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观察大PK之叶圣陶、法布尔 / 统编四上第三单元学习设计改进

处处留心皆学问,设计学习也是如此,学会学习也是这样。

学完古诗三首,学生说,三首古诗都是“景象——情感”的同一种写法。倒也是如此,寄情于景,通过景象的描写寄寓、烘托人物的抱负或者情感来谋篇布局,主观的情溶于客观的景,也没有几个孩子学会了这样的写法,甚至,这样的练习也几乎没有。

就拿这次观察日记,也许孩子会记录好豆苗的变化,也许当时的心情也是能记下一二,可是孩子要做这么一次观察,记录这样一种心情的目的是什么?当然,对于小学生来说,首要的是训练内容记得准确、形象,理解这种写法的载体又是什么?

孩子是很难凭空理解这种写法的。

这个时候,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观察的语文要素价值就需要在课文的学习中体现出其应有的价值。只有这样,进行连续的观察,学写观察日记才会实现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理解连续观察,如何记录观察,这样的能力型训练。这也是因为四年级孩子在培养豆苗是没问题的,观察豆苗是没问题的,记录心情是没问题的。而留心什么,观察什么,怎样的语言形式表达是一定有问题的。

也就是说,学好单篇课文,写好观察日记是没问题的,学了课文要形成怎样的能力,真正学会什么是有问题的。

因此,随着学生在共同体小组随机表达学习体验的总结时,有学生通过“比较、归类、总结”的策略,理解出三首古诗的一般写法,在倾听了学生对三首古诗比较的发现后,我认为孩子学习接下来的单元课文内容需要调整一定的策略和过程。孩子认为作者在观察景物之前就有内心的情感需要宣泄,所以看到景物的时候更加容易记录,(我用有感而发为学生总结)。通过助推学生对这种写法的理解,以实现促进孩子优化比较、归类、总结的已有学习策略优势,实现在文章的阅读中理解表达的意义,有可能更贴切大单元概念下的读写转换小课堂。

设计改进如下:

方舱主题:中、法观察大PK之叶圣陶、法布尔

学情分析:基于第三单元对于写法的提问,自觉运用比较策略理解古诗三首写法的学情理解。

任务驱动:前置日记,分析任务难易,突破写作难点,确定突破策略,找到解决方法。

学习目标:在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中理解准确生动的描写,在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中学会连续细致,在阅读中归类总结记录观察的语言方式,并在连续观察的实践中运用。

方法策略:比较、归类、总结

方舱单元:基于单元阅读的写作理解

(一)  基础模块

1.字词句,朗读。(略)

2.借助作业本设计。(略)

(二)共议模块

1.观察分类:植物、动物

2.观察时间:我认为观察时间……,请看课本XX页,XX自然段。(朗读)

3.细致程度:请看课文XX页,XX自然段。(朗读)说说细致程度。(其他组不说重复。)

4.绘制写法:

(1)教师预设:两篇课文怎样把观察描写清楚的?归类观察顺序,理解中、法大作家的连续观察的记录。

(2)小组任务:用导图、提纲交流环节,该环节只有一半的机会,要争取,否则淘汰出方舱优秀小组的竞争。

(3)交流

5.归类写法:描述观察上的共同点。

(1)教师举例:爬山虎的脚(脚拟人表达)。蟋蟀的住宅(住宅拟人表达)

(2)小组任务:寻找写法共同点,体会中、法大作家表达的生动。

(3)交流

(三)实践模块

1.借助流程导图,记录连续观察。

2.积累语言方式,表达连续观察。

3.回顾古诗三首,寄情感于观察。

该设计,基于学生学情,结合导图(流程图)工具特点,通过单元阅读完成对写法的比较、归类、总结,理解作者的连续观察学会如何表达连续观察,总结阅读中的细致观察学会细致观察,迁移寄情于景的规律表达内心情感。学习设计基于“中、法大作家PK”,有利于学习兴趣的生成;学习过程基于了大单元阅读,从阅读中发现了规律,降低了语文综合素养表现的(写作)的难点;突破了单一的一课一文的理解,融入了回归文本、论证学习的过程性体验,实现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设计突破。

当然,其中问题肯定还有,今天根据这样的设计进行演练,寻找问题,解决问题。

欢迎批评指导!

召集国内外小学语文界草根研究者;汇聚小学语文课中运用思维导图的观点、策略、成果;优化小学语文教与学的方式;践行简约、快乐的“语用”课堂。

  ——小语思维导图

112375887@qq.com

随卞说说,不求质量,随想随记,欢迎批评!

学在嵊州

教在嵊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