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七十七天

在电影院贡献了一张电影票和两个小时以后,走出来心情有点复杂,一言难尽。

既然说不出来,那就不如写下来。

如果说近期有哪部电影获得了中国娱乐圈的疯狂追捧,那必定是《七十七天》无疑,各大媒体上为了这部号称“中国第一部极地户外电影”的作品几乎是一边倒的喝彩,赞美,各种表扬,各种站台,很久没有见到这么热闹的景象了。

只不过身为老司机,基于对于中国电影圈的深刻了解,总觉得应该不是那么简单。

既然这篇影评叫双面七十七天,那就自然是分了A面和B面。

先说A面

电影的剧本来自七年前户外论坛上广泛传播的一个神贴《北方的空地》,看完电影后按捺不住最近一直频频发作的恋旧情节,翻出了这个当年威名赫赫的帖子,链接如下:

北方的空地,孤身穿越大羌塘无人区

http://bbs.8264.com/forum-viewthread-tid-512349-extra--authorid-33896449-page-1.html

这么说吧,这个帖子当年的出现,对于所有户外群的朋友,包括那些一只脚在门里一只脚在门外的围观群众,带来的冲击都是无与伦比的。这种堪称精神原子弹的冲击对于每一个不羁放纵爱自由的孩子来说,可能会贯穿一生而永不褪色。

羌塘,无人区,孤身一人,无后援,自行车,77天......这些关键词直到今天依然深深的镌刻在脑海中,可能不会一直浮现,但是一直都在。每当在一些特定的时刻,比如特别开心和特别不开心的时候,逆流之河(原名杨柳松)推着自行车走在羌塘高原上的样子就会慢慢的出现,虽然只是自己想象出来的画面,已经让石屎森林里的套中人足够回味很久了。

所以当七年后,终于有人愿意并且能够把这个题材拍成电影,还能够进入大荧幕院线,无论如何都是一件值得感谢,值得铭记,值得敬佩的事情。

要知道当前中国电影的投资大环境对于户外这样的冷门题材并不是那么的友好,毕竟如此小众的作品的受众范围还是太过于狭窄了,制作人,导演以及整个剧组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更不要说拍摄此片的难度非同一般。摄制周期长达三年时间,高海拔,高寒,强紫外线,变化无常的天气,这些想想都会头痛不已的困难被剧组一一攻克下来,绝对应该是为他们竖大拇指的,现场看到的每一帧美轮美奂的影像,背后都是他们汗水凝结的结晶。正是由于他们的坚持,我们才能看到这部作品的诞生,也正是由于他们的坚持,才让我们始终抱有对于中国电影的信心和期待。

毕竟有微光,到底意难平。

特别值得大书特书的是李屏宾老师掌镜的摄影。

作为出品过《女人四十》,《鲁冰花》,《恋恋风尘》,《花样年华》,《半生缘》的大师,一出手果然不同凡响,单单那一张张足以可以拿来做壁纸的剧照就足以让人口水直流,更不要说那些缓缓流淌的的动态影像了。

毫无疑问,自己被勾起了那次同样是发生在七年前的旅行,没有勇气去挑战羌塘腹地的无人区,更不要说推着自行车徒步了。我们只是坐在越野车里,沿着著名的阿里大北线,浅浅的绕着“北方的空地”走了一圈。那一路上瑰丽雄奇的风光,一“错”再“错”,俨然让我们深深的迷恋上了这片看似苍凉荒芜但又生机勃勃的大地。

谢谢大师让我再次看到了多少次午夜梦回的风景,朋友说的好,那怕就是为了看一眼这些绝美风景,去一次电影院都觉得是值得的!

不过,影迷买票进电影院,除了情怀之外,并不是为了看一部PPT图片合集的。

接下来说B面。

当年杨柳松的这次壮举,可以说是中国户外史上的一次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个人觉得可以和尧茂书的长江漂流,余纯顺的罗布泊徒步等前辈英雄事迹相提并论,而且他并不是仅仅凭着一腔热血,脑袋一热就去“冒险”,而是进行了精心周到细致完善准备的“探险”,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在《北方的空地》原帖中,作者丰富的户外知识和老到的实战经验给每一个读者都留下了非常深刻的生动印象,大到线路规划,季节选择,工具挑选(比如为什么是自行车?),小到如何在野外采集合格的饮用水,如何在长达七十余天的长途跋涉中控制饮食,怎样选择野外露营地,最重要的是再周密的计划也赶不上突发的变化,迷路了怎么办?干粮吃完了怎么办?装备坏了怎么办?遇到了不请自来的野生动物小伙伴怎么办?一个人孤单到极点,心理濒临崩溃怎么办?

