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母、泻子是临床经常运用的基本方法

《难经·六十九难》中说:“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当先补之,然后泻之。”这是根据五行生克制化的理论,结合脏腑经络的五行属性,提出的临床治疗法则。具体说来,即某脏(经)虚证可用补其母脏(经)的方法治疗,某脏(经)实证则可用泻其子脏(经)的方法来治疗。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能调节阴阳盛衰,恢复五行生克制化的正常状态,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
我从医的几十年来,在临床当中经常运用的是补母和泻子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是治疗当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在临床中正确认识和掌握好补母法、泻子法是至关重要的,这两种方法是采用经络调整法治疗专用的方法,所以,认识和掌握这两种方法,首先要明白什么是经络调整法。
所谓经络调整法,是通过脉诊确定患病的脏腑及其相关的经脉,然后,在失衡经脉的穴位上点按,通过外“力”在穴位上反复**,穴位上“感受器”受到外力**后,使穴位及其周围组织聚集大量气血物质,加快经脉血液循环速度,扩充经络,活血化瘀,平衡阴阳,及时满足患病脏腑运转功能需要的一种方法。
经络调整法是我在长期自治和临床中,探索出来的一套外治方法,这套方法得以实施,而且取得较好的疗效,需要很多切实可行的方法做为辅佐,才能实现调整经络恢复脏腑的功能,其中补母、泻子两种方法,是贯穿在经络调整法当中的基本方法。补母、泻子两种方法,是阴阳五行在临床中的具体体现。
祖国医学把不同性质的 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根据五脏的不同作用配伍,在五行归类的基础上,以五脏为中心,以五行的相生、相克、相乘、相悔的关系,说明人体各部之间在生理过程中的关系。由于这五种物质相互资生、相互制约,使人体处在不断地变化之中,维持脏腑的阴阳平衡,保持肌体的健康。目前医疗界对补泻的关系可有多种解释,如,受压力的轻与重,**的深与浅等等,但更为有甚者采用泻吐方法泻火。补泻就其本质而言,在调整脏腑功能的过程中,根据脉象观察脏腑之间的变化,按照脏腑的阴阳五行属性,该补的要补,该泻的一定要泻。
补母法是根据脏腑阴阳五行中相生关系,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方法,一般多用于虚证。
所谓补法,是因为患病脏腑的正气虚弱,血容量不足,阴液亏损时,补其不足。正气虚弱在脉上可出现,弱、虚、促等脉象,根据五行相补的关系,选用母脏补子脏,“以其母补其子”。在临床中通过运用阴阳五行,扶阳固本,扶正祛邪,补充患病脏腑的正气不足,可立即提高脏腑的运转功能,增强气血的容量,加快代谢的速度,使脏腑之间气血运转趋于协调平和的状态。
补母法是根据阴阳五行的基本原理,五行的特性,生克制化运动规律,解释五脏生理和病理的各种关系,因此,补母法也是临床当中运用的最多、最基本的一种方法,为了便于掌握补母法,下面我列举补母法在临床治疗中的几个实例。
一位女士、四十五岁,多年来经常患有头痛,曾多次去医院诊治,都因病因不明而无法医治,每逢出现头痛时,只能用止痛药维持病情。来到我处诊治,在点按穴位调整经络的过程中,运用补母法为她治疗,使病情明显好转,仅一个多月的治疗,就告别了长期服药的历史。
