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吴启桂:消失的老澡堂 2024-06-22 13:56:58 消失的老澡堂◇吴启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皖东明光除了城区尚有简陋的浴池,乡下是难见澡堂的。我家居住的潘村小镇,是公社、区公所驻地,也是国营潘村湖农场场部所在地,其时的农场,也称南京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二师七团,部队团级建制,有个澡堂也就再寻常不过了。印象中的澡堂,是一组民国风格的建筑,青砖灰瓦,单层人字顶,高高的门头上的凹槽里,雕有“国营潘村湖农场职工浴池”字样,建在二马路四眼井旁,诺大的四眼井则是澡堂用水的源头。澡堂除了方便本场职工洗浴,也对当地居民开放。澡堂,只有冬天天冷的时候才营业,当然,贫困饥荒的年代,就是天天烧,一毛钱一张的票,又能有多少人洗的起澡呢?到了过年的前几天,大人要带小孩去洗个澡,有钱没钱,干干净净过个年嘛!鸡刚叫二遍,母亲就催促父亲:赶快起来吧,天快亮了!我和几个弟弟,匆匆穿好衣服,拿上毛巾、肥皂,拎着几件破旧的衬衣,跟着父亲往街北头走去,对于我们这些孩子来说,洗澡是件奢侈而开心的事情。漆黑的夜空下,行走着不少去洗澡的人,小孩的嬉闹声,刺眼的手电筒光亮,引来村外一阵阵野狗的吠叫。那时的澡堂,半池汤水洗一天,也没有现在的淋浴,一阵人洗后,池里的水又少又脏。去早了,水没烧热;去晚了,水就跟洗衣服水一样,这个点去差不多正是时候。到了澡堂门口,朦胧的夜色里,售票处已挤满了买票的人,只是从书本大小的窗口漏出微弱的灯光。“别吵,排队、排队”!昏黄的煤油灯下,售票员搓着冻麻的双手,沙哑的训斥着拥挤的人群。父亲让我和几个弟弟,呆在靠墙避风的地方,嘱咐我们不要走动,然后才去挤着买票。许久,等父亲买好澡票过来,我们都冻得蜷缩在墙角。澡堂大厅的墙壁上,有几个放着马提灯的玻璃橱窗,也许是为了节省煤油,整个大厅里就点亮一盏,昏暗的大厅里,人头攒动,找寻鞋帽的、大声吆喝小孩的,嘈杂声一片。澡堂不像现在的休闲浴埸,齐全完备的设施,花样繁多的消费,没有衣柜,更没有休息的床铺,厚重的棉被布帘,隔开了大厅与澡池的门。墙边放置一些长凳,留着给洗澡的人更换衣物,父亲在一处长凳上,找出一块空隙,作为我们堆放衣物的地方,让我留下照看衣服,待弟弟们洗好后,再上来替换我下去洗。现在想想着实令人心酸,那个年代有什么衣服值得一偷?穿的领口油腻发亮的衣服,补丁摞补丁;一冬天没下身的棉裤,春秋季节扒下面子当裤子穿,可就是这样一文不名的衣物,澡堂里还是时有丢失,这不单是人的素质低差,更有那贫困时代的悲哀!浴池不大,水也不深,可烧的很烫很烫,这也是让你减短洗浴时间,缓解澡堂压力的一种创新之举。小孩更是怕烫,我们坐在澡池边上,父亲不停地往我们瑟瑟发抖的身上抹水,待我们出汗了,又一个一个的给我们擦背搓灰,大半年洗一次澡,身上有多脏可想而知。泡澡,是老家人的洗浴习惯,既然来洗了就要泡个痛快。随着不时进来的冰凉躯体越来越多,水温也很快地降了下来,大人陆续下到池里,小孩也顾不得水脏,一头扎进水里,氤氳缭绕的一汪热汤里,白花花、赤条条济济一池。此时此刻,一派众生平等,没有官员、百姓之分;也无贫富、贱贵之别,他们洗净身上的灰尘,荡尽内心的浮躁,有的只是人性纯粹而温良的情怀!澡堂是没有淋浴的,我们乡下人地里刨食,湖里捞虾,又少有换洗衣物,更难得奢侈地洗一次澡,片刻,一池汤水就变了颜色。幽暗的浴室里,汗腥味、肥皂的酸馊味、墙角小便的骚臭味,却丝毫不影响一池人的欢声笑语。许多年过去了,随着潘村城镇建设的发展,二马路两旁已是楼宇林立,宽阔的街道上,穿梭不息的车辆,熙来攘往的人群,像一条多彩的河在流动,四眼井、澡堂早已不见踪影,以前的景象也荡然无存,留下的只有过往的足迹和童年的记忆......图片:网络编辑:董祖芹 赞 (0) 相关推荐 给父亲搓背 给父亲搓背 前不久推文<澡堂记事>(点击进入),引起很多人的兴趣和共鸣,勾起他们许多难忘的儿时记忆.