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经痛中医诊疗方案(标准)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长按“”给我一个“太棒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坐骨神经痛归属于中医学的“痹证”范畴,临床上多技风寒湿、顽痹及筋痹等论治。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痹证的专论,虽然所涉及面较广,其中也包括本病在内。汉代张仲景从实践中总结出了治疗历节病、风湿痹的甘草附子扬、乌头汤等,至今仍应用于本病临床。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贼风候》中对本病症候作了明确描述:“其伤人也,但痛不可得按抑,不可得转动,痛处体卒无热。”唐宋时期,治疗方法有较大的拓展,除内服药外,还广泛采用针灸、药酒、膏摩等法,宋代又扩充虫类药物,使疗效进一步提高。至金元时期,将本病另立痛风一名,对病因病机作了较深入的探讨。明清时期,认识更趋深入,特别是清代王清任提出的血瘀致痹的观点,及所创制的身痛逐瘀汤,对现代医家仍有重要的,影响。
坐骨神经痛是指在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内的疼痛。按病损分为极性和平性二类。多发生于单侧,以男性青壮年多见。坐骨神经痛,病因复杂多样,且可反复发作。现代西医学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效果尚不理想。
现代用中医、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最早临床资料见于-1954年。自此之后,直到60年代,有关文章不少,但内容多以针灸治疗为主。从60年代后期起,以中医药或草药治疗本病的临床报道日益增多。90年代以来;坐骨神经痛的中医治疗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辨证分型与专方治疗并重。辨证分型逐步趋向统二,专方治疗,多以传统方剂进行随证加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方面的资料有日益增搔之势。二是药物治疗与针灸治疗并重。针灸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是本病重要疗法,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有人统计用各种穴位刺激法治疗1471例坐骨神经痛患者,其总有效率达97.5%。三是内外合治或综合治疗之法引起重视。所谓内外合治是指内服药与外敷药同用,这是因为坐骨神绎痛在病位上多属经筋部分,较为表浅,外用药物易发挥作用。综合治疗是指中医药与其他疗法,诸如针灸、推拿、气切等结合应用,取长补短,以提高疗效。目前,中医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总有效率在90%以上。
在机理研究方面,做得较多的是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镇痛机理研究。已检测到,针刺后,病人周围血相5—HT,cAMP、cGMP、PGE2、PGFZa均有改变,表明其镇痛作用有一定生理基础。近采还发现,坐骨神经痛病人针刺后皮肤的阻抗值、患肢的肌肉震颤率及血流量都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并与临床疗效相吻合。另外,还对某些方剂及药物对坐骨神经痛的止痛作用进行过药理上的探讨,但实验研究做得较少,今后有必要引起重视。 中医中药秘方网
[病因病机]
坐骨神经痛的病因古今医家看法较为一致,以外邪(风、寒、湿)及损伤为主因,其病机可概括如下;
寒湿侵袭本病症多因久居严寒之地,缺乏必要防寒措施,或因冲风冒雨。水中作业,日积月累而致寒湿之邪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寒湿均为阴邪,寒主收引,湿性粘滞,故事病腰腿痉挛疼痛,难以屈伸,多麻木发凉,易反复发作,病情缠绵。如病程长久;郁久化热,亦可出现火热灼筋之证。
肝肾亏虚素体虚弱,无力驱邪外出,寒湿之邪逐渐深入。冬病伤阻,致肝肾不足,筋骨失于德养,致筋脉牵扯拘急,骨节疼痛而活动时更甚。
气滞血瘀或因外邪侵淫日久,留着筋内,或因跌仆损伤,气血受阻。经脉阻塞,血不能行,久而变生瘀血,停留筋骨之中。血瘀痹阻,故痛有定处,且以刺痛为主。
[辩证分型]
1.寒湿外袭下肢拘急疼痛,邪犯妙阳疼痛多沿腰腿外侧放射,邪犯足太阳多沿腰腿后侧放射。遇寒加剧,得热则舒,局部常有冷感,入夜尤甚。或肢体重着不移,伴肌肤不仁。脉沉涩或紧,苔薄白或白腻。