这位女士初次来诊时说,我主要是看看我的头痛能不能医治,我今天起床就感到头特别痛,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因为不同位置的头痛标志着不同的病因,于是我问,你头痛在什么位置?这位女士说,前额和头的两侧都痛。我说,你头痛的位置,已经表明你患病的病因,前额痛为典型的胃火头痛,头的两侧痛为胆气上逆引起的偏头痛,不用诊脉就完全可以确定你患病的病因。接着我又对她说,为证实我对你病症判断是否准确,通过切脉就完全证实患病的病因。接着为她切脉,脉象为,左关脉浮而盛,余脉平,病在胆。根据脉象得出的结论,我说,脉象也反映出你头痛的病因在胆,说明我对你头痛位置的判断是正确的。但你所患的是两种头痛,偏头痛的病因在脉象上出现了,但前额痛的病因在脉象上还没有出现。经脉通过络脉的联结是相通的,如果胆经经过调整的同时,胃的病症要是得到控制的话,前额就不会痛了,如果胃的病症没有得到控制,前额还会痛,而且胃脉做为病脉还要出现在脉象上。
道理讲明后,运用经络调整法开始为她进行治疗。根据患病的病因当然要治肝、胆,在阴阳属性上,肝为阴,胆为阳,肝胆互为表里,中医的治疗均应以五脏为主,六腑为辅,因此,治疗胆的同时,也要治疗肝,调整肝与胆的经脉。治疗上首先点按肝、胆的经脉,使肝、胆经脉的气血形成一个环路,达到脏腑的阴阳平衡;然后,又根据“虚则补之”的原则,点按肾、膀胱经脉以其相补。
治疗后这位女士高兴的说,你为我治疗后,头的两侧真的一点都不痛了!但前额还在痛。我说,这就完全证实了上述对你的判断是正确的,现在,为你再次诊脉,看看前额痛的病因是否在胃?经切脉,脉象为右关脉浮而大,余脉平,脉象说明前额痛的病因确实在胃,胃做为病脉开始出现了。这位女士大惑不解的问到,为什么脉象又发生了变化呢?我说,肝、胆的经脉经过调整,使肝、胆的阴阳已经达到了平衡,通往头两侧的经脉气血运行通畅了,所以,头的两侧就不痛了。经脉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肝、胆做为主要的矛盾解决了,处于在次要矛盾的脾胃,又会上升为主要矛盾,出现了胃脉大的脉象是必然的,因此,你的前额仍然在痛。这位女士惊奇的说,是啊!为什么你什么都知道啊?我说,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脉象是体内脏腑发生病变的必然反应。
病因说清楚以后,根据“虚则补之”的治疗原则,直接为她调整了心包、三焦、小肠三条经脉。治疗后我问这位女士,前额还痛不痛了,这位女士回答说,前额一点都不痛了。
这位女士问道,你说胃痛要治胃,为什么要治疗心脏呢?我说,前额痛按常规治疗,应该先调整脾胃经脉,使之阴阳平衡,然后,再根据患病脏腑的虚或实,确定补或泻。这次治疗为什么没有先调整脾、胃的经脉,而直接调整心包等经脉呢?因为肝、胆的经脉已经得到了治疗,经脉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另外肝胆、脾胃同居中焦,肝胆发生的病变往往影响到脾胃,有肝横犯脾之说。所以,肝胆的经脉调整后,脾、胃再次出现为病脉,只要调整心包经等几条经络以其相泻,就完全可以达到治疗目的,再次诊脉时,脉象一定会出现平脉。
上述所运用的是一种典型的“补母法”。从五行的关系上看,肝与肾,肝为木、为子;肾为水,为母,肝为肾之子,肾为为肝之母。在治疗上,点按肝、胆经,使之阴阳平衡,根据“虚则补之”的原则,在点按肾、膀胱经脉相补, 以肾水养肝木偏头痛就会立即好转了,这充分的体现了母键才能子旺的道理。前额痛也是一样,前额痛是为脾气不升,胃气不降,导致胃气上逆所致。心为脾之母,当调整心包、三焦、小肠等三条经络,母键子旺,使脾气健旺,气血畅通,前额痛就立即得到控制。
