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楼访谈|吴硕贤(科学院士)

访

有不少好事者问,小楼都有哪些老师和作者。即日起,小楼不定时的邀请一位小楼人做期访谈。同时也期待诗友们在留言处提问您想了解的问题。我们会征求被访者同意后,公布出来,解您心中所惑。

本期被访者

吴硕贤(1947-  )建筑技术科学专家。福建诏安人。中国建筑界培养的第一位博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一任主任;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建筑技术科学领域唯一的中科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副主任、咨询评议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第二届广州十大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全国师德标兵,广东省劳动模范,香港理工大学杰出中国访问学人。曾获广东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长期从事建筑与环境声学研究,承担70多座观演与体育等建筑的音质设计与研究,发表论文200余篇,著作11部,包括《室内声学与环境声学》、《建筑声学设计原理》、《吴硕贤诗词选集》、《吴硕贤书法选集》、《成语新解与杂谈》、《音乐与建筑》、《吴硕贤文集》、《吴硕贤行书选》《吴硕贤序跋诗文集》等。

访谈内容(一)

目前有三位院士大作在支持小楼刊发,今天被访者吴硕贤院士是其中的一位。本期由小编来主持,带诗友们一起了解科学家与诗词是怎么相处的。

章雪芳:您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请问您是如何与古典诗词和书法结缘的?
吴硕贤:这应该说是有家学渊源的因素。先严吴秋山长期在高校教授古典文学,是一位书法家,而且他的古典诗词、新诗、散文都写得很好,曾经出版过《茶墅小品》,还有新诗选《秋山草》及诗词选《松风集》。他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文坛很活跃,和郁达夫等作家很要好。我小时候经常看我父亲写书法,另外他也经常跟我讲解一些古典诗词的音韵格律。我小时候就受到家庭的影响和熏陶,开始学写诗,也临摹一些书法。尽管我后来从事理工科方面的科研与教学,但仍把诗词与书法作为业余爱好。我在读硕士的时候因为我父亲的关系曾经找过茅盾和叶圣陶,把我写的诗词给他们看,他们都非常称赞。我曾经担任过浙江省诗词学会常务理事和学术部副主任,现在是清华大学荷塘诗社与华南理工大学五山诗社等诗社的顾问。我还积极参加到由杨叔子院士任主任委员的中华诗教事业中。这也是出自一种责任感,感到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精粹,应该加以继承与弘扬。我认为古代中国由于儒家传统和科举制度的影响,致使历代最优秀的人才和一流的大脑,绝大多数是在文学、诗词歌赋与艺术上发挥聪明才智,留下许多世界一流的经典作品。因此,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不懂得欣赏诗词、书法,就失去了很大的乐趣和受教育、熏陶的机会。自2016年教师节起,我平均每日在我的学生群及有关的科技人士群中发表一首诗词曲作品,有时还有书法习作,结果受到许多理工学子与科技人士的兴趣与点赞。我能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略尽绵薄之力,感到很欣慰。

访谈内容(二)

章雪芳:能否说说,诗词等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您所从事的科研事业有何关联?
吴硕贤:我认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本身是不分专业的。专业的划分完全是人为的。因此我一直主张“理纬文经织锦成”,反对文理分家。实际上,我所从事的建筑声学领域,尽管划属建筑学与物理学交叉科学领域,但跟诗词、书法、音乐之间有着很多内在的联系。比方说音乐厅的设计,如果你不懂得欣赏音乐,你怎么评价音乐厅、歌剧院的厅堂设计得好不好?再一个我们研究声景学,就发现有很多古典诗词文献就谈到声景,比如“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比如“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谈的就是声景。你要是在这方面没有素养,你就不会想到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我曾写过一篇很重要的文章就是《<诗经>中的声景观》。我发现《诗经》中有很多篇幅与声景有关,有许多篇目都用声景作标题。过去没有人从这个角度去研究《诗经》,我另辟蹊径来研究,这本身就是创新嘛!我最近还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光景学的概念和创立光景学新学科的倡议,也是受到《诗经》和许多古诗词的启发。所以,文理交叉,获益非浅!

访谈内容(三)

章雪芳:为了响应省政府的号召,小楼听雨诗刊现与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的微刊《诗联浙江》共同刊登“浙江诗路”栏目,参与到浙江诗路建设的氛围营造中来,共同为浙江诗路文化带建设放歌高吟。接下来,您觉得小楼怎么做会更好?
吴硕贤:据我了解,小楼听雨诗刊的主创人是浙江临海人,长居宁波,这两者都是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千年台州府,满街文化人。”说的就是临海。“书藏古今,港通天下”说的就是宁波,我自己也有多次受邀到宁波到參加学术会议与讲学。
如小楼能用本身的优势,先在宁波和临海做下试点,有固定的交流场所,再邀请诗词界的资深学者为诗词爱好者组织公益讲座,对于浙江省的诗路文化建设会是很大的一笔助力。当然,这需要得到政府有关单位、爱心企业、热心诗词文化者等的支持。

访谈内容(四)

章雪芳:您能否对进一步办好小楼听雨诗刊提出一些建议?
吴硕贤:小楼听雨诗刊办得很好,集结了一批高水平的诗词作家,发表了不少佳作。本人若干拙作也忝列其中,甚感荣幸!为了进一步办好诗刊,使之在继承与弘扬传统诗词文化和诗教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兹不揣冒昧,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1,进一步实施百花齐放的方针,扩大作者群及在内容、题材与风格上更加多样化,评价标准也宜多样化。
2,进一步体现作品的时代感,多方面反映当代生活,包括当代科技的发展和新生事物,提倡新词入诗,以起到“诗史”的作用,让子孙后代能从诗词作品中了解我们这个时代丰富多彩的生活。
3,为了让更多的群众能读懂、欣赏诗词作品,提倡用平实的语言来创作,避免过于晦涩难懂。
4,元曲小令也是传统文学的重要遗产,同样值得继承与弘扬。建议关注这方面的创作与评论。

访谈总结

感谢吴院士在百忙之中,能抽出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让我们了解到,诗词和科学之间,有很多是共通的。同时也深谢吴院士对小楼的赐教和一路的支持。想要了解吴院士更多有关内容,请点击以下网址:

漫展双飞翼,千里快哉风 ------吴硕贤院士诗词探略【韩倚云】

科学院士吴硕贤:从《诗经》中获益匪浅

1965年全国高考总分第一,中科院院士吴硕贤 ‖ 理纬文经织锦成

建筑技术科学家:吴硕贤诗词选

本期主持人:章雪芳

2020-11-15

点击回顾

小楼周刊(211):2020年第四十五期

每周试玉(206)|嘉宾【刘鲁宁 晋风 廖国华】

【小楼听雨诗刊】2020年(7-9)月目录

首届【人间要好诗】诗词有奖活动完美结束(朗诵视频纪念版)

“人间要好诗”第二届诗词大赛结果公示

李树喜:“山大王杯”临海蜜橘全国征诗大赛代序

“山大王杯”临海蜜橘全国征诗大赛颁奖典礼现场视频完整版

《小楼听雨诗刊》2020庚子新春大拜年

书 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