2.肝肾不足腰腿酸软乏力,筋脉时有牵引拘急,步履困难;过劳则疼痛加重,卧时痛减,烦躁盗汗,头晕耳鸣,面赤火升,夜尿频多,大便于结。脉细或细数,舌红少苔。
3.气血瘀滞病程久长,反复发作或跌仆损伤。疼痛剧烈,痛如针刺或疼痛麻木,患肢不可屈伸,按压腰腿后外侧之经线穴点,多有明显之压痛。脉细涩或沉迟,舌上多见紫色瘀斑。
除上述外,各地报道尚有其他分型,如外伤型,以有外伤或劳损史,疼痛于损伤后出现为主要特征,本型可归人气血瘀滞。还有据症侯轻重分型及按疼痛经络分布分型等。
坐骨神经痛的中医疗法
(1)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
①体针
取穴:主穴:环跳(或秩边)、阳陵泉。配穴:邪犯足太阳经加委中、八髓、承山、昆仑、殷门;邪犯足少阳经加绝骨、丘墟;久病加肾俞。
操作;主穴均取,酌加配穴。环跳深刺,大幅度捻转结合提插,使针感放射至足底或足趾;阳陵泉亦须深刺,以同样手法使针感达足背。余穴针感也务求向远端放射。一旦气至,即行留针,留针时间视疼痛剧烈程度20-60分钟不等,每隔5-10分钟捻转提插1次。一般采用平补平泻手法,每日或隔日1次,重者每日可2次。10-15次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1164例,总有效率在88.8%-99%之间。
②电针
取穴;主穴:坐骨神经投影点(下称投影点)、环跳、腰4.5夹脊。配穴:平性加阳陵泉,条日透承山;根性加委中、承扶。
投影点位置:在骼后上棘与尾骨尖连线至股骨大粗隆连线中点稍下1/3处。 中医中药秘方网
操作:主穴每次取一穴,平性取投影点或环跳,根性取夹脊穴,分别酌加配穴。投影点用4寸长银针以70度角刺入,针尖稍斜向内侧,使外感放射至足趾,余穴亦须深刺,引发传导针感。接通电针仪,断续波,频率240-400次/分,强度以能耐受为度,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10-15次为一疗程。
疗效:以上法共治疗226例,总有效率为95.7%-97%。
③刺血
取穴:分两组。甲组:环跳、腰俞、中臂俞、自环俞、上髓、次髓、下髓;乙组:承扶、殷门、委中、委阳、阳交、绝骨、谢阳、丘墟、昆仑。
操作:甲组偏重于治根性坐骨神经痛,每次取1-2穴;乙组偏重于治干性患者,每次取2-4穴。以16号三校针消毒后,于所选穴位或穴周静脉血管点刺出血,深约1-3分,环跳3--6分。血止拔罐,约2-3分钟去罐。首次治疗出血量可在40--60毫升左右,第二、三次可略少,约10-30毫升。隔2-3夫治第二次,之后一般应间隔7-10天。
疗效:共治疗580例,总有效率为93.7%-96%。
④穴位注射治疗坐骨神经痛
取穴:主穴:大肠俞、环跳、殷门。配穴:太阳经型加委中、承山、昆仑;少阳经型加委阳、阳陵泉、绝骨。
操作:以醋酸强的松龙25毫克加1%普鲁卡因10毫升、当归注射液2毫升混合摇习;进行穴注,每次选4--5穴。大肠俞注药3毫升,余穴均2毫升。7日注射1次,5次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1000例,基本痊愈642例,有效306例,无效52例,总有效率为94.8%。
(2)单方验方治疗坐骨神经痛
①祛痛煎剂
组成:刺三甲20克,人地金牛15克,铁脚威灵仙15克,走马风15克,丢了棒15克,三丫苦20克,穿破子15克,五指毛桃15克,丸节风2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中医中药秘方网
疗效:共治124例,基本痊愈90例,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2.7%。
②外敷方治疗坐骨神经痛
组成:麦麸粉1000克,食盐500克,花椒100克,食醋50克,黄酒50克。
用法:先将研碎之花椒求与麦茨粉、食盐置铁锅内炒黄,再加入食醋炒至焦黄,加入黄酒,即装人布袋内,趁热(约60'E)外敷患肢。应持续敷数小时,凉后再加酒炒热。每日1次。
疗效:以本法治疗30例,基本痊愈27例,显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7%。本法须结合内服药。
(3)推拿治疗坐骨神经痛
操作:以滚、点为主,拿、搓为辅,配合被动运动。部位为腰、臀及大小腿后外侧、足背的穴区。令患者仰卧,先于大腿前侧及足背部施滚法约2分钟;再使患者俯卧,在腰臀及大腿后侧至足腿部施滚法约3分钟,以臀部为重点。侧卧,点按居髓、环跳,在航臀部及大小腿外侧施滚法4分钟,并配合屈膝被动运动。再仰卧,滚大腿前侧至足背,并草委中、承山,最后施搓法于大腿至小腿,每次操作约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20次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112例,基本痊愈36例,显效58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2%。