再如、一位三十六岁的女士、多年前就患有乳腺痛。据其母回忆说,几岁时给洗澡就哭着不让擦**,因为当时年代医学知识贫乏,认为一个小孩子,**还没有形成,怎么会有乳腺病呢?就没有去医院检查。后来年龄大了,自己都不敢触摸**,既不敢侧卧,更不敢趴着睡觉,这才发觉可能是乳腺有病,后经医院检查诊断为:双侧乳腺增生有阴影,多年来服用治疗乳腺增生的药物,病症也不见大的好转,因而放弃了治疗,始终由疼痛伴随她度过了三十多年。
这个病例是一个很特殊乳腺病的病例,至孩童时就患乳腺病,到来我处看病之间三十几年,几经治疗乳腺痛不仅没见好转,而且越来越严重,从来不能带**罩,其原因是病因判断有误。据我多年临床认定,乳腺病发病的病因与肝有关。祖国医学认为,气血津液的流通,有赖于气机的调畅,而气机通畅,是肝主疏泄最基本的生理作用。肝主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经络通利,脏腑器官的生理活动就能保持协调。若肝疏泄功能失常,疏泄不及,“肝气郁结”,可表现为情志抑郁,胸胁、两乳、少腹等部位胀痛不舒。   
因乳腺病的病因来于肝脏,所以,在运用经络调整法为其治疗应以治肝为主,调整肝、胆的经络。为了加强治疗的效果,在肝、胆经络的周围寻求治疗乳腺病的特殊穴位。
奇穴是治疗难症的要穴,一般均分布在正经的周围,对正经可起到补充和调节作用,于是我大胆设想在**周围寻找奇穴。胆经的日月穴分布在**的下端的第七、八的肋骨间,肝经的期门穴分布在**下端的十一肋间,均在**下端。我认为:**下端肋骨上缘的这些部位,很可能是治疗乳腺病的最佳穴位,于是在乳下的几条肋骨和肋弓下端自定几个穴位。乳下的穴位称之为:乳下1,第五肋上缘;乳下2,第六肋上缘;乳下3,第七肋上缘;乳下4,第八肋上缘。胆经的京门穴在十二肋端,肝经的章门在十一肋端,剑突下的肋弓下缘 ,可能是治疗乳腺病的最佳穴位。肋弓下部的穴位由剑突穴下斜,沿肋弓下缘每1寸为一穴,共八个穴位。
自定的奇穴选定后,分别在**下端以及肋弓下缘的几个点,进行点按治疗,做为一次新的尝试。头两次治疗无效果,治疗到第三次的时候,已初见成效,向**方向用手可以轻轻的触摸到胃经的库房穴无痛感,第四次可以触摸到胃经的屋翳穴等。运用摸索出的奇穴治疗,病症每天都发生显著的变化,而且自我感觉越来越好,仅仅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三十几年的乳腺病,奇迹般的痊愈了。**部位逐渐变软,用手不仅可以触摸,而且睡觉的姿势也可以随意调整。治疗后这位女士兴奋的对我说,这些年来我自己都不敢触摸**,更不用说是别人,现在我可以用手摸**了,三十多年来终于第一次戴上乳罩了。
仅采用了几个有效的奇穴,就把多年久治不愈的难症攻克了,使病情迅速发生变化,枯木逢春,铁树开花。可见穴位的选择和正确的配方,对于一个病人来说是多么重要!方法决定疗效,对症才是关键。
治疗乳腺病采用奇穴的方法,也是一种补法。如果当病因确诊无误,采用的治疗方法效果不明显时,就要增加其他方法给予补偿以增强力度。这如同用药一样,在对症的前提下,因病情较重,按常规要求服用一片,但服用后药效不明显,就必须要增加药量,这样才能加快病情的好转。经络调整法虽然是外治疗法,但医理相通。
我曾经想起一位临床五十多年老医生说过的话,他说,治病在于对症,药物的作用是以毒攻毒,如果使用的药物不对症,就没达到以毒攻毒的作用,这时毒素就会导致其他脏腑的病变,旧病不仅没好还会添了新病。这一段话说明治疗不对症,对人体的危害性是多么之大。对症是为了治病,如果治病不对症,那么一定为新病的生成种下祸根。

