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游记】陶然亭游记
陶然亭游记
文/一苇可航
白居易有一句诗是“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这句诗意的句子似乎为陶然亭的出现设下了历史的预言。且不说陶然亭与醉翁亭、爱晚亭、湖心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亭,也不论古今多少文人墨客流连于此,我的拜访陶然亭的原因还要从高中一篇课文谈起。郁达夫在其作品《故都的秋》中写道“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正是这篇课文或者说正是这段话让我在那时就产生了一游陶然亭的设想。
如今我初来北京不久,对于这古都充满着未知与好奇,便想着把陶然亭作为我了解北京的第一个窗口。于是我择定九月二十三日去往陶然亭。由昌平沙河出发,经西二旗至西直门,又经宣武门,过了菜市口便是陶然亭了。我这里所说的陶然亭是个地名,真正的陶然亭现在陶然亭公园湖心,与慈悲庵毗邻的地方。
我到陶然亭公园北门时,天空阴蒙蒙的,雨点已开始滴落,但我兴致不减,心想雨又何妨?便买了门票,径直入了公园。
进入公园,并未觉得有些特别之处。一片广场舞场地,北京的大爷大妈们身着潮流时装,伴着音乐尽情地跳着舞,活力绝不比我们年轻人差。直行不远,便可看见土丘,土丘上树木茂密繁多,登上不平的石梯,可望见土丘上的亭子,亭子下有游客。我就沿着石梯走上去,又沿着石梯走下来,接着又上去,又下来。一阵京剧声停止了我的脚步,一位老艺人正在练嗓子哩!京剧真是讲究字正腔圆,我虽是个外行,对于这圆润的腔调也是有着审美的。远方的人群吸引了我的注意,走近一瞧,人群中间有位阿姨在献唱《映山红》,其中有几句歌词是这样的:夜半三更呦盼天明,寒冬腊月呦盼春风,若要盼的呦红军来,岭上开遍呦映山红。动情处,歌声与感情交融一体,我们报以热烈掌声。
这时我已走过土丘,来到了湖边的广场。垂柳如烟,行于湖边,万千条柳条似从空中垂落,形成帘幕,稠密处,竟不得不用手拨开才能前行。不知何时,天空已经放晴了,阳光洒在身上给人暖暖的感觉。唱歌的、跳舞的、舞彩带的、卖东西的,湖边广场上好不热闹,湖里还有游船的,湖边还有垂钓的。
要过湖得经过一座石桥,正对着石桥的两侧各有一处牌坊。一侧牌坊的牌匾上写着“陶然”,另一侧则写着“佳境”,二者规格相同,都显示出庄严富丽的气派。我站在牌坊前方,赞赏它们的精妙无比,看造型如一的斗拱如何纵横穿插,使内檐、外檐、平座展现于我们面前。“佳境”东侧是鹦鹉冢、赛金花墓。后来知道赛金花是晚清名妓,算得是“乱世佳人”。野史历来对其褒贬不一,如《赛金花事略》中说她“使不可终日之居民顿解倒悬,至今犹有称道之者”。《陶然亭访墓记》记载了赛金花墓的内容,“赛金花的坟墓,就斜对着陶然亭,没有松柏,没有白杨,一片寂凉的荒野,我相信,那位名媛的孤魂在这荒凉的地方会觉得寂寞吧”。
由于赛金花墓大门紧闭,又鲜有游人参观,便觉得这里凄凉寂静,我也就返回“佳境”牌坊,继续朝南走。不久,便可从一片苍翠中辨别出一处亭台,这就到爱晚亭了。爱晚亭藏于苍翠古木之间,而临百荷浮水之境,风致自然不少。精致的还要数爱晚亭的构造。爱晚亭由内亭和外亭组成,内外共八个柱子,上下共八个檐角。亭子虽分内外,但风格如一。外四柱支撑下四檐,内四柱直通其上,另挑上四檐,所以我们从外表看到的爱晚亭格局的统一背后却是力的分工。伫立亭前,看飞檐勾勒,品曲线之美,对这亭子的作者深感钦佩。亭子牌匾上是毛泽东手书的“爱晚亭”三个大字,外柱上悬有一副意境深远的楹联,上联是“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下联是“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