(4)食疗
①黄藤蹄筋汤
组成:黄芪30克,刍妇30克,牛膝30克,防风15克,寻骨风15亮,鲜鸡矢藤30克(干品用量减半),猪蹄筋1对。
用法:先将上药煎汁800毫升,过滤去渣,再将切成寸半长之蹄筋放入药汁内,用文少熬至烂熟为度,吃筋喝汤1--1.5天内服完。
疗效:共治疗50例,基本痊愈20例,显效2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
②蜈蚣蛋
组成:生鸡蛋1个,蜈蚣1条。
用法:将蜈蚣研粉,鸡蛋弄一小孔加入蜈蚣粉,以面团封其口,蒸熟。每次服1个,每日1次,连服10日。
疗效:共治疗12冽,皆获效。
③狼毒药酒
组成:狠毒10克,牛膝15克,鸡血藤10克,香风藤10克,海风藤10克,追地风10克,天麻10克,川乌10克,草乌10克,细辛10克,穿山甲10克。
用法:诸药捣为粗末,装入大口瓶内,加65度白酒750毫升,浸泡四昼夜,将酒滤出,即可服用。每日服2次,每次服5毫升,饭后服。中医中药秘方网
疗效:共治疗50例,基本痊愈27例,有效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
其他措施:
应针对病因治疗。因腰椎间盘脱出等引起的坐骨神经痛,急性期应卧硬板床休息2-4周。另可配合理疗。
坐骨神经痛的中药分型治疗
1.坐骨神经痛疗效标准
根据各地经验,综合如下:
基本痊愈: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观察一年以上未复发者。
显效: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在明显诱因(受寒、过劳等)后感患肢酸困产微痛,半年以上未复发者。
有效:症状及体征显著改善,21nx.com但仍有发作者。
无效:症状及体征略有改善但仍反复发作或未见好转者。
2.分型治坐骨神经痛
(1)寒湿外袭
治法:散寒逐湿,温通经脉。
处方:制川乌6-12克(先煎2小时),麻黄6克,白芍15克,黄芪15克,细辛3克,地龙15克,威灵仙15克,炙甘草10克,川芎10克。
加减:下肢沉重加防己、羌活;局部麻木加当归、鸡血藤;拘挛掣痛加木瓜,兼有热象加知母、黄柏。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以上方或类似上方治疗298例,基本痊愈183例,显效11例,有效86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94%。
常用成方:蠲痹汤、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加术汤、小活络丹、肾着汤。
(2)肝肾不足
治法:滋肾养肝,壮筋祛痛。
处方:桂枝30-60克,生黄芪20-30克,川断10--20克,独活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寄生30克,牛膝30克,杜仲20克,生地30克。
加减;病久加五灵脂、山甲、没药;热重加知母。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以上方或类似上方共治疗445例,基本痊愈361例,显效36例,有效37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97.5%。
常用成方:六味地黄汤、二至丸、独活寄生汤、21nx.com稀桐丸等。
(3)气血瘀滞
治法:活血化瘀,利气通络。
处方:秦艽15克,制没药10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羌活15充当归15克,香附10克,牛膝8克,地龙12克,五灵脂(炒)10克,甘草6克。
加减:兼寒重加桂技、附子;兼湿重加苡仁、苍术、桑技;屈伸不利加木瓜、川断;瘀重加丹参、水蛙;体虚加黄芪。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以上方及类似上方治疗253例,基本痊愈161例,显效26例,有效48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92.9%。
常用成方:补阳还五汤、活络效灵丹等。
3.专方治疗坐骨神经痛
(1)补阳还五汤加味
组成:黄芪60克,当归尾30克;赤芍18克,地龙、桂枝各15克,川芎、鸡血藤各21克,桃仁、红花、甘草各9克,川牛膝12克。
加减:寒湿重加薏苡仁、制马钱子、细辛、五加皮;热重加知母、黄柏;瘀重加骨碎补、丝瓜络。
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分服。
