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街里”,是老青岛人曾经的时尚与难忘的记忆。近期通过多种方式回顾了许多曾经的老商铺、老字号。那些在老青岛心中抹不去的点点滴滴,那些陪伴老青岛几代人,耳熟能详、时常光顾的老店。那里,一定有你或多或少美好的回忆。今天,公众号再次汇总编发了这篇记忆图文,让我们随着流逝的岁月,再去找寻那些深埋于记忆中的老街里情怀......
这幢别具一格的建筑建造于1918-1919年,大楼位于中山路、济南路、堂邑路、冠县路、市场三路街道交汇的东北侧,建筑主楼三层。
它曾是大窑沟地区的地标性建筑物。可惜的是,这座无数老青岛至今难忘的邮局已于1984年被拆除改造。
日本人设计、施工的劝业场,位于市场一路与三路之间的街区。1917年11月兴建,竣工于1918年2月。新的劝业场,也叫劝商场,鱼菜市场,后一般叫青岛市场,也曾叫公立市场。因为有了这个市场,昔日曾叫"大窑沟"的烧窑旧址建的三条马路也分别成为了以后的市场一、二、三路。许多年里,这里是青岛第一市场,在全国也是少有的大商店,尤其蔬菜,有许多是“净菜”,肉类也卫生新鲜。
1951年9月,由时任副市长张公制题写的“青岛人民市场”正式开业。
青岛解放后,政府整顿市场,1951年,将黄岛路一带的鱼菜摊商迁至劝业场,改名为“青岛市人民市场”。1993年12月,在众人的惋惜声中,昔日的老市场大楼被爆破拆除了,一座承载了几代人记忆的老市场轰然倒下。胶州路和中山路交界处,现在国货对面闲置多年的那座大楼的位置,就是青岛曾经最大的新华书店。1949年6月6日,新华书店青岛分店在原正中书局和中国文化服务社旧址(中山路145~147号)成立。1970年7月1日,青岛市店新建三层大楼(中山路157号)落成。面积共1750平方米。上世纪90年代,拆除胶州路口的原新华书店等几栋老楼,建了一座裕泰大厦,之后长期闲置,成为老烂尾楼。
1934年,上海的国货公司在中山路101号开设上海国货公司青岛联合营业所,简称青岛国货联营所。1937年4月,国货公司迁到了中山路和胶州路交界的新大楼营业,由建筑师许守忠设计,新大楼营业后,成为青岛经营国货商品最为有名的商场。
1938年青岛沦陷后,国货公司解散,大楼被日本海军机关征用,后由日商白石洋行经营,开设“银丁百货商店”。抗战胜利后,银丁百货关门。1947年4月4日,中国国货公司正式复业。此后的几十年里,老国货公司成为了老青岛的购物首选地。
1985年的国货公司(张岩摄影)
曾经位于中山路与胶州路口近半个世纪的青岛国货公司老建筑,九十年代初被拆除,原址处重建新楼。
1936年,中山路开设环球商行,经营文化用品和乐器。解放后在公私合营中,大生体育用品社、新亚等6家商店合并进环球商行,改称环球文化体育用品公司,将相邻两家店铺打通,两个门一个在中山路上、一个在北京路上。那时候的环球就和现在的大商场一样,买本子,买笔,买排球、篮球,买乐器,全青岛人都知道去环球买,老青岛几乎没有不知道的。1993年,改为环球体育文化用品公司。2009年6月1日,青岛市规划局对环球体育用品商店项目进行社会公示 ,拟对百年“环球”老店修旧如旧,让老店焕发青春,老环球遂被推倒重建。但因各种原因,工程进展缓慢,据说由于手续问题,有三年的时间竟然成为烂尾楼。后期新址完工之后却又是长期闲置,令人非常不解。老环球体育用品商店,也一直栖身在北京路27号,但生意已越发冷清。如今,北京路上的临时店址,在坚持多年之后,也已人去门关,曾经的中山路与北京路交界的老店址,也被租赁成其他商户,老环球消失了。天府酒家曾经是中山路北端最大也是最好的饭店,是那时候青岛为数不多的南方菜系酒店。曾经的天府元宵,更是人称“元宵大王”,在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中山路210号的天府酒家生意异常红火。
可惜的是,它没能等来后来川菜火爆的日子,天府酒家因各种原因曾数度转型,先是从经营风味小吃的酒店改变成西餐厅。因经营惨淡,随后又改成鲁菜馆。如今天府酒家的牌子虽然还在,但已是以宾馆经营为主了,成为中山路上最早消失的餐饮品牌。青岛瑞蚨祥始建于1904年,总号经理沙文峰来青岛投资银3万两,在胶州路35号建立分号,占地2800 平方米。1905年11月正式开业,是青岛最早的老字号绸布商店。
