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山水画家概略(一)

本篇主要介绍南宋四家的作品。他们都属于院体画家,分别是李唐、马远、夏圭和刘松年。

公元1127年发生的靖康之变标志着北宋的灭亡,同年6月,高宗在南京即位,是为南宋的开始。

李唐字晞古,活动于两宋之际,徽宗时入画院。南渡后任画院待诏。所画山水变荆浩、范宽之法,苍劲古朴,气势雄壮,开南宋水墨苍劲、浑厚一派先河。晚年去繁就简,用笔峭劲,创“大斧劈”皴,所画石质坚硬,立体感强,画水尤得其势,有盘涡动荡之趣。李唐还擅长人物画,以i画牛著称。存世作品有《万壑松风图》,《采薇图》等。

万壑松风图 南宋 李唐

图中岗峦郁盘,峭壁如削,岩瀑飞洒,素云映空,绿崖苍松,窈窕深邃,万里烟翠,满幅风声。此幅是台北故宫署有年款的北宋巨迹,正是李唐南渡临安前的带有北方风格的山水,从中可以看出范宽对其的影响。

马远字遥父,出生于绘画世家,擅画山水、人物、花鸟,艺术成就以山水画最为突出。他师法李唐,多用水墨,笔法雄奇简练。作画特点是布局简妙,线条硬劲,或用“斧劈”,水墨苍劲,意境深邃清远,标志着南宋山水画的时代特色。在构图上,马远一变五代、北宋以来的“全景式”,而是在取景上善于以偏概全,小中见大,只画一角或半边景物以表现广大空间。故人称“马一角”,品评者多以马远的画为“残山剩水”,赞誉他的独特画风。其风格特点表现在或峭峰直上而不见顶;或绝壁直下而不见脚,或近山参天,远山则低,或四面全空,仅画一垂钓孤舟,使画面达到了强烈的空间感,突出近景的艺术效果。存世作品有《水图》,《寒江独钓图》,《梅石溪凫图》,《踏歌图》等。

梅石溪凫图 南宋 马远

图中画山崖侧立,腊梅倒垂,薄雾蒙蒙的涧水中,一群野鸭正在游戏。山石以斧劈皴法画之,方硬峭拔,与用笔轻快、毛羽松蓬的野鸭形成鲜明的对比。倒垂曲折的枝条是马远特有的画法,故有“拖枝马远”之称。画面呈典型的对角线式构图,岩石、梅树都偏居画面的左上部分,梅树枝条的走势更强调了此种布局的形式感,右下方的野鸭既起到了平衡画面的作用,又是全图的点睛之笔,

踏歌图 南宋 马远

此幅是马远传世最著名巨幅真迹。描绘了南宋帝都临安城外,一场宿雨过后,清晨阳光下的壮丽景色。远山奇峰插天,树杪隐现的楼阁鸱吻正是帝都胜景。近处田垅上巨石犹带雨露,老柳翠竹,拖枝白梅,湍泉溪桥上,农人在手舞足蹈,踏歌而行。中间云气相隔,虚无飘渺,正是春雨过后万物复苏之景。

寒江独钓图 南宋 马远

此图以不大的画幅和极为提炼的章法表现一老者在一叶扁舟上垂钓的情景。

夏圭与马远同时,画山水用秃笔带水作大斧劈皴,将水墨技法提高到“淋漓苍劲,墨气袭人”的效果。树叶有夹笔,楼阁不用界尺,景中人物点簇而成,神态生动。构图常取半边,焦点集中,空间旷大,近景突出,远景清淡,清旷俏丽,独具一格,人称“夏半边”。传世作品有《溪山清远图》和《西湖柳艇图》等。

西湖柳艇图 南宋 夏圭

此幅绘湖滨一角的依水民居,阡陌间杨柳依依,桃花灼灼,两人乘轿游山,仆役挑食盒等物随于其后。上半幅尽在烟云漫漶之中,遂觉满纸空灵。

溪山清远图 南宋 夏圭

这件手卷很长,画中景物变化非常多,有时山峰突起,有时候河流弯曲。画家运用仰视、平视和俯视等不同角度取景,使起伏的峰峦和层层叠叠的岩壁,以及蜿蜒的河川,因为不同的视点在各个独立的段落,产生独特的空间结构。

刘松年号清波,山水皴法受李唐影响,画风笔精墨妙,变雄健为典雅,水墨青绿兼工,着色妍丽典雅,常画西湖,多写茂林修竹,山明水秀之西湖胜景,因题材多园林小景,人称“小景山水”。存世作品有《四景山水图》,《雪山行旅图》等。

四景山水图(春景) 南宋 刘松年

四景山水图(夏景) 南宋 刘松年

四景山水图(秋景) 南宋 刘松年

四景山水图(冬景)南宋 刘松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