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的

《自然与生物》是《寺田寅彦随笔集》中的一卷,收录了《花物语》和《龙舌兰》等随笔共13篇。这些作品不仅仅是寺田寅彦对自然和生物的观察记录,也是文学作品。它们语句优美,阅读性强。与他的其他随笔作品不同,寺田寅彦从对自然的观察这个角度出发,以故事的形式写下了他对生活的思考。

打碗花

记不清是几岁时,总之是我小时候的事。我家门前有一条浑浊的运河,名曰堀川。这条河在向上游半町[1]远的地方往左转弯,分流入旧城下的树丛之中。旧城对岸是一块很大的空地。维新前,这里曾是藩的训练场,而那时已归属县政府名下,闲置成了一块荒地。砂地上各色杂草丛生,四处开满了打碗花。附近的孩子都把这里当成游乐场。孩子们从破损的栅栏钻进空地玩耍,也不会受到斥责。

夏天的傍晚,孩子会各自扛着长竹竿来到这块空地。空地上不知从哪里冒出来许多的蝙蝠,低空飞行捕食蚊子。孩子们就拿竹竿把它们打下来。在宁静无风薄雾蒙蒙的暮色中,呼唤蝙蝠的声音传到对岸的城墙上,激起的回声渐渐消失在上游。“蝙蝠快过来。来喝水。那边的水不好喝”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时不时还能听到竹竿划过空中时发出的绵软无力的“咻咻”声。这场面看似热闹,却有种难以名状的寂寞感。蝙蝠总在夜幕降临时集中出现,夜色渐深后便三三两两地逐渐消失。于是孩子们也各自回到家中。那之后广场上只剩下死一般的沉寂。有一次,我为追逐一只迷路的蝙蝠跑到荒地深处,猛然发现周围已经空无一人。伙伴们都回了家听不见他们的声音。河对岸城池的石墙上,朴树枝繁叶茂。夜空之中,那枝条看起来张牙舞爪,河岸边的树丛们则静静地沉睡在暮色中。一抬腿碰上了草上的露水,只觉得一凉。我被这股幽暗又恐怖得难以名状的氛围吓得拔腿就跑,拼命逃回家中。

广场的一角里有个用沙堆起来的小高台,我们管它叫天文台。这是射击场防弹台的遗迹,时不时还能从沙子中挖出长铅弹来。年长一些的孩子会爬上高台,再从上面滑下来。有时我们还会玩打仗的游戏。叛军站在天文台上守护军旗,而正规军则爬上去攻城。我也曾加入过这种游戏,可无论如何也登不上这座小高台的顶。那几个常捉弄我的大孩子总是轻松登顶,在上面嘲笑我是胆小鬼说:“快点上来啊,从这里可以看到东京哩!”我不甘心,拼命想往上爬,可一用力脚边的沙子便松陷下去,想伸手抓住打碗花支撑一下,它们却是如此柔弱,我只得滑了下去。高台上的叛军们看得拍手大笑。无论如何都要爬上去的愿望在我幼小的心中生了根。有一次,我甚至梦到自己已经接近天文台顶却怎么也登不上去,在睡梦惺忪之中边挣扎边哭,被妈妈叫醒后,还坐在被子上又哭了起来。妈妈安慰我说:“你年纪还小,等长大了也就登上去。”之后我们家搬去了城里。那时年纪还小,渐渐淡忘了故乡的事情,盛开着打碗花的天文台也就化为了如梦一般的剪影。

二十年后的今天,我再次回到故乡。当年的广场上已经建起了一座气派的小学。那个曾想等长大了再来登顶的天文台也已不见踪影。只是放学后在校园里玩耍的孩子们的那股英勇劲儿和那些在栅栏下快要开败的打碗花仍一如往昔,令人倍感怀念。

龙舌兰

第二天仍是雨天,雨从早上就开始下。与昨晚的喧闹相比,今天反倒有些静得过了头。男丁们都在外面的客厅,女眷们则是聚在里屋小声地聊着家常。母亲和姐姐把壁橱里的小孩衣服摊了一地,商量着什么。还有人铺开报纸在上面打起盹来。家中充斥着让人厌烦的沉闷酒气,每个人都像是泄了气一般。厨房里不时传来“咚、咕咚”的单调响声,大概是在斩鱼骨,声音回荡在静谧的家中,勾起丝丝困意。

只听中层楼上传来弹奏三味线的声音,伴随着富有磁性的低音吟唱:“夜雨或至。”歌声很快也停了,梅雨流进屋檐排水管中,发出呜咽的声响。斩鱼骨的声音像是突然回过神来一般,再次回荡在厨房中。

白天我和小俊他们跑到隔壁新房子里玩耍。家里人全都去帮姐姐的忙,只剩下因中风手脚不能动弹的祖父和雇来的老婆子,总是热闹非凡的家变得静悄悄的,壁龛上的金太郎和钟馗看上去也一脸寂寞。

我拿起十六子跳棋和将棋棋子,玩起了猜棋子的游戏,可甚是无趣。走出外廊一看,在包围小庭院的低矮泥墙之外,是一片绿色的稻田。细雨如烟,不远处八幡的树林和衣笠山依稀可见——在这幅层层晕染的水墨画中,略带浅绿的稻田里,除草人的斗笠为之点上了一抹黄。耳边传来曲调舒缓又慵懒的除草歌。虽然听不清歌词,可曲子单调伤感,有气无力地拖着长音。一段终了,沉寂一阵后,再次响起了悠扬的歌声。听着这歌,我觉得胸口像被什么堵了似得,忽然想回姐姐家,便一个人回去了。到家一看,客人们已陆陆续续地到了,惯例的繁复礼仪又开始了。