本来想同时推文其姊妹篇<给父亲搓背>,因为春节事多,忙着走亲戚串门,今天才有 ... 陪父亲洗澡 作者简介: 温开明:男,1962年生,山西孝义人,酷爱在平凡生活中挖掘文学,散见作品发表于<贺西风采>,<汾西矿报>,<山西焦煤>,<孝义风釆>,< ... 章文美 | 洗澡 [往期回读] 追忆我的岳母 我的干爸 母校宜中印象 拜访陈锡瑾老先生 丁中第一届学生求学琐忆 老父,你一切都好吗 走路 我和三姐 扁豆煮饭锅巴香 祖屋变迁记 回母校 腌咸货 稗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道口街的老澡堂/马双喜 豫北名镇道口镇,在历史上曾被冠于"小天津"之称的美誉.这是因为晚清光绪年间,道清(道口至清化)铁路.卫河水路和土路(道口至濮阳.清丰.长垣.内黄等地)相交于此,因此道口成为豫北重要 ... 刘文 | 乔墅澡堂 [往期回读] 蒋勋细说红楼梦合集 青麦仁粥 二姑娘打洋伞 布达拉宫里的虔诚 草堆洞里的温暖与快乐 乔墅澡堂 江都 刘文 刘文先生,1938年生,江都丁伙人,现居仙女镇.江都作协会员.曾在扬州晚报 ... 推荐 | 吴启桂:過年了,你还记得那忆苦饭吗? 過年了,你还记得那忆苦饭吗? 作者:吴启桂 现在人们的生活富裕了,过年的格调也越来越高,年尾除夕的阖家聚餐,都移到酒店了,不知还有多少人记得岁除早上的忆苦饭. 记得我七八岁的时候,大年三十的一大早上, ... 推荐 | 吴启桂:疫情之下,人性的光辉与伦理的缺失 写在前面 阴历庚子年春节,是中国传统的过大年. 年关将近,各式各样的年货.迎祥纳福的春联.温馨浪漫的微信.精美别致的贺年卡片,无不写满醇香的年味,弥漫在张灯结彩的城市.乡村.大街小巷...... 平地 ... 推荐 | 吴启桂 : 初夏,最是河虾味美时 文/吴启桂 "今天的河虾这么小,还卖六十块钱一斤"!爱人把塑料袋里的虾倒进盆里,嘟囔了句,明显的很,抱怨河虾卖的太贵了. 上个月,在酒店一跤摔的髌骨骨折,从医院回 ... 推荐|吴启桂:听书 听书 文:吴启桂 小的时候,晚饭后左邻右里喜好到我家串门,时间久了,这座百年老屋俨然就成了一处聚众场所. 那时潘村乡下还没通电,也没什么娱乐消闲.庄上一张姓中年人,落户这里前是江苏睢宁一供销社会计,颇 ... 推荐|吴启桂:天冷了,就回来 天 冷 了 就回家 作者|吴启桂 编辑|董祖芹 照片摄于琅琊山 临来新疆的那个傍晚,母亲把我送到老屋后的路口,拽拽我的衣襟:"听说那里比国外还远,天冷了就回来!" 望着母亲的满头银 ... 推荐|吴启桂:走进月山,探幽千年古寨遗风 走进月山,探幽千年古寨遗风 文|吴启桂 三月初,疫情趋势向好,公路交通陆续恢复.我们一行前往皖西南的宿松,去交接一处湖面的转包事宜. 到达地点时,已是傍晚时分,又下起了小雨,对方交接人员在防控卡点执勤 ... 推荐|吴启桂:故土难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故土难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 文|吴启桂 - 三年前,我从皖东小城明光,来到天山脚下的戈壁荒漠. 八千里路的颠簸,从楚风吴韵的江淮之滨,到了萧芜寂寞的戈壁深处,在一个叫日尕依勒克的 ... 推荐|吴启桂:茫茫戈壁,现代版的“驴驮水” 茫茫戈壁,现代版的"驴驮水" 作者∣吴启桂 五月,携一缕浅夏的清香,走进江淮之滨,恬淡而舒缓,而北疆的荒漠深处,细雨凋零,轻雾漫山,风裹夹着雪花,不紧不慢地飘着,半天也着不了地. ... 推荐|吴启桂:荒唐之人荒唐事 荒唐之人荒唐事 ○ 文|吴启桂 这是发生在我家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在当地也多有人知,文章的目的:看淡得失,放弃恩怨,邻里和睦相处,共建和谐家园! --题记 老家皖东明光潘村的张联,文革期间曾与同学&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