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温里剂、表里双解剂

1、表里双解证适用于

A、表实里虚证

B、表虚里实证

C、表寒里热证

D、表热里寒证

E、以上皆是

2、葛根芩连汤中黄连、黄芩的配伍意义是

A、清热燥湿,厚肠止利

B、解表退热,燥湿止利

C、清热解表,理气和血

D、清热燥湿,理气止血

E、解表退热,厚肠止利

3、大柴胡汤的功用是

A、疏肝止痛,清热泻结

B、透解郁热,疏肝理脾

C、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D、解肌疏表,清泻里实

E、疏肝解郁,健脾和营

答案与解析

1.【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表里双解剂适用于表证未除,里证又急之表里同病的病证。表里同病证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从八纲来分,凡表实里虚、表虚里实、表寒里热、表热里寒,以及表里俱热、表里俱寒、表里俱虚、表里俱实等证,均可用表里双解剂治疗。

2.【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葛根黄芩黄连汤中,黄连、黄芩苦寒,可清热燥湿,厚肠止利。

3.【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大柴胡汤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主治少阳阳明合病。

细目三 回阳救逆
四逆汤
《伤寒论》
组成:
炙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生附子枚
功用:
回阳救逆。
主治:
心肾阳意寒厥证。四肢厥逆,恶寒蜷卧,神意欲寐,面色苍白,腹痛下利,呕吐不离,舌苔白滑,脉微细。
配伍意义:
本方证乃因心肾阳衰,阴寒内盛所致。此阳衰寒盛之证,非纯阳大辛大热之品不足以破阴寒,回阳气,救厥逆。故方中以大辛大热之生附子为君,入心、脾、肾经,温社元阳,破散阴寒,回阳教逆。附子生用,则能迅达内外以温阳逐来。臣以辛热之干要,入心、脾、肺经,温中散寒,助阳通脉。附子与干姜同用,一温先天以生后天,一温后天以养先天,相须为用,相得益彰,温里回阳,其性尤峻,是回阳救逆的常用组合。炙甘草用意有三:一则益气补中,使全方温补结合,以治虚寒之本;二则甘缓姜、附峻烈之性,使其破开回阳而无暴散之虑:三则调和药性,并使药力作用持久,是为佐药而兼使药之用。本方药仪三味,大辛大热,力专效宏,脾肾之阳同建,共奏回阳救逆之功。
全方配伍特点:
附子与干姜相须为用,破阴复阳,回阳教逆:脾肾两颜,既壮先天肾阳,又温后天脾阳,脾肾之阳共建;峻中寓级,使破阴复阳而无辛烈暴散之虑。
运用:
(1) 辨证要点本方是回阳救逆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四肢厥逆,神衰欲寐,面色苍白,脉微细为辨证要点。
(2) 使用注意若服药后出现呕吐拒药者,可将药液置凉后服用。本方纯用辛热之品,中病手足温和即止,不可久服。真热假寒者忌用。
细目四 温经散寒
当归四逆汤
《伤寒论》
组成:
当归三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细辛三两、炙甘草二两、通草二两、大枣二十五枚
功用:
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主治:
血虚寒厥证。手足厥寒,或腰、股、腿、足、肩臂疼痛,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细而欲绝。
配伍意义:
本方证由营血虚弱,寒凝经脉,血行不利所致。治当温经散寒,养血通脉。本方以桂枝汤去生姜,倍大枣,加当归、通草、细辛组成。方中当归甘温,养血和血;桂枝辛温,温经散寒,温通血脉,共为君药。细辛温经散寒,以助桂枝温通血脉;白芍养血和营,以助当归补益营血,共为臣药。通草通行经脉,以畅血行;大枣、炙甘草益气健脾养血,共为佐药。方中重用大枣,合当归、白芍以补营血,又防桂枝、细辛燥烈太过,伤及阴血。炙甘草兼调药性,又为使药。全方温阳与散寒并用,养血与通脉兼施,温而不燥,补而不滞,可使营血充,寒邪除,阳气振,经脉通,则手足自温,其脉可复,腰、股、腿、足、肩臂疼痛亦除。
阳和汤
《外科证治全生集》
组成:
熟地黄一两、麻黄五分、鹿角胶三钱、白芥子二钱、肉桂一钱、生甘草一钱、炮姜炭五分
功用:
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主治:
阴疽。如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患处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
无热,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细。
配伍意义:
阴疽多由素体阳虚,营血不足,寒凝痰滞,痹阻于肌肉、筋骨、血脉而成。治宜温阳补血,散寒通滞。方中重用熟地黄温补营血,填精补髓;鹿角胶温肾阳,益精血。二药合用,温阳补血,共为君药。肉桂、炮姜炭药性辛热,可入血分,温阳散寒,温通血脉,共为臣药。白芥子辛温,温化寒痰,通络散结,且善达皮里膜外;少量麻黄,辛温达卫,宣通毛窍,开肌腠,散寒凝,共为佐药。方中熟地黄、鹿角胶得麻、芥、姜、桂之宣通,则补而不滞;麻、芥、姜、桂得熟地黄、鹿角胶之滋补,则温散而不伤正。生甘草为使,解毒而调诸药。本方诸药合用,温阳与补血并用,祛痰与通络相伍,可使阳虚得补,营血得充,寒凝痰滞得除。
第八单元 表里双解
 
