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作家‖【中秋月亮十六圆】◆柳生魁
柳生魁,甘肃省永登县第一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中华现代文学艺术促进会南国作家学会会员、理事,《青年文学家》理事会理事,《齐鲁文学》签约作者。散文、诗歌发表于《西散原创》《西部散文选刊》《鸭绿江》《青年文学家》《散文诗世界》《齐鲁文学》《南国文学》《东方散文》《天府散文》《读者美刊》《南国红豆诗刊》《祁连文学杂志》等纸刊和公众平台。散文《永驻灵魂深处的板胡声》入选《鸿烈—2019西散原创年度优秀作品精选》,散文《榆树的文字》荣获《中国散文网》举办的“第七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一等奖,散文《深秋的白土咀》荣获“全国第二届郦道元山水文学大赛”金笔奖。
中秋月亮十六圆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歌里这么唱,人们也这么说。
中秋的月亮十六圆。这是母亲多年来爱说的一句话,也是我不同于其他人的一种感受和情愫。因为这个月亮是中秋之月,这个十六,是我的生日,也是小妹的生日。当然,这天更是妈妈的受难日,父亲的煎熬日。
我们姊妹几个的生日,就我和小妹的最好记,也忘不了。因为一到中秋节就会蒸月饼,吃月饼,第二天就是我们的生日。也确实是这样,中秋节前,从张罗蒸月饼开始,全家人都会念叨起八月十六这个日子。我的记忆里,这个日子从来没有被父母、弟弟妹妹们和我的妻儿们忘记过。
虽然我和小妹年龄差距是整整八年,但是在同一天出生真是巧合。也正因为这样,我们家年年会给我们俩过生日。家境困难的那些年,母亲的手擀长寿面就是我们的生日礼物;条件稍好些了,父母给我们买个想要的物件或者做套新衣服,算是生日礼物,当然我们还是要吃母亲亲手做的手擀长寿面;再后来,成家之后,小妹在异地工作,很少回家。而我一直跟父母生活在一起。每逢我的生日,虽有妻儿给我张罗过生日,但是长寿面母亲非给我亲手擀不可。看着逐渐年迈的母亲,我们都劝她不要亲自动手了,但是母亲很执拗,她总是说;“看着你们吃着我擀的长寿面,我心里高兴。妈愿意给你们擀面,给你们擀一辈子的长寿面”。
其实,我也知道,多少年来,父母亲把很多的爱给了我们姊妹几人。他们一直通过自己的双手来努力改变我们的生活条件,也给了我们最大的精神力量。
父母爱我们,我们是深有体会的。读书、工作、结婚、生子,几十年的经历中,我们看到的是父母劳作奔忙的身影,听到的是双亲牵挂叮嘱的言语,感受到的是他们无微不至的关爱。
每逢中秋,母亲就会给我们蒸月饼。小时候,盼望的是吃上妈妈的月饼,填饱肚皮,满足食欲。逐渐长大,尤其是成家后,体会到为人父母的滋味后,每当看到母亲有条不紊、精心细致地做月饼、蒸月饼时,我就难以掩饰对母亲的那份感动和感恩。坐在灶台前加柴烧火,或者帮母亲把蒸笼一层层加高的时候,就会喉咙哽咽,或者眼泪打转。我知道,母亲在用她的心、她的爱,给我们付出。她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来给她的儿女、家人奉献着一切。
每当这个时候,我就很自然地想到我和小妹的生日,也会联想到几十年前的中秋节时,母亲给家人蒸月饼时的情景。那个时候,母亲肯定是挺着圆圆的肚子,挪动着不太方便的身体,很艰难地用双手推着擀面杖站在面案前擀面、然后均匀地撒上月饼的配料,最后还要把那车轮大的、盛着月饼的蒸笼抬到灶台的大锅上,还要一层一层的往上加。等到月饼出锅了,看到自己精心制作的月饼,母亲会开心的笑着。
母亲曾说,在我以前,我的一个姐姐、一个哥哥都原本活蹦乱跳的,结果不知是什么原因,可能是没有先兆,也可能是当时医疗条件差,发现症状后没来得及抢救,就都夭折了,她心疼了很多年!母亲也说过,那年,刚把月饼蒸完,她的肚子就开始疼了。结果折腾了一夜半天,大约在十六的那天下午两点左右,有一个本家老奶奶帮助接生,我就出生了。当她听到老奶奶说我们母子平安的时候,高兴地流下了眼泪,它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出生后的我一切都好!
后来,两个妹妹和弟弟先后出生,看着我们渐渐长大,父母也开心。每逢十五,母亲常会说,十五的月亮圆,没有中秋的月亮圆;中秋的月亮圆,没有十六的月亮圆。我想,那中秋之后十六的月亮,肯定是母亲在经历了生我们的痛苦之后,透过窗棂上的白纸模模糊糊看到的,在她的心中,那轮圆月就永远地烙印在她的心里了。我也想象着,那个夜晚母亲的笑脸,肯定比那十五的月亮还要明亮、还要灿烂,还要圆。
父亲走了。母亲走了。他们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有月亮的夜晚,我就会想起两位远去的双亲。中秋之夜,当月亮露出圆圆的笑脸在空中升起的时候,我更加的思念父母,也会回忆起父母生前的点点滴滴。遥望着空中的那轮明月,我仿佛又看到了母亲蒸月饼的身影;想到第二天的生日,母亲常说的那句话就会萦绕在我的脑际。
中秋的月亮十六圆啊!
八月十六的月亮,的确很亮、很圆!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