还有很多诸如上面提到的类似小细节都可以作为影片的亮点一一展现给观众,运用得法的话,无疑将会大幅提高整部作品的质感,对,那种精雕细琢的质感才是所有佳作的共性之一,从而打造出一部可以传承下去的精品。

可是,正如一位好友观影之后不无遗憾的表示,不知道导演是真的缺乏必要的常识,还是故意不肯面对现实,守着如此之多的精华素材不去加以利用,却把大把的力气花在不知所谓的拙劣煽情上,真的是“崽卖爷田不心疼!”

影片前期的推广宣传中一大卖点就是江一燕素颜出演高原爱情故事!巴拉巴拉……

PS: 我只能呵呵两声,做公众号就这一点不好,不能随随便便肆意妄为,此处省略三百字。

大家都是文明人,我们来讲道理哈!我们以德服人哈!

首先,女主角代表的爱情线对于整部电影不是鸡肋,不是阑尾,而是贴在IPHONE外面的一圈水钻!完全多余!完全不必要!她的出现对于一部充斥着雄性荷尔蒙的电影是彻头彻尾的画蛇添足!

我完全可以理解导演的想法,想要用这种俗不可耐的方式来吸引票房,但这恰恰是中国那么一些电影人最愚蠢透顶,最顽固不化的地方!他们总是习惯性的用他们的“油腻和猥琐“来猜想和界定影迷的期望值。

毕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的电影人啊,你们可长点心吧!谁告诉你们户外运动一定要和所谓的艳遇或者爱情联系在一起?徒步就徒步,哪里来的那么多儿女情长?

导演兼主演在片中自己也说,我来徒步穿越羌塘高原不是因为遇到什么不开心,也不是因为自己是生活中的失败者,仅仅是因为自己想做这件事,那么,想做就去做了。和这个女主角有个毛线关系?各种强行回忆,强行煽情,强行暧昧,你自己不觉得尴尬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三遍,好好想一想做人的道理吧。

OK, 我们退让一步,为了票房,为了继续愚弄大众,我们请了漂亮的女明星加盟。

不过请你记住,你首先是要一个演员,一个要为这部电影服务的演员,而不是让这部电影为你服务!这是在演电影,不是在拍VOGUE封面!

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高原女子,皮肤吹弹得破,好像刚煮熟剥了壳的洋鸡蛋;

从来没有见修完车衣服这么干净的羽绒服;

就连纤纤玉指的指甲缝都是那么的干净,一丝污垢都没有……

一个胸椎受伤瘫痪多年的姑娘身体不是这样的,以至于我一直以为她是假装的,转角遇到爱之后就会突然站起来;

推荐几部电影给你补补课,强尼·戴·刘易斯出演的《我的左脚》,汤姆·克鲁斯出演的《生于七月四日》,埃迪·雷德梅恩出演的《万物理论》,吕良伟演出的《跛豪》。演戏这件事,虽然没有航天飞机上太空那么难,但是也不是靠摆摆POSE就可以解决的。

如果说女主角的存在,使得整部影片蒙上了一种苍白无力,无病呻吟的矫揉造作,那么导演包括整个剧组在其他细节方面的失控更是带来了愈加糟糕的影响。

比如两只莫名其妙的狼,不知道为什么而来,也不知道为什么而走;

比如那只更加莫名其妙的野生藏牦牛,你当这是过家家,捉迷藏,丢手绢呢?

比如那群膘肥体壮的家养骆驼突然入镜,我想你是想拍野生骆驼吧?

还有珠穆朗玛峰海拔是8844米,不是8848米,作为一部户外题材的影片,这个常识性错误不应该啊不应该;

以上种种,无疑对于观影者造成了极大的干扰,本来一部应当很流畅震撼的作品被人为干扰得七零八落,观众好不容易汇聚起来的情绪被各种强行插入弄得不上不下,一会儿出戏,一会儿入戏,我想这种尴尬难堪应该不是剧组想要的吧?还是你们压根就没有考虑过观众的感受?如果是后者,那就有点其心可诛了。

当下的中国电影无疑是处于一种虚火上升,内忧外患的转折时刻,看似繁花似锦,其实倒是烈火烹油。一方面国内观众的审美品味经过最近二十年的的不断培育,已经逐步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标准之上,另外一方面电影人自己却往往固步自封,不思进取,还动不动搞出什么下跪求票房,拉死人站台的闹剧,别忘了站在门外的野蛮人可是对这片市场虎视眈眈,垂涎已久了。

任何一部作品,如果经不起市场的考验,那就不是一部好作品。纵然可以靠些奇技淫巧蒙混一时,终究不是长远之计,你们可曾听到郭敬明在发布会现场的哭声?

电影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生意,任何生意都是以赚钱为硬道理的。所以请善待影迷,他们才是买单的人,他们才是你的衣食父母,他们才是那个决定生死的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