泻子法是根据阴阳五行中相泻的关系,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法,一般多用于实
所谓泻法,是因为脏腑的阳气过盛,使下端经络运行不畅经脉受阻造成,从而出现功能亢进的一种状态,使患病脏腑血容量增强循环缓慢。在脉上一般可出现大、洪的脉象,这时可根据阴阳五行相泻的关系,选用子脏相泻,以子泄母,恢复脏器的功能。

腹胀的病因非常复杂,泻法,在临床中一般使用的频率并不高,但当出现腹胀时,无论脉象出现的是阳脉或者是阴脉,是亢盛还是虚弱,一律使用泻法,如果出现腹胀症状,不采取泻法而采用补法必定影响疗效,这是临床中得出的结论。
古人对腹胀有一段精彩的论述。《灵柩.胀论》说:“夫气之令人胀也,在于血脉之中邪,脏腑之内乎”?答说:“三者皆存焉,然非脏之舍也”。又说:“夫脏者,皆在脏腑之外,排脏腑而郭胸肋,胀皮肤,故命曰胀”意思是说:气机异常可使人患病,那么胀病是在血脉之中呢?还是在脏腑之内呢?答曰:血脉、脏、腑三者都有不正常的气,但并不是胀病产生的原因?又说:胀病都在脏腑的外面产生,向内压迫脏腑,向外扩张胸肋,使皮肤发胀,所以叫做胀病。腹胀的原因论述的非常清晰,如何治疗呢?“无问虚实,工在疾泻”。意思说:胀病初期不问虚实,都应该施行泻法。
补法和泻法,是多年来我在临床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条规律,是治疗中很重要的一条原则。在治疗中必须要严守这条规律,根据脉象、脉形的状态,以及舌苔的色泽变化,该补的一定要补,该泻的一定要泻。我曾经历一位因未严格遵循补泻原则,导致疗效不佳的病例,下面将这个病例的治疗过程展现给大家,望引以为戒。
一位中年男士,因腰病来我处就诊。治疗前为慎重起见都要进行诊脉,观察体内脏腑之间的变化,然后再对症治疗。 我为他诊脉,他的左右三部脉搏动均强而有力,这种脉象属于大而洪的那种脉象,脉象表明病在肾脏。诊脉后询问以往病情。这位患者说,单位每年都组织员工进行一次体检,检查的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之内。检查归检查,多年来总感到疲乏无力,头晕脑涨,近年来自感身体越来越差,经常出现腹胀、畏冷、畏寒的状态,天气已进入到夏季的伏天,仍然穿着长袖运动服,而且无汗、口干、无吐液、性能力低下、手足发热,以及腰酸腿软等等病症。
根据脉象反映出的情况以及病症,我对这位患者说, 腰痛是你患病的一种表症,并不是患病的真正病因,真正病因在于肾。男士接着说,我曾经看过中医,有的医生也曾说我肾脏有病,但我并没有在意。我说,诊脉后为什么对你做出这样的判断呢?脉象是判断病因的一种方法,要想治病首先明白什么为正常的脉象。脉搏动应该和缓、有力、均匀,脉象的搏动从寸到关到尺呈降幂型,这样脉象应为正常的脉象。你出现的诸脉都是大而洪,而且从寸到尺没有主次之分,这样的脉象是阳气过盛的结果,是一种“耗能”的脉象。人体好比是一部电机,一部好的电机运转起来应该是非常轻松的,工作几个小时电机都不会发热,而且动力十足。不好电机运转起来嗡嗡直响运转无力,一会机身就会发热。你这种脉象是一种“耗能”脉象,消耗诸脏腑之精气,是经络在运行中气血运行的阻力增强所致,所以,才出现了手足干热、身体疲乏无力,舌质苔白而多沟痕、口中无吐液等等症状。