出了爱晚亭,前面就是慈悲庵了。慈悲庵原先是一座宝刹,建于元代,而现在是以“红色梦”为主题的革命史迹展厅。在1920至1921年间,以毛泽东,周恩来,李大钊为代表的革命家们就曾在慈悲庵思考,探索过中国革命的方向。慈悲庵也因此被涂上了鲜红的时代色彩,也因此而有了灵魂。慈悲庵是典型的四合院式建筑,正门朝东,门前有棵粗壮的古槐。登上一段石梯,慈悲庵的整体风貌才真正展现出来。青黛色的墙壁、漆红的柱子、艳丽的彩绘、檐子上的瓦当、镂空的门窗,慈悲庵就是以这种古典的姿态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进入东门,迎门处立着一座照壁,绕过照壁,可看见一座金代的经幢,其上刻满了经文,经幢的造型有点像杭州西湖中的石灯,上下均粗,中间略细,正是中间处有着佛像与经文。走在院里的青石砖上,分明可感受到这里古朴而神圣的气息。院子两侧各有一大殿,北侧是观音殿,南侧为准提宝殿。观音殿是慈悲庵的主殿,最初供奉着西方三大士,而现在殿内按照1920年前后的样式陈列着三尊佛像,依次是文殊菩萨、自在观音、普贤菩萨,三尊佛像神态可亲,栩栩如生,一副“慈悲对世人”的模样,尤其是中间的自在观音,完全是在小憩,看他光着脚丫,倒有几分可爱。佛像前摆放着祭器,但烧香已是不允许了。在“自在可观”的殿额下有副楹联,是清乾隆年间名士曹学闵题写的,具体是“莲宇笤荛去天尺五临韦曲;芦塘淼漫在水中央认普陀”。准提宝殿现在是作为革命史迹第一展室,里面显示的主题是“救国与启蒙”。
你若问我当时的感受,我引用前言的一段话对你说:“当我们徜徉于此,青灯古佛,参天老槐,碧水轩亭,与革命志士的青春热血,救国图存的红色梦重叠在一起,耳边仿佛想起激情岁月的呐喊。”
文昌阁是慈悲庵中最高的建筑,分布在一个独立的院子里。进入慈悲庵东门后不经照壁直接右转,就到了文昌阁。阁前有一辽代的经幢,样式与金代经幢类似但较高。文昌阁的一副楹联极妙,是“爽气抱西山窗外峰峦挑笔阵;文光凌北斗花间楼阁接天梯”。文昌阁在科举盛行的时候十分闻名,进京赶考的考生总要亲临这里拜谒梓潼帝君,以求高中。梓潼帝君掌管着文章的兴衰,古时候受尽文人的香火,而现在却孤独地守着文昌阁,不知他作何感想?文昌阁二楼供有玉皇大帝,现在暂未开放。
文昌阁西侧是第五展室,主要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伟大事件。紧挨着第五展室的是五团体会议遗址,里面漆黑的桌子,凳子整齐地摆列,还原了那个历史性场景。我突然被定格在这里,静静地,生怕搅了这一切。南墙上还保留着那时的一副长画,内容挺有趣的:一位大汉,腰间携着酒壶,蓬头垢面,或蹲或趴,与一只青蛙对视着。画上方是齐白石题写的“陶然亭”。与第五展室相望的是李大钊纪念室,里面展室了守常先生生前的信件和一些珍贵的照片。其中有个视频仅有10秒钟,却是李大钊先生唯一的视频资料。虽然无声,但传递给我们的是震撼的历史回响。李大钊雕像就立在纪念室正厅,身后是他写给朋友的十个字——“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我感觉这十个字正是他的人生写照。
接下来就是陶然亭了。亭子不大,但给人无限的空间感。临亭而望,可有西湖入目,有细柳怡情,再远处,华夏名亭圆也可领略一番,真可谓是“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陶然亭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简单,全体没有飞檐,沿袭了京派建筑的特点,更侧重实用,因而显得厚重些。亭子南壁刻有谭嗣同的《城南思旧铭并叙》和齐白石等名家的作品,而北壁刻着一些花草画。石凳,石桌,立柱,在陶然亭内,你可以任意定义你的身份,你可以是文人,可以是官员,甚至于吊客。而我,只愿邀三五好友相聚,以期“一醉一陶然”吧!陶然亭正门前有一段长亭,稍窄,我怀着兴致在这里留影纪念,算是完成了高中那堂语文课留给我的设想了吧。
趁着兴致,我又游览了华夏名亭园,这里聚集了中国各地的名亭,如兰亭、鹅亭、醉翁亭、沧浪亭……因此华夏名亭圆别称园中之园。到此,我的陶然亭之游就接近尾声了。期望以后能重游陶然亭吧!
一苇可航,灵璧本土帅哥,灵璧家园网新晋优秀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