从刚才起头就很沉,心神不定,我不想被人搭话,于是一个人走进仓库,读起了《八犬传》,可一会儿功夫就厌倦了。想着还是去赏鲤鱼吧,便往池之间走去。我把头倚在外廊的柱子上,呆呆地站着。从涨水的稻田中流出的浮草,缓缓旋转,随着水面上雨滴溅起的转瞬即逝的小水纹一同流走。鲤鱼们一团和气地聚在一起,躲在角落里岩石的阴影处,静静舞动着鱼鳍。龙舌兰那带刺的厚叶片,闪着湿润的光。从中层楼上靠近池子的圆窗里,能看见昨晚那个名叫清香的艺妓寂寞的容颜。她在窗边手托着腮,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情,凝视着淡墨色的天空。太阳穴上贴着止痛膏,她梳理着被膏药压住的发丝,转向我微微点头,歪嘴苦笑。

傍晚时分,母亲说离家太久怕是不妥,不顾姐姐的挽留,准备回家。

(0)

相关推荐

  • 第8集∣儿时偷摘一朵很怕打碎碗——打碗花

    小时候是不是经常听大人们说,不能摘这个花,不然就会打碎碗!它就是打碗花,很常见的一种小野花,看到它,是不是勾起了你很多的童年回忆呢? 打碗花 打碗花又名燕覆子.兔耳草.富苗秧.傅斯劳草.兔儿苗.扶七秧 ...

  • 夜书房故事 | 只有跟着电影,我们才能逃出那么黑的夜

    曾经多么熟悉的画面.网络图片 四十多年前,华北农村的夜,在我记忆中更像是夜.夜色真的如墨一般,安稳,凝重,粘稠.夜的降临亦如墨倾水中,无声无息就弥漫开来.那是真正的笼罩,无边无际的笼罩,没有缝隙,没有 ...

  • 龙舌兰的今世今生

    从来没有把植物和酒放在一起,直到遇到了龙舌兰,方才把龙舌兰这么一株大型植物和龙舌兰酒联系起来. 长得和路边的丝兰一样的龙舌兰居然是龙舌兰酒的酿制材料,据说一生只开一次花.植物的根茎叶作为营养器官,会在 ...

  • 【散文】早市 || 夏清

    早  市 文//夏清 早市的入口每天都站着一些散发传单.报纸.杂志的人,硬生生的对你手里塞.那些接过去的人很少有人看,扇扇风,碍事了就随手扔进垃圾筒里,年纪大一些的人也许会拿回家塞进积攒的旧书报里当废 ...

  • 枣子红了

    点击上面"成安文学"予以关注,欣赏更多美作---------- 枣子红了 冀凌云 下午一进办公室,见桌上不知谁放了一把红枣:两三颗青的,两三颗半青半红的,还有几颗又大又红的.忍不住 ...

  • 解读《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一本让我前后印像两极的书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这本书,我十天前就已经看完,但是看得时候,非常躁动,以为作者太古板了,当时对这本书的印象分极差. 但是我这些天,居然转变了看法,本来不想给这本书做书评的我,整理了一天 ...

  • 寄一本书,一波三折!

    我寄一本书给山东一个小伙子,寄书过程一波三折,折腾了几次才寄出. 这本书叫<学生汉壮词汇>,是学生学习壮语文的工具书.山东小伙子为啥要这样的书?待后再做交代,在此先说寄书一波三折. 我经常 ...

  • 给一本书编一本字典

    我们在Kindle上读英文书的时候,必不可少的工具是字典.但是再好的一本字典都是有局限性的,例如: 无法给名字注音.释义 让我头疼之一的是英语中的名字,例如我把David一直都读成了"戴维的 ...

  • 世界读书日 | 每月一起“共读一本好书,读好一本书”活动!

    郁达夫少年文学院2018春季活动-4 迎接"世界读书日" 每月共读一本书活动 各位亲爱的文学院会员家长: 阅读是青少年阶段孩子需要培养的重要素质之一.阅读可以拓宽孩子的知识层次:阅 ...

  • 与一本好书一起成长,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第二十五天

    本文图片由宁静喜悦用手机拍摄 今天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的最后一章"阅读与心智的成长".通过阅读一本好书,获得心智的成长,理解力的增进,而何谓心智的成长?这一点最近几年 ...

  • 王世襄一本书使家具被盗运一空,国内几乎绝迹,而今还有一本

    今天,研习小花为大家介绍一本书<明式家具萃珍>,您肯定听说过<明式家具研究>.<明式家具珍赏>,而这<萃珍>听起来有一些生疏,但是它们的作者却是同一人, ...

  • 每周只读一本书 · 一本伪装成儿童绘本的哲学小书

    你说过最勇敢的话是什么?--帮帮我 新年已经过去一周了,你有没有着手今年的新计划?新年计划是一项具有仪式感的活动,不少人都会在年初暗暗立下决心.可是<每日邮报>的专家却建议:"不 ...

  • 如果让你推荐一本书,你推荐哪一本?

    这几天看<觉醒年代>,有所感想,所以必须推荐<毛泽东选集>1-5卷.理由如下 如果,功利一点 第一,想学好白话文吗?让孩子中高考.考公等,作文少丢分吗?读毛选 在20世纪中,倡 ...

  • 金融家族宠臣马老师,44岁写了一本“授恶之书” | 同读一本书

    有些事情看起来是恶行,可是如果照办了却会带来安全与福祉. --马基雅维利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最近,有两个马老师在网络上很火,一个是马云老师,还有一个是会使松果弹抖闪电鞭的马保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