疗效:以上方共治疗184例,基本痊愈146例,显效13例,有效2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7.3%。
(2)穿石通痹汤
组成:穿山龙、丹参、薏苡仁各30克,石钻风、延朗索各15克,黄民、熟地各18克,当归、地龙、川牛膝、负甘草各10克,赤芍、白芍各15-30克。
加减:偏寒重,去意改仁,加苍术、独活、细辛、制川乌;湿热重去黄艺,加防己、黄柏、木通、栀子、希莶草,炙甘草易:生甘草;气血瘀滞加桃仁、红花、山甲珠、土鳖虫;阴虚内热去黄芪,加生地、旱莲草、女贞子、沙参、地骨皮、知母、丹皮;久痛人络加娱蚣、全蝎、扫花蛇、蜃虫。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以上方共治疗115例,基本痊愈83例,显效12例,有效1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3%。
(3)血竭散
组成:血竭(另研末)15克,制马钱子(砂炒黄,勿炭化,另研末)50克,制乳香、没药各10克,木瓜、独活、木通、木防已各12克,蜈蚣3条。共研细末,与血竭、制马钱子混匀,贮瓶备用。
用法:以黄酒或温开水冲服,开始每次2克,渐增至3克,每日2次,服完1料为一疗程。忌鱼腥。
疗效:以上方共治疗62例,基本痊愈58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8%。
(4)蛇蝎散
组成:蕲蛇、全蝎、蜈蚣各等分,研细未。
用法:每日3克,分1—3次服下,10天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52例,基本痊愈42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3%。
4.坐骨神经痛老中医经验
章次公医案
张XX,男。久坐则腰痛如折,多走则腰酸难忍,行路太快则跌。诊断为坐骨神经痛。
处方:附块9克,丹皮18克,当归18克,全蝎6克,臭梧桐12克;小金丹2粒(每服1粒)。
二诊:近1周来,整天不痛,此为3月来所罕见,今天气候转变,又有小痛,尚能忍受。
处方:附块9克,川芎9克,丹皮9克,当归18克,臭梧桐9克,梅桐皮9克,全蝎6克。小金丹2粒(分2次吞)。
按;此案为风寒外袭,留着经隧,气血运行受阻而引起,故用附子温阳散寒,全蝎祛风止痛,丹皮、归、芎行血,并用小金丹,以达到散寒、搜风、逐瘀、止痛的目的。服后效果异常显著。
5.用药规律
对所收集的治疗本病在20例以上的应用专方共48篇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其主方用药情况如下:
从上看出,坐骨神经痛的中医用药比较集中,较为常用的有50种左右,而其中应用频次高的仅30余种。用得最多的是具有活血止痛作用的当归和舒筋利痹的牛膝;其次为用以柔肝止痛的白芍和温经止痛的桂枝。甘草具有缓急止痛作用兼调和百药,故在方剂中出现也较多。就总的用药情况看,以活血类药物居于前列,其次为祛风散寒利湿类药物,再次为补益肝肾类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用药趋向。需要一提的是,近年来用马钱子人药治疗本病症的现象日渐增加,该药具祛风定痛、舒筋活络作用,应该说是可行的。但其有效成分为番木鳖碱,对脊髓神经有强烈兴奋作用,过量或久服易发生中毒,直引起警惕。
坐骨神经痛是现代诊断病名,典型的症状是:沿着坐骨神经分布区,自腰骶部经臀部、大腿后部、小腿后外侧向足趾放射性疼痛,疼痛剧烈,呈烧灼性、持续性或阵发性加剧,一般为单侧,也可表现为双侧,多于晚间、天气阴冷或弯腰、走路、打喷嚏等肢体活动时加重。本病一般无局部红肿现象,疼痛的程度也因人而异,不尽相同,虽无生命危险,然而疼痛剧烈者,几至生活不能自理,十分痛苦。
我对此病探索有年,按中医痹证辨证论治,并针对行痹与痛痹的病因,遵循“治风先治血”的治则,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一得之愚,愿提供给同志者验证之。
一、我对此病的认识
坐骨神经痛,中医无此病名,现代一般都把它归入痹证的范畴。《内经》谓: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这大概可以说是中医对痹证最早的分类法了。它高度概括了痹证的病因,并根据疼痛的性质,进行了简洁的分型,即:有游走窜痛性质的属于风——行痹,疼痛剧烈的属于寒——痛痹,麻木酸痛、固定不移的属于湿——着痹。
这种分类方法当然有失之笼统的一面,然而也不失为一种执简驭繁的方法,所以后世医家尽管在此基础上对痹证的辨证日臻精细,但仍然将其沿用至今。诚然,坐骨神经痛套用这种分类法可能不尽恰当,但根据它的疼痛性质,基本上也还是适用的。
那么,中医学对坐骨神经痛有没有比较典型的论述呢?