中医学认为:肾藏精。藏精,是指肾对精气具有封藏作用。肾对精气的封藏,不使精气无故流失,从而维持肾精,促进入体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故《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肾者主蜇,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肾精化肾气,是由肾阳蒸化肾阴而产生。肾中的精气,包括肾阴和肾阳两个方面地作用。肾阴,又称元阴、真阴、真水,是人体阴液的根本,对脏腑组织器官起到滋养、濡润作用;肾阳,又称元阳、真阳、真火,是人体阳气地根本,对脏腑、经络、组织器官,起到推动、温煦作用。肾阴、肾阳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维护着整体的阴阳平衡,两者均以肾精为物质基础。如果因某种原因,这种相对平衡受到破坏,而又不能自行恢复时,即形成肾阴虚或肾阳虚的病理变化。
这位男士的脉象具有代表性。这种脉象咋一看来,无论是寸脉,还是关和尺脉,搏动的频率、次数、力量都一样,而且非常有力,是一种正常的脉象,为什么确定是病脉呢?因为这种脉象搏动超出了正常的范围。正常的脉象应该是寸为阳,关为不阴不阳,尺为阴,脉象从上到下逐渐减弱,尺脉无或弱都在正常范围之内,如果诸脉的搏动都出现大而洪,是表明气血运行中的阻力增强,是体能流失肾中精气亏损的表象。
这位男士的病因经过上述分析已经清楚了,病产生于肾脏,肾脏为先天之本,又为诸脏阴阳之本。肾脏有个阴虚和阳虚的问题,那么,什么为阴,什么为阳呢?肾阴虚,虚热内生,脏腑、组织失于滋养,则表现为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男子遗精,女子梦交,经少、闭经等症;肾阳虚,则阴寒内盛,脏腑、组织失于温煦,表现为形寒肢冷,精神疲惫,腰膝冷痛,小便不利或数频,男子阳痿早泄、滑精,女子宫寒不孕等症。该男士病症属于阳虚还是阴虚呢?当然应该属于肾阳虚的范畴则当补之。
治疗方案确定后,采取经络调整法为他治疗。首先选择通往肾、膀胱的肾经、膀胱经,点按肾经、膀胱经上的穴位,达到阴阳平衡;又根据“虚则补其母”的原则,根据五行生克的属性,肾为水、为子,肺为金、为母,金生可生水,为此,选择通往肺、大肠的肺经、大肠经与之相补。按照补法治疗几天,再次观察脉象脉象不变,症状依旧。疗效是验证治疗方**确与否的晴雨表,疗效不佳证明病因判断有误。
为什么会出现的这种结局呢?应该重新审慎病因判断的正误。《素问·调经论篇》:认为,“阳虚则外寒。”这位男士来诊是夏天当中的伏天,这么热的天气穿一身运动服也没感到热,是肾脏虚的症状。但是,脉象是体内脏腑病变的外在表象,他的左右脉无论搏动的频率、次数,还是力量都非常有力,超出了正常的搏动范围,是一种消耗精气的脉象,肾阳越强肾阴越虚,只有把过盛的阳气降下来,精气不流失肾阴才能得到滋补,正气才能得到补充,据此,修正了原来的治疗方案采取泻法
病因重新确诊后调整了原来的治疗方案,采取“实则泻其子”,“以其子泻其母”的方法治疗。肾、膀胱在五行中为水、为母;肝、胆在五行中为木、为子。根据五行生克的属性,首先选用了通往肾经、膀胱经,点按肾经、膀胱经上的穴位,使脏腑的阴阳形成一个环路,然后,又选用了肝经、胆经,点按肝经、胆经上的穴位与其相泻。按照新思路治疗才几天,脉象就发生了急剧变化,脉象搏动平稳、和缓,此脉象标志肾脏功能开始增强,病情发生了新的转机。自己也感觉到身体开始发生微妙变化,如,手脚开始微微的出汗了,性功能增强了,口中吐液增多了,身体没有过去那种疲乏无力的感觉了,感触到了夏季的炎热,真正享受到夏季的生活了,经过二个多月的治疗,肾脏恢复到正常的生理功能。病症发生的变化证实,对这位男士病因判断是准确的,采用的治疗方法是适合病情的。
人到中年每逢力不从心的时候常说的一句话是肾虚,肾虚就要补肾,大量服用壮阳的药物,在电视、广播节目中也经常大肆宣传补肾药物,药物作用有多么的神奇,吃完药后“你好、我也好”。实际上并非如此,随着年龄增长五脏皆虚绝非肾也 “肾为先天之本”,又为各脏腑物质贮藏之地,所以,肾脏易出现虚症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病因确实发生在肾脏,必须要搞清肾阳虚,还是肾阴虚,然后再辨证论治,一定避免判断上的失误,影响治疗效果。
