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进博会④丨意大利贝雕大师的进博奇遇记

许多年以后,意大利那不勒斯百年贝雕家族Russo Cammei的马可与齐洛会无数次对后人们讲起,发生在2020年之秋的那次奇妙而荣耀的旅程——

为了赴中国进博之约,他们经历了先后4次核酸检测、花了等同往年4倍价格的机票价、飞行了20多个小时来回隔离了28天,终于赶上了这次意义非凡的进博会,上演了一场现代版的“马可波罗”奇遇记。

在隔离的时光里,贝雕大师齐洛还精心创意创作了一件象征中意友谊的作品——《姐妹》,献给中意建交五十周年。

中国订单挽救了他的家族企业

△ 马可与齐洛(左)在展位前合影。

当记者在进博会场馆偶遇这两位意大利人的时候,他们一边工作,一边和前来的友人们讲述他们的奇妙经历。马可·卢索,是意大利那不勒斯百年贝雕家族Russo Cammei的第四代继承人,齐洛是首席雕刻师。

“意大利上半年疫情一度非常厉害,就像你们在电视里看到的那样,那不勒斯一度封城,店也关门了,就像水龙头一下子被拧死了一滴水也没有了。”回忆那段难熬的日子,马可像经历了一场噩梦:“我们家族从19世纪开始就从事贝雕手工饰品制作,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但都没有出现过两个月不开门的情况。今年受疫情影响,即使店铺后来开门也是门可罗雀,和以前一年800万欧元的销售收入相比,今年到现在只有去年同期的不到5%。这是我自1996年继承家族产业以来最惨的一年,感觉到处是一片黑暗,店再这样下去肯定要关门,但是,中国来的一份订单给我们打开了另一扇窗户。”马可的眼睛里闪烁着光芒。

“去年在第二届进博会结识的中国合作伙伴维缇珐珠宝开出一份订单,需要100个第二届进博会展示过的“网红”胸针,价值15万人民币,但当时我们的库存只有10个,我们在家赋闲很久的工人终于有活了,后来维缇珐的负责人告诉我们,其他的库存也有多少要多少。当全世界都停下了脚步,中国市场却在迅速恢复,通过电商带货,好东西不愁卖出去。”马可告诉记者,“去年来参加了进博会,对我来说真是一种幸运的眷顾,要不是因此认识了中国合作商,今年不堪设想。去年我们就是想试试看,没想到中国消费者的热情这么高,我们带来的200件作品很快就销售一空。中国巨大的市场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我当时就和中国朋友们承诺一定要来参加第三届进博会。”抑制不住的激动让马可的意大利语语速变得越来越快,也带上了手势。

有惊无险的进博之旅

△ 那不勒斯贝雕大师齐洛。

“这次真是一场历险记,有好几次都差一点就赶不到上海,但托进博会的福,每次都化险为夷。”马可说,首先在忐忑中收到了第三届进博会的邀请函,这让他又喜又忧,喜的是进博会终于确定进行了,忧的是如何去中国成了一大难题。办理去中国的签证这件本来并不复杂的事情,在疫情期间变得格外困难。马可最终了解到要到中国驻米兰总领事馆办理签证,而且还要先进行核酸检测,地处意大利北部的米兰和南方的那不勒斯路途遥远,从那不勒斯开往米兰的火车是早上5点,“当时还下着大雨,街上空无一人,我在黑漆漆的雨幕中骑着摩托车飞速赶往火车站,几乎在火车启动的最后一刻踏上了火车......”

有惊无险拿到签证后,机票又成了下一道难题,“意大利直飞上海的航班几乎全部停飞,绕道他国的航班机票又贵又难买,临时取消航班的情况也屡有发生。”

马可和齐洛经过多方比较研究,最终买了比较“保险”从那不勒斯途经伦敦到上海的机票,“去年来参加进博会往返机票500欧元,今年是2000欧元,但还不知道能不能飞成。”直到登上飞机的那一刻,马可和齐洛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进博会,我们又来了!”

为中意建交50年献礼

10月21日上午8点多,带着1200件精美贝雕的马可和齐洛在经历了20多个小时的悠长旅途之后,终于抵达上海浦东机场,随即通过进博会展商绿色通道通关,直接入住黄浦江边的一家集中隔离酒店,“中国的防控措施非常严格,让我们觉得非常科学和安全。”马可说。

“酒店条件不错,能确定参加进博会心也放下来了,酒店每天给我们送餐,我最喜欢中国的小笼包和豆奶。”踏实住下来之后,马可通过邮件开始处理工作和与中国商家之间的沟通,而齐洛则静下心来琢磨创作,“我的房间窗外就是一览无余的江景,从清晨到黄昏,黄浦江不断变化的光影给我的创作带来了很多灵感......”展会现场,齐洛就取来一件已经完成的精美作品给记者展示,这就是他在隔离期间创作的《姐妹》。

△ 为中意建交50周年雕刻的作品《姐妹》。

“一边的卷发美女代表意大利,另一边的直发美女代表中国,她们互相依靠,下方是一只展翅高飞的和平鸽。”齐洛说:“11月6日正好是中国和意大利建交50周年的日子,这件作品正好献给这个纪念日。在我们国家疫情最危急的时候,是伟大的中国人民向我们伸出了援手,不仅送来了大量的抗疫物资,还派来了专业的医疗队,帮助我们度过了难关,意大利人民都会永远记得!”

贝雕上的主体人物为白色,底色有深有浅。从不同的角度看,光线的折射各不相同,让浮雕的人物面孔泛着宝石般的光芒。“不同底色的贝壳原材料都是精选的,咖啡色的来自南美,偏红色的来自非洲,雕刻一件作品做少也得三天,目前这项技艺正在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齐洛面前,十多把刻刀一字排开,他正在对一些半成品进行最后的雕琢。今年56岁的齐洛从7岁开始学习贝雕的制作,迄今已经近半个世纪了。

让更多中国人了解我们     

△ 齐洛正在工作。

一边忙着招呼来自不同地方的客人,一边忙里偷闲和记者说上几句话的马可,脸上洋溢着南欧的阳光,“这样忙碌的生活像在做梦一样,在全球展会停摆的情况下,中国进博会依旧如此生机盎然。“为了让那不勒斯贝雕走近更多的中国消费者,马可决定在中国多呆上一段时间,多走一些城市,拜访更多客户。进博会之后,他们将参加合作伙伴组织的多场沙龙延展活动,还将参与11月20号在重庆举行的“2020一带一路名品展”。

是什么令这两位远隔万里的意大利人克服千难万阻也一定要赶赴上海,来到“四叶草”(进博会场馆)?马可和齐洛的答案是,“经过两次进博会之旅,我们认识了更多的中国朋友,也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了我们。我们也获得了更多的艺术灵感和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所以,付出的任何努力和代价都值得,我们还会为中国的消费者创作更多的艺术作品,更会把中国朋友的深情厚谊带回意大利,希望意大利和中国这两个古老国家源远流长的友谊永远继续下去。”

文/图:《中国报道》记者 王哲

责编:何晶

设计:左琳

大家还在看
打卡进博会③ 丨大块头更有“大智慧”
卡进博会②丨抗疫“神器”放大招
打卡进博会①  | 遇见不同凡响的“第一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