我认为《诸病源候论》中提出的“贼风候”颇类似之。其曰:“贼风者……名曰虚风。此风至能伤害于人,故言贼风也。其伤人也,但痛不可得按抑,不可得转动,痛处体卒无热。伤风冷则骨解深痛,按之乃应骨痛也。但觉身内索索冷,欲得热物熨痛处,即小宽;时有汗,久不去,重遇冷气相搏……”当然,古人并没有坐骨神经痛这样的名称,但起码观察到了这一类疼痛不同于一般的风寒湿杂至合而为痹的疼痛,故命之以“贼风候”,从而把它从一般痹证中分离出来,单独列为一候,不知诸君以为然否?
二、治疗大法
根据以上论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坐骨神经痛一病,既有同于一般痹证的普遍规律,又有其独特的疼痛特点。临床可以根据痹证的辨证而予以施治,同时还要注意到它的独特性。
根据坐骨神经痛疼痛剧烈和有窜痛的特点,我们基本上可以把它纳入寒与风(痛痹与行痹)的范畴中。中医认为,行痹的治法,以散风为主,佐以祛寒理湿,又“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更需参以补血之剂;痛痹以散寒为主,佐以疏风燥湿,更参以补火之剂,大辛大温,以释其凝寒之害。
根据以上的论述,结合坐骨神经痛有剧烈窜痛的特点,我以“治风先治血,血活风自灭”,更参以补血之剂为指导方针,并针对坐骨神经痛的特点,选择有强力祛风止痛作用的虫类药,以全蝎红花汤为主方来治疗此病,收到了一定的疗效。尤其对疼痛剧烈的患者,常能收到药到病除、如鼓应桴之效。
三、全蝎红花汤处方
全蝎10~20g,红花5~15g,威灵仙20~40g,大枣6~10枚,红糖(兑化服)10~20g。
兼寒或老年体弱者,可加炮附子5~50g,肉桂5g;腰痛者加牛膝、川断、杜仲各10~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服完,初次服可温覆取微汗。
方义:全蝎息风镇痉止痛,红花活血止痛,威灵仙祛风湿止痛,大枣、红糖补血,调和营卫,以防发散太过。全方共奏息风止痉、活血止痛之功,深合“治风先治血,血活风自灭”之旨,故能收显效。
四、病案举例
案1
我搬家回到沂南县后,建筑公司有一女职工,以前我曾数次为之治病。一日她来对我说,娘家母亲患坐骨神经痛,疼痛剧烈,久治不愈,因不堪痛苦,两次要自杀,幸被家人发现。我详细地问了病情,为之开了此方,服3剂减轻,6剂而愈,至今已有10年,再未复发。
案2
2005年,我在岸堤乡白云山大药房,刚到两个月左右,有一天一个妇女来买药,问:有没有好的止痛药?我问:是什么病,需要好的止痛药?她说她的丈夫得了坐骨神经痛已两年多,近几日复发,疼痛十分剧烈,只能坐在床上,大小便也不能自理。我说:可以用中药。她说:两年多来,各种方法都试过,中药吃了也有一百多剂,不想再服中药了。我再三解释,她也不相信。我一时性起,说:如果服用我开的中药仍然无效的话,一是药费我可以退给你,二是你可以在我这药房门上写上,新来的医生是骗人的。于是她笑了,同意再服一次试试。我为她开药两剂,并配用同仁堂大活络丹一盒(6丸),每次一丸。
第二天早晨,患者请邻居用摩托车把他带了来。我一见,心中也没了底,说:即使无效也须等两剂服完,哪有服一次药就来找的道理?患者笑说:昨天服药后,夜间虽然还有小痛,但已能坚持住了。因昨天只是妻子口述,故今天亲自来,请我再详细为之诊断一下。
患者服4剂已基本不痛,6剂时已能下地活动。患者怕复发,非要再服,又服两剂。至今两年,没有再复发。
通经行痹汤
组成:桂枝10g,白芍30g,炙甘草8g,生姜7g,威灵仙10g,独活8g,徐长卿20g,牛膝10g,苏木15g,大枣15g。
