、张良是也。我认为,这种评价贬低了范蠡的价值,范蠡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从政坛退下来之后“二次创业”的人,可能范蠡不是“忠臣”,因为他离开了勾践,但他聪敏睿智、胸藏韬略,少年有志,时人未知。《越绝书》里说他“一痴一醒,时人尽以为狂。然独有圣贤之明。人莫可与语”“被发佯狂不与于世”。《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说他“佯狂倜傥负俗”——假装疯癫,很洒脱,与一般人的行为不一样。

     范蠡从政,是他人生的转折。他的行为举止放荡不羁,人性率真,颇有道家风范,但他并非颓废,不是悲观主义者,在内心,范蠡还是有治国平天下的宏大志向的。他的思想特征,可称儒道互补或外道内儒。

公元前494年,越国攻打吴国遭遇会稽山大败,而吴王没有听伍子胥“今不灭越,后必悔之”的进言,罢兵而归。勾践携妻子入吴国为仆,范蠡愿随其前往,说:“四封之内,百姓之事……蠡不如种也。四封之外,敌国之制,立断之事……种亦不如蠡也。”可以看出,范蠡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且具有敢于担当的高贵品格。

      三年后归国,他与文种拟定兴越灭吴九术,是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为了实施灭吴战略,也是九术之一的“美人计”,范蠡亲自跋山涉水,终于在苎萝山浣纱河访到德才貌兼备的巾帼奇女——西施,在历史上谱写了西施深明大义献身吴王,里应外合兴越灭吴的传奇篇章。范蠡事越王勾践二十余年,苦身戮力,卒于灭吴,成就越王霸业,被尊为上将军。“吴王亡身余杭山,越王摆宴姑苏台。”在举国欢庆之时,范蠡急流勇退,遂与西施隐姓埋名、泛舟五湖。

      辗转来到齐国,变姓名为鸱夷子皮,带领儿子和门徒在海边结庐而居。戮力垦荒耕作,兼营副业并经商,没有几年,就积累了数千万家产。他仗义疏财,施善乡梓,范蠡的贤明能干被齐人赏识,齐王把他请进国都临淄,拜为主持政务的相国。他喟然感叹:“居官致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布衣来讲,已经到了极点。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于是,才三年,他再次急流勇退,向齐王归还了相印,散尽家财给知交和老乡。

     在春秋时期,范蠡的老师计然就对“低吸高抛”有过经典论述: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计然是范蠡的老师,名叫辛文子,是晋国逃亡公子的后代,是一个大经济学家,也是一个技术精湛的“相者”。范蠡将老师的经商经典融会贯通,著有《计然篇》,在《国语·越语下》中均有记载,但皆已流失。

      范蠡用计然传授的方法,到山东定陶去经商,因为他认为定陶是天下的中心,与四方的诸侯国四通八达,货物交易起来十分便利。范蠡的方法是治理产业,但是随机应变,与时逐利,而不是苛求他人。他认为善于经营致富的关键是:能够任用贤人,懂得把握时机。在19年的时间里,范蠡三次赚了千金之财,两次都散给了贫穷的朋友和远房同姓的兄弟。到了晚年,范蠡精力衰竭,把产业委托给了子孙,变成了家族式的企业。子孙们继承了他的产业,继续滚雪球式的发展,终于有了家财巨万。

范蠡

具有深邃的经济思想:他认为物价贵贱的变化,是由于供求关系的有余和不足,主张谷贱时由官府收购,谷贵时平价售出。其言论见于《国语·越语下》和《史记·货殖列传》。他的经济思想至今对现代的经济建设也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范蠡认为,越国善蚕桑,齐国善耕锄,秦国善冶炼,赵国善土木,各国有各国的长处,经商就是促成各国的交流。在重农轻商的传统社会中,这样的见解难能可贵。他在经济上主张“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究不可强成”,“得时不成,反受其殃” 等观点,强调人们不仅要尊重客观规律,而且要运用和把握客观规律,应用于经济现象的变化。范蠡运用这一经济思想治理越国,达到了民富国强,雪了国耻。在功成身退之后又用他的经济思想从事经商,成为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商业巨富,史称陶朱公,“陶朱”便成为巨富的代名词。范蠡成为后世商人供奉的偶像,谓之“商圣”。

      相传范蠡还是十六两老秤的发明者。据说当时为了设置秤的度量衡单位,范蠡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外加福禄寿三星,组成了十六两秤的“秤星”,告诫商人,缺一两折福,缺二两折禄,缺三两折寿。这种十六两秤,一用就是两千多年。在民间,范蠡被尊为财神。南方很多百姓家里敬财神,都是一文一武,武财神是赵公明,文财神就是范蠡。

   范蠡“富好行其德”,是因为他意识到物聚必散,天道使然。《老子》有云:“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已愈多。”范蠡从“人有盛衰、泰终必否”的道理中隐约感觉到久受尊名、不祥的道理,可以说与老子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他的经济思想对当今的经济建设仍有借鉴意义。

   范蠡无论从政、治国、经商都是成功者。探究其成功的原因,范蠡既拥有文子学派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也有庄子学派顺应自然大道的豁达人生观,顺应自然,所以他无论是在从政还是经商中都保持了心态的平和、淡定。

作为一个政客,他对历史的最大贡献是心系天下百姓,以自己的智慧谋略辅佐勾践灭吴;作为一个商人,他的经济思想非常丰富,对当今的小康生活建设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他的智慧人生值得我们去深究去学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