我治疗的这位患者从脉形上体现的是大而强,三部脉以超出正常脉象的范围,从脉形上看肾并不是虚症而是阳症;从病症上看,腹胀、畏冷、畏寒、无汗、口干、无吐液、性能力低下、手足发热,以及腰酸腿软等等,又是肾阳虚的症状。按照阳虚治疗,治来治去疗效不佳;后来根据脉象得出的结论,及时调整了治疗方法按照实症治疗,采取泻法把肾脏的阳火及时降下来,病症才立即发生变化。事实胜于雄辩,只有按照脉象确定病症的性质,是阳症还是虚症然后辨证施治,才是治肾的正确途径。
阴虚还是阳虚是人体的生理过程,对肾虚如何做出正确的定论,涉及到人体的健康和如何制定治疗方案的问题,肾阴虚和肾阳虚始总是历代医学家争论的话题。
元代的名医朱丹溪就提出了“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著名观点,这是对人体阴阳认识的基本观点。此观点是他运用“天人相应”的理论,通过分析天地、日月的状况,人体生命发生发展的过程,以及生理特点以及情欲无涯的一般倾向而得出的结论。
他所指的阴是精血,阳是指气火,即由于精血亏损所产生的虚火。他认为精血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不断消耗,易损难复,故阴常不足。如不注意保养精血,嗜酒纵欲,伤戕过度,则阳气易亢,虚火妄动,故阳常有余。阴虚阳亢,则百病丛生。故主张保重精血以维持身体阴阳的相对平衡,这是他在临床上偏重滋阴法的理论根据。
不仅如此,人还往往受到外界诸多因素的影响,如相火妄动就可引起疾病,而情欲过度,**过度,饮食厚味,都可引起相火妄动,损耗**。《**箴》中指出:“彼者,徇情纵欲,惟恐不及”,阳既太过,阴必重伤,精血难继,于身有损,“血气几何?而不自惜!我之所生,翻为我贼”。这是从量的对比上理解“阴不足”。丹溪感叹,“中古以下,世风日偷,资禀日薄”的社会风气,强调无涯情欲的“阳”与难成易亏的生殖物质的“阴”,存在着这种难以平衡的“供求”关系。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理论,直到现在仍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阴”是我们生命活动的根本和基础,所以它不能透支。农村长大的人,比城市长大的人,可已经得起更长时间的透支,这是由于农村长大的人,在幼年时期睡眠较早,身体储存的能源较多。现代的孩子由于电脑、电视、手机的诱惑,睡觉都比较晚,身体透支的条件可逐渐的增加,所以,生大病、患特殊病症的概率要大的多。
另外,现在为生活和工作奔波的人,由于大量消耗身体的能量,人体中的血气物质,只能够维持日常工作或活动需要,一般的疾病侵入时,人体无能力抵抗,疾病便长驱直人,由于量的积累没有达到质的变化,因此身体上并没有不舒服的感觉,但在脉象上已经毫无遗漏的显现出来。许多人都觉得自己非常健康,身体上没有疲乏的感觉,每天忙到三更半夜,尽情透支体力也不会生病,这种现象就是典型的阴虚,大量消耗阴液并不知晓,等到大病来侵时才悔之晚矣。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多储蓄能源,好好保护我们的“阴”,不要以为精神好,身体壮,就随意消耗,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悄悄透支而不知晓。
以上是我通过临床治愈一位男士肾阳过强的过程,围绕肾虚还是肾强说了一些多余的话。如何判断肾虚还是肾实,不能单纯从病症的现象中观察,切脉是脏腑内在变化的真实反应,更重要的是从脉象和脉形上观察,只要是肾脉上出现实、强、大的脉象,不论其表症如何一律泻之;只要是肾虚不论表症如何一律补之,这是人体的基本规律,是我多年来临床的体会。
                  