功效:散寒祛湿,调和气血,通经行痹。
主治:原发性坐骨神经痛,症属寒湿痹阻,气血凝滞者。症见沿坐骨神经分布区域,以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足背外侧为主的放射性疼痛。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5天为1个疗程,可连服2~3个疗程。
方解:本方以《伤寒论》中太阳经方桂枝汤加味,桂枝性温味辛,入足太阳经,可温通经络而达营郁,开痹涩而利关节,方中用之专通太阳经脉之阻滞;遣大量白芍配炙甘草,以缓经脉肌肉之拘急;再合大枣益养胃气而为通阳之资,且能助桂、芍、姜、草等调和营卫气血之运用;独活长于祛腰以下风寒湿邪,合威灵仙、徐长卿更能祛寒散湿,活络止痛;苏木、牛膝共成行血散瘀、强筋健骨之功;其中牛膝、独活引药下行,使桂枝汤成为有的之矢。观全方对证对症对位,温通并作,峻而不燥。
加减:气虚,加黄芪15g;寒凝痛甚,去徐长卿,加制乌头6-10g(先煎);腰痛,酌加续断、杜仲、桑寄生;服药后偏热者,加知母、黄柏各10g;如颈、项、肩胛痹痛,可去独活、牛膝,加葛根、羌活、姜黄等;因于腰椎骨质增生继发的坐骨神经痛,应酌加鹿衔草、桑寄生、骨碎补等壮腰健肾之品。
点评:
坐骨神经痛,中医多按痹症辨治。痹症的病因早在《内经》已有定论。此多因风寒湿邪留连筋骨,气血凝滞,营卫行涩,经脉不通所致。痹症病机大致相同,然治疗有异。林氏根据痹症的病位,与足太阳经脉走向相似,其证多属寒湿,且与筋骨肌肉失养相关,故治疗宜温宜通宜养。本方的立意,乃通太阳经脉之经气。故凡太阳经脉不通所致之痹痛,症候偏寒者,亦可用本方化裁治疗。
验案:
曹某,女,34岁,1990年1月13日初诊。右腿疼痛2年余,加重2个月。疼痛自右臀部起,沿右腿外侧及后侧向下放射。症状常年不断,时重时轻,冬季为甚。近2个月来疼痛很明显。西医诊断为原发性坐骨神经痛。曾用中西药多种方法治疗,病情未见改善。诊得舌质淡、苔白,脉虚。证属寒凝血脉,足太阳经痹阻。予通经行痹汤加味治之:
桂枝10g,白芍30g,炙甘草8g,生姜7g,大枣15g,威灵仙10g,独活8g,徐长卿20g,牛膝10g,苏木15g,制乌头10g(先煎),全蝎7g。
上方连服5剂,右腿疼痛明显减轻。去乌头再进10剂,症状基本缓解。后用独活桑寄生汤化裁,调理近1个月。随访1年,未见复发。
独活寄生汤治疗坐骨神经痛
笔者近两年来应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十余例坐骨神经痛患者,收效满意,介皂角刺治疗坐骨神经痛有良效绍如下:
方药:独活、杜仲、秦艽、防风、白芍各9克,桑寄生18克,淮牛膝、干地黄各15克,细辛3克,肉桂2克,茯苓12克,川芎、甘草各6克,人参、当归各12克。水煎服。疼痛剧烈者,加白花蛇、制川乌、地龙、红花;腰痛明显者,加川断、补骨脂;遇阴冷疼痛加剧者,加防己、薏米;体虚者加黄芪。
典型病例:高×,男,34岁。1987年5月7日诊。一个多月前,患者骑摩托车不慎跌伤,引起右侧腰腿痛。经某医院外科检查,诊为:腰四、五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住院二十余天,罔效,后转来我院住院治疗,先行骨盆牵引(20公斤),两周后去除骨盆牵引,右侧腰腿痛略有减轻,继而采用独活寄生汤治疗。服药八剂后疼痛明显减轻;在原方的基础上随症加减,又服20余剂后,腰腿痛完全消失,活动自如,随访两年未复发。