细目一概述
1.表里双解剂的适用范围
表里双解剂适用于表证未除,里证又急之表里同病的病证。表里同病证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从八纲来分,凡表实里虚、表虚里实、表寒里热、表热里寒,以及表里俱热、表里俱寒、表里俱虚、表里俱实等证,均可用表里双解剂治疗。
2.表里双解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必须既有表证,又有里证者,方可应用,否则即不相宜。
(2) 辨别表证与里证的寒、热、虚、实,然后针对病情选择适当的方剂。
(3) 分清表证与里证的轻重主次,而后权衡表药与里药的比例,方无太过或不及之弊。
细目二 解表清里
葛根、黄芩、黄连汤
《伤寒论》
组成:
葛根半斤、炙甘草二两、黄芩三两、黄连三两
功用:
解表清里。
主治:
协热下利,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干作渴,喘而汗出,舌红苔黄,脉数或促。
配伍意义:
本方证是因伤寒表证未解,邪陷阳明所致。此时表证未解,里热已炽,治宜外解肌表之邪,内清肠胃之热。方中重用葛根为君,甘辛而凉,入脾胃经,既能解表退热,又能升发脾胃清阳之气而治下利。以苦寒之黄连、黄芩为臣,清热燥湿,厚肠止利。甘草甘缓和中,调和清药,为本方佐使。四药合用,外疏内清,表里同治,使表解里和,热利自愈。原方先煮高根,后的请物,可使“解肌之力优而清中之气貌”(伤塞来苏集》)。本方功能解表清里,热从街物配伍作用来看,显然以清里热为主,故本方对热饲、热痢,不论有无表证,皆可用之。
细目三 解表攻里
大柴胡汤
《金匮要略》
组成: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芍药三两、半夏半升、生姜五两、枳实四枚、大枣十二枚、大黄二两
功用:
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主治:
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
配伍意义:
本方主治少阳阳明合病。病在少阳,本应禁用下法,但在邪热内结,胃家已实的情况下,又必须表里兼顾。治当和解少阳,内泻热结。方中重用柴胡为君药,配黄芩和解清热,以除少阳之邪;轻用大黄,配伍枳实以内泻阳明热结,行气消痞,三味共为臣药。芍药柔肝缓急止痛,与大黄相配可治腹中实痛,与枳实相伍可以理气和血,以除心下满痛;
半夏与大量生姜配伍,和胃降逆,是为佐药。大枣与生姜相配,和营卫而行津液,并调和脾胃,调和诸药,是为佐使。全方配伍,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使少阳与阳明之邪得以双解,可谓- 举两得。本方系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芍药而成,亦是小柴胡汤与小承气汤两方加减合成,是和解为主兼以泻下阳明的方剂。
小柴胡汤为治疗伤寒少阳病的主方,因兼阳明胃家实,故去补益胃气之人参、甘草,加大黄、积实、芍药以治疗阳明热结。
全方配伍特点:
和解少阳之中寓内泻阳明之用,既不悖少阳禁下之旨,又表里同治,使少阳与阳明合病得以双解。
运用:
(1)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少阳阳明合病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下满痛,呕吐,便秘,苔黄,脉弦数有力为辨证要点。
(2) 加减变化兼黄疸者,可加茵陈、栀子以清热利湿退黄;胁痛剧烈者,可加川棟子、延胡索以行气活血止痛;胆结石者,可加金钱草、海金沙、郁金、鸡内金以化石。
防风通圣散
《宣明论方》
组成:
防风,荆芥,连翘,麻黄,薄荷,川芎,当归,白芍,白术,山栀,大黄,芒硝各五钱、石膏,黄芩,桔梗各一两、甘草二两、滑石三两、生姜三片
功用:
疏风解表,泻热通便。
主治:
风热重盛(表里俱实正.他寒壮热)头目昏眩,目赤瞒痛,口苦口干,咽喉不利,胸膈痞闷,咳呕嘴满,涕唾稠粘,大便秘结,小便赤湿,舌苔黄腻,脉数有九亦用治疮疡肿毒,肠风痔漏,丹斑瘾疹等。
编辑:六月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