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话说门前不栽竹,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又何解?
竹子这种植物其实会受到大多数人的喜欢,因为这东西四季青绿,让人看着就莫名心情好。但是,农村却有老话说“门前不栽竹”,意思是很明显的,就是门前尽量不栽竹子。
可同时,我们还会听到有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就是可以吃饭不吃肉,但是住的地方却不能没有竹子。
这就会让我们感觉到莫名其妙,为什么会有这样自相矛盾的话?先说门前不栽竹,转脸又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究竟是让人门前栽还是不栽?究竟要闹哪样?到底哪一句是有道理的?
其实,这两句都有道理,只不过说这话的人身份不同,于是就有了不同的说法。也就是说,道理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说的人身份不同,于是就有了不同的立场。
那这两句话分别是什么身份的人说的?想要表达个啥意思?各自有啥道理呢?
黑嫂来试着分别解读一下这两句话,对与不对,您看个热闹就好。
Ⅰ:门前不栽竹是什么人说的
其实这个门前不栽竹它是个半截话,后面还有半截呢,全部是“门前不栽竹,屋后不种树”,总之,就是不想让院子里种太多植物。那我们就会不解,为啥呢?门前栽点竹子,四季青绿,难道不美吗?如果不美,古代人为啥那么多爱画竹子的?
其实,门前不栽竹是句真正的农村老话,既然是农村老话,说的人自然是农民,是农民口耳相传给传下来的,他们平时种地,闲时回家,对于一切俗话和规矩都讲究个实用性。
比如这句门前不栽竹也是为了实用性。因为这个竹子是须根,地下满是空节的根,而且生命力极强,这些地下空节在土里面横冲直撞,到什么地方就把芽发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发了芽,就会从什么地方拱出幼苗。
所以,我们如果是在门前栽一棵竹子,过几年就会出现一大片,那全是下面的空节根蔓延出来的。
我们知道,这个竹子在地下可不长眼睛,它的根横冲直撞时,就会对我们的房屋地基造成破坏,农民平时都忙,哪里有空去收拾这些?所以他们会很烦这个到处蔓延的竹子,因为如果窜到地基边上就需要修理,如果窜进屋里还需要清理,农民谁有空弄这个?他们的农活还忙不过呢,谁有心情去收拾这些破竹子?
况且农民的房屋地基都不太好,如果被竹子破坏了,还会造成房屋倒塌的风险。他们可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坐在竹子边喝酒作画,所以他们烦这个竹子,如果避免竹子破坏地基和破坏地面?干脆不种。于是就有了门前不栽竹的说法。
对于农民来说,这句话是有道理的。但问题来了,它如果有道理,那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又是咋回事?
Ⅱ: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是谁说的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是很多人反驳门前不栽竹这句话时,经常会说出来的话。他们会说门前不栽竹是迷信,要不然古人咋会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呢?
其实,门前不栽竹我们前面就解释过了,跟迷信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就是农民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总结出来的一句话。如果从农民身份出发,还是非常有道理的。
但同时,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也是有道理的,因为说这句话的他不是个农民,他所思所想和农民所思所想是不一样的,如果农民是从实际出发,那说这句话的就是从心情出发,从闲情出发。
说这句话的是苏东坡。
宋朝文学大神苏轼,这位的大名不用过多解释,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是他写在《于潜僧绿筠轩》里的,后面还有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这样的话。其主要目的是要个雅,想要雅致,他认为竹子雅致。所以,宁肯吃的饭里没肉,也不能住的地方没竹子。
他的身份显然不是个农民,他说这话的目的和农民说门前不栽竹也是不同的。农民是从实际出发,他是从心情出发。农民要实际和实用,他要的是雅致和欣赏。
所以,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目的。苏东坡不事生产,他平时没有任何农活,他写东西,做官,他的空闲时间很多,闲下来干嘛?看竹子青绿,听竹子碰撞,说不定会突然来了灵感写几句。
农民哪里有样的心思?他们再听也不会写几句,只会听成是聒噪声。
所以,两者的角度不同,所以说出来的话也不相同。这两句话是矛盾的,可如果明白分别是什么身份的人说的后,也就不会感觉矛盾了。
这就好比一个富豪说肉不好吃,可一个打工的会说肉好吃。那肉究竟好吃不好吃?谁的话有道理?从富豪角度说,他平时吃肉吃烦了,所以说肉不好吃有道理。但从打工者角度来看,他平时吃得肉少,于是他说肉好吃,这也是有道理的。角度不同,各自认为的道理也是不相同的。
Ⅲ:黑嫂个人是喜欢竹子的,所以以前在院里栽了几棵,然后就是乱拱,把院里地面都拱破了,特别烦人。
本身我是懒人,也想学人雅致,可这个乱拱的竹子特别烦人,自己又不乐意打理,所以最终还是挖了。但有些人,人家勤劳也雅致,勤于打理,那就会欣赏到竹子的美景。
这个各自有各自的道理和喜欢,并不能因为自己的不喜欢和不需要就说别人没道理。弱水三千,取一瓢饮,你饮长江,我饮黄河。你可以不喜欢,但你不能骂黄河水,因为两者本是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