【讨论】坐骨神经痛属中医痹证范畴。《内经》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腰为肾之府”、“肝主筋”。窃以为该病的发生是先有肝肾不足的内在因素,后由腰部外伤及风湿邪侵袭下肢经脉,致使经脉中气血郁滞不通所形成。故治宜“扶正祛邪,行气活血,化瘀通络。一旦正气得复,气血调达,寒湿解除,经络通畅,自然通而不痛。
独活寄生汤治验四则
独活寄生汤系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运用此方治验四则,报告如下。
1慢性风湿性关节炎
杜×,女,46岁,农民。1986年10月9日初诊。自述:腰腿关节疼痛已20年。时轻时重、遇冷加重。严重时活动受限。舌淡红,苔白,脉沉弦。经市人民医院检查诊断为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据症分析:发病日久正气必虚,遇冷加重肢体沉重亦与风寒湿有关。治以扶正祛邪,温经散寒为法。方拟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秦艽、川芎、桂枝、盐炒杜仲、牛膝、熟地各15g,桑寄生、太子参、山药各30g,当归12g,细辛5g,白芍20g,连服7剂疼痛缓解。
遵上方继用7剂临床治愈,令服小活络丹以巩固疗效。
2坐骨神经痛
王×,男,32岁,干部。1986年8月11日就诊。患者主诉腰腿疼痛2周。因受凉致腰痛,呈进行性加重,并向下肢放射至足背外侧。呈持续性钝痛。活动受限,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紧。检查右侧环跳穴、委中穴、承山穴、昆仑穴压痛阳性,跟腱反射减弱。经外科会诊诊断为坐骨神经痛,中医辨证为风寒湿痹。治以祛风散寒、活血通络、缓急止痛。方拟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秦艽、防风、续断、当归、苍术、乳香各15g,牛膝、川芎、木瓜、延胡索各10g,桑寄生30g,细辛5g。服用10剂,疼痛明显减轻。继服上方10剂而愈。
3肩关节周围炎
宋×,女,45岁,工人。1984年10月18日就诊。主诉右肩关节阵发性疼痛2周。活动受限,上肢不能外展、上举,肩胛及肱三头肌压痛。舌质红,苔薄微黄,脉象弦紧。辨证为风寒湿阻滞经络所致。治以通经散寒,活络止痛。方拟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羌活、桂枝、当归、威仙灵各15g,防风12g,白芍10g,细辛5g,桑枝30g。配合按摩加强功能锻炼。连服16剂而愈。
4腰肌劳损
吴×,男,36岁,工人。1985年8月20日就诊。自述:10年前由于工作不慎,腰部扭伤后,每遇气候变化及劳累即发腰痛。时轻时重,严重时活动受限,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紧。西医诊断为腰肌劳损。中医辨证为肾气亏损,风寒湿侵。治法祛湿止痛,益肾通痹。方拟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秦艽、防风、川芎、白芍、威仙灵、续断各15,杜仲(盐炒)、熟地各20g,山药、桑寄生各25g。7剂,二诊疼痛缓解,能够弯腰活动。上方去防风、川芎,加肉桂10,细辛5g。继服10剂临床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