lqs1944 每种治疗方法的补泻不同,经络法的补泻是按照五行属性进行的

(0)

相关推荐

  • 医治脑病的有效方法

    物质条件的丰富,医疗水平的提高,医院楼房的林立,但患病人群不仅不减少,反而逐年递增,尤其是脑病,既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也无药可医.脑病如何做出科学准确诊断,采用什么样方式对症治疗,是当前大家祈盼的一个 ...

  • 《难经》译文注解

    <难经>是战国时期 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扁鹊 ,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古代中医学著作之一,传说为战国时期秦越人(扁鹊)所作.本书以问答解释疑难的形式编撰而成,共讨论了81个问题 ...

  • 补母泻子法的几种用法《难经·六十四难》记...

    补母泻子法的几种用法 <难经·六十四难>记载了五输穴五行属性: 阴经脉 井(木) 荥(火) 输(土) 经(金) 合(水) 阳经脉 井(金) 荥(水) 输(木) 经(火) 合(土) 依据五行 ...

  • 十二经补母泄子法临床应用你了解多少?第一讲

    十二经补母泄子法临床应用你了解多少?第一讲

  • 《家传女科经验摘奇》补母益子论

    补母益子论 凡屡产生子无气及育而不寿者,皆父母元气不足故也.夫人受精重施,则髓满骨坚,又得血气壮盛之妇为配,则种子精神而有寿也.若壮阳弱妇,成孕则母无余血荫胎,必藉补药以培胎元,斯生子而有寿矣.若弱人 ...

  • 子母两富金水生,补母止嗽久咳痊——陈士铎久咳辨治思想浅探

    陈士铎,清代著名医家,著有<辨证录>一书,其中咳嗽门共八则,对咳嗽的辨证论治有着独特的经验,为临床治疗久咳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对于久咳之病因病机陈士铎指出"痰之标在肺,其本在肾&q ...

  • 肺嗽把肾补,如子救其母

    肺嗽之症,本是肺虚,肺虚必宜补肺明矣,奈何兼治肾也?盖肺金之气,夜卧必归诸肾之中,譬如母子之间,母虽外游,夜间必返于子家,以安其身.今肺金为心火所伤,必求救于己子,以御外侮.倘其子贫寒,何以号多人以报 ...

  • 母爱情深,韩美林《母与子》系列作品深情款款

    Mother's Day "我几乎不掉泪,即使落泪,生来也是有数的几次.一些不了解我的记者讲我怎么怎么哭了,其实,他们那是高抬我.一个男人家哪里就那么多泪呢?有也不能当着人去淌!但是有三件事 ...

  • 补虚泻实治慢性前列腺炎效佳

    慢性前列腺炎属中医"精浊""白淫""劳淋"等范畴,通过大量临床观察发现,此类患者多因年幼无知,手淫过度,或房劳所伤,致肾虚精亏,固摄无力:或 ...

  • UC头条:汤液经法图系列(4): 体、用是什么意思? 与补、泻是什么关系?

    前两期我们试着从汤液经法图角度,分析了桂枝汤这个具体的方子.结论是,桂枝汤为经典的补肝之方,药用辛-酸-甘的配伍,其中,辛补肝,酸泻肝,甘补肝. 有人说,咦,金老师,在汤液经法图里面,左下角的那个肝木 ...

  • 金屋藏娇的是他,倾国倾城的是他,杀母保子的还是他

    历史中风流的皇帝有很多,围绕在他们身边的女人也很多.男人沉浸在温柔乡中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一个平民沉浸其中让自己失去志气,变得碌碌无为,最大的影响也只能影响到自己,对其事情没有多大的影响.皇帝就不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