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娃就是要痛?!无痛分娩全国试点!听说了那么多,事实是这样的……
前两天,一条新闻突然上了微博热搜:
国家卫生健康委宣布,今年将在全国913家医院开展无痛分娩试点。到 2020 年,试点医院无痛分娩率达到 40% 以上。
对此网友纷纷留言怒赞:“这个真的值得推广”“让妈妈们有尊严地生孩子”……
近年来,无痛分娩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了解,也被越来越多的孕妈妈家庭所接受和认可。
然而,还没有经历过生产和没有选择过无痛分娩的准妈妈来说,无痛分娩仍然是一个“神秘”的存在。
听亲戚说,听朋友说,听同事说…….不少孕妈妈们的担心似乎都是来自“听别人说”。那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今天的药娃就来好好地摆事实讲道理,把它们一条一条地掰扯清楚。
你一定看到过这样的话:“女人没有经历过疼痛就不配称为母亲。”然而这种疼痛真的有必要吗?
大家是否还记得2017年陕西榆林产妇坠楼事件,主人公以如此惨烈的方式将分娩之痛带到公众面前。
网上一则关于“顺产到底有多痛?”的问题下,很多有过顺产经历的女性用文字描述出了自己当时的感受:
除此之外,分娩疼痛还有以下危害:
导致产妇情绪紧张、焦虑、进食减少,宫缩乏力导致产程延长;
导致产妇过度通气、耗氧量增加,引起胎儿低氧血症和酸中毒等。
而选择无痛分娩,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而且还可以避免子宫胎盘血流量的减少,从而改善胎儿氧合状态,降低胎儿缺氧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因为疼痛的减轻,产妇就可以更好地配合医生做各种检查,也能在清醒的状态下自我调整呼吸、配合用力,使分娩更加顺利。
相比之下,是利大于弊的。
无痛分娩的麻醉药物剂量较低,是剖宫产手术的1/10左右,将药物直接注入产妇腰椎管内,不是通过静脉进入血液循环,极少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因此对产妇和胎儿比较安全,也不影响孕产妇产后乳汁分泌及正常哺乳。
无痛分娩包括非药物性和药物性分娩镇痛法两大类。
非药物性镇痛包括调整呼吸、全身按摩、家庭陪伴,导乐等。其优点是对产程和胎儿无影响,但镇痛效果较差。
药物性镇痛包括吸入、肌注或静脉给麻醉镇痛药、椎管内麻醉镇痛药等,其中技术最成熟、效果最确切的方法是椎管内麻醉镇痛。国家卫健委开展的分娩镇痛试点工作,推广的正是这种方式。
腰椎的3、4节之间,有一个充满了神经根的腔隙,是疼痛信号传入大脑的必经之路。
而椎管内麻醉镇痛就是把麻醉药物注射到这里,阻断疼痛信号向大脑传输,从而降低产妇的分娩疼痛。
正是因为这项技术需要在产妇的“背后下手”,所以有些人将产后腰痛与它联系起来,但事实真是这样的吗?
答案是:NO!
许多妈妈生产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腰痛,多数是因为怀孕期间韧带被撑开,产后激素水平下降,韧带又没有完全恢复,加上抱小孩姿势不对等原因造成的,与分娩镇痛并无关系。
所以,建议妈妈们要重视产后的盆底康复治疗,注意产后康复和休息才是避免产后腰疼的方法。
无痛分娩并不是完全没有痛感的,完全不痛会影响宫缩和用力。
如果自然分娩的疼痛是8 ~10级,打了“无痛针”后的痛感就是3~4级。
无痛分娩不是像打了麻药一样毫无知觉,但相比传统的“硬扛”,要好太多!
技术层面上,分娩镇痛的操作理念也在不断更新。以往镇痛只在疼痛最剧烈的阶段“出手”,比如产妇宫口开四指(宫口张开4厘米)时。
而按照最新的《分娩镇痛技术操作规范》,产程开始后,产妇有要求,在产程的任何阶段均可开始实施椎管内分娩镇痛。
孕妇不必忍受生产开始时的疼痛,舒适程度大大提高!
药娃温馨提示:
无痛分娩虽然好处很多,但也不是所有待产女性都适合。如果准妈妈身体状况不符合分娩镇痛的条件,如凝血功能异常、脊柱病变、急产情况等,可在医生专业建议下考虑其他分娩方式。
有产道异常、胎位不正、前置胎盘、胎心不好、羊水异样等异常情况,患有心脏病且心功能不全,持续性宫缩乏力,使用催产素点滴后仍无明显变化的妈妈,可考虑剖宫产。
小号文章均为药娃原创或特邀作者独家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