1956年实现公私合营,称瑞蚨祥呢绒绸缎商店。1965年并入谦祥益绸布店统一核标,名为东风绸布店胶州路门市部。商店只经营零售,不再批发。1985年,瑞蚨祥和谦祥益两店分家,瑞蚨祥又回到了胶州路上。复称瑞蚨祥呢绒绸缎商店。
曾位于中山路164号的瑞蚨祥专卖店
胶州路35号瑞蚨祥旧址(胡漫雷摄影)
2000年因债务问题,瑞蚨祥店铺被法院查封。2006年12月,青岛瑞蚨祥有限公司的营业执照被吊销。2007年10月,青岛瑞蚨祥位于胶州路和聊城路的两处老店被依法拍卖,这也标志着这个百年老字号在青岛销声匿迹。
天真摄影的前身,是浙江镇海的商人郭锦卿1921年在青岛海泊路华德泰百货店内开办的照相部,名为华德泰照相部。1932年天真进行了扩大,改名为天真照相材料行,以照相器材和相纸的批发作为主要业务,照相只占利润的四分之一。
随着照相材料的经销品种增多,1945年8月,郭锦卿将照相馆正式交给了儿子郭存义。郭存义和老乡徐弼卿、徐天禄、胡仕中四人合伙经营,并更名为“天真和记照像材料行”。解放后,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改名天真照相馆。文革期间,天真照相馆一度改称东方红照相馆。1965年,上级部门再次进行调整,把原天真700多平米的店面推倒重建为现在的1700多平米,整个楼层归天真使用,成为大型照相和照相材料公司,是经营项目最全的摄影行业企业。改革开放时期,1985年恢复天真照相材料行字号。1993年重组为天真摄影专业公司。1999年9月8日,天真摄影专业公司与青岛彩色摄影中心合并组建青岛天真摄影有限公司(国有控股)。2000年12月,国有资产全部退出,公司制企业改造全面完成。
长青果品商店(老电影《暗礁》中的镜头)
在老青岛人的心目中,长青和海滨一样,都曾是品牌商业的代名词,承载了一个时代的消费记忆。然而近年来,随着新的商业业态崛起,岛城商业竞争日益白热化,一些老名牌面临生存危机,长青便是其中之一。
长青果品店 创建于1950年,在中山路曾经有3家店铺,总店位于中山路113号,分店位于中山路11号和23号。长青果品商店的前身是永茂、春和、公茂三家果品店,三家水果店都成立于建国初期,皆为私营,组织方式为合伙,南北干鲜果品、应时果品、加工蜜饯、水果罐头、进口的外国果类都可在这里买到。
直到上世纪90年代,长青果品店生意仍旧不错。长青的前东家是青岛果品公司,当年长青被打造成为了青岛第一批连锁超市。大约2005年前后,长青正式改制,长青彻底成为一家民营企业。后因资金及历史包袱等原因,生意日渐冷清,直到陆续悄然消失,从青岛的中山路、台东等主流商圈退出,撤守李沧一带。震泰时装纺织品公司 ,青岛老字号西装店,前身系浙江商人于1920年开设的青岛震泰洋服店,1964年店址由中山路迁至海泊路。1979年在海泊路建楼,实行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批发零售兼营,在岛城百姓中久负盛名。1986年改为震泰时装公司。1993年改为震泰时装纺织品公司,为股份合作制商业企业。原名“新新池”,1942年以后更名为玉生池,地址在平度路32号, 该浴池水清地洁,店堂明快典雅,房间设备齐全,整洁舒适,设有高档男盆浴、中档男女盆浴、女淋浴、男池浴等。
青岛市打字机商店,位于中山路127号。前身是先安打字机行,创建于1923年12月,创办人为包宝根,祖籍宁波,凭着高超的维修技术,白手起家,以经营维修打字机、收购旧英文打字机维修翻新后再出售为主。1956年公私合营被合并到市文化体育用品商店。1984年,商店定名为青岛打字机商店,1996年投资扩建改造,成立了批发业务为主的青岛久力办公设备有限公司。
随着中山路的日趋萧条,众多老字号也在人们不经意间陆续衰落甚至消失,曾经伴随老街里近百年的打字机商店,因时代发展及行业自身原因,近些年来门店一步步萎缩,现在连中山路临街门面都已退出。
岛城老字号饭店。始建于40年代,位于德县路47号,地处商业购物、旅游餐饮中心地带。该店菜系以鲁菜为主,兼营其它菜系,其清蒸加吉鱼、炸蛎黄、油炸全蝎等菜享有盛誉。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山东省饮食服务业学校及其前身青岛第一商业学校将其作为烹饪专业的实习餐厅,同时对外服务,几十年来为培养鲁菜专业人员作出了贡献。
海滨食品商店是岛城著名的历史名店,其历史可追溯到1924年开设的“万源永”南货店。“万源永号”是青岛最早的食品商店之一,主要经营燕窝、人参等高档滋补品和海味等商品,原址在高密路,后迁至中山路经营,增加了点心、糖果、罐头等食品,也是当时中山路上第一家由中国人开设的专业食品店。青岛解放初期,“万源永号”更名为“青岛三阳食品号”。1956年公私合营,店名改为“海滨食品商店”,“文革”期间曾一度改名“跃进食品商店”,上世纪80年代初正式定名为“青岛海滨食品商店”。1990年,海滨食品商店对原有商店进行拆除扩建,建起总面积704平方米的3层楼商场,并推出中山路第一家食品自选超市。海滨食品店是全国首批命名的、青岛食品零售行业第一家“中华老字号”企业。作为一家历经近百年的历史名店,曾经引领了老街里与老青岛的食品潮流。随着中山路的繁华逐渐退去,海滨食品店这个老字号依然坚守着“万源永号”的经营理念,坚守着那份历史的荣耀。
对于如今众多年轻人来说,十乐坊这个牌子或许并不熟悉,但是对于老青岛而言,这个牌子不仅是小吃,更是带着满满的历史和回忆。在那个时代的青岛,十乐坊是与青岛大包、春和楼蒸饺齐名的特色小吃,提起锅贴,那就是岛城第一品牌。
据史料记载,锅贴铺创办于1929年,最初是在天德塘的一楼,只有一间房,名为十乐坊。十乐坊原名“拾乐坊”,意为“拾个乐子”、“捡个乐子”、“讨个快乐”,后简化为“十乐坊”讹传至今。十乐坊是一家专营锅贴的小吃店,它的牛肉锅贴、三鲜锅贴最为美味,加上店铺地处青岛最繁华的大鲍岛商业区,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演艺、洗浴、美发等各种行当中是赫赫有名。那时凡来青岛平度路大舞台(后称永安大戏院,延安大戏院)演出的戏曲名家,如梅兰芳、程砚秋、言菊朋、袁世海等,都曾在十乐坊叫过“夜餐”。
后来十乐坊又交予青岛长城饭店管理,成为长城饭店的一家分店。没料到命运多舛,长城饭店后来也因多种原因消失了。2000年以后,随着岛城经济重心东移,中山路一带风光不再。加之管理及经营思路跟不上,2009年,历经80年风雨的十乐坊最终关门停业。
上世纪40年代福禄寿戏院
青岛红星电影院位于市南区中山路61号,曾是青岛市最大的电影院。据史料记载,红星电影院旧址原为西洋人经营的面包厂。1921年,由英国人将面包厂扩建为戏院,取名“中西大影戏院”,既演戏又放电影。当时建筑规模不大,观众厅只有400个活动座椅。1923年进行一次改建,分为楼上楼下,并更名为“中国大舞台电影馆”,简称“大舞台电影馆”。当时以放映无声电影为主。1927年在原址进行了全面翻建和改造,把楼上楼下扩建为有500个固定座位的观众厅,门口建有小平台,门内建有过门厅,入内即是观众厅,这种样式一直保留到青岛解放。并更名为“福禄寿大戏院”,简称“福禄寿”。
青岛解放后,“福禄寿大戏院”以放映国产影片为主。1956年5月1日更名为“福禄寿新闻电影院”,专门放映新闻纪录片和科教片。1958年影院由公私合营变为国营并对其建筑进行了全面维修,将原有的500个座席增加到了720个座席,放映机也更新为国产松花江牌,并更名为“红星影剧院”。1966年又定名为红星电影院,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红星电影院
1975年,随着青岛文化事业的发展,原有的座席已满足不了观众的需要,1977年由山东省文化厅和青岛市财政共同出资50万元将原来建筑全部拆除,就地建新电影院,1979年完工。由1层改建为4层,设座席1070个(楼上390个,楼下680个)。1987年,红星电影院自筹资金使主体建筑由原来的4层增加到5层。2004年,按照青岛市人民政府对中山路进行整体改造的规划要求,这个曾经为岛城无数人带来欢乐的电影院从此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留给人们的是无穷记忆和咀嚼回味。曾经的中国电影院与邻近的红星电影院,是所有在青岛放映新片的首映影院,新片在这里放映几天后,才轮到其它影院放映,可见当年的火爆场面和在岛城市民心中的地位。
中国电影院时由股东刘鸣卿、张石川、张立堂等组成董事会,任命杨吉云为经理,面积1500余平方米。筹备时定名为“青岛大戏院”,后经董事会研究认为应立足青岛面向山东,最后定名为“山东大戏院”。建筑共四层,一、二层为电影厅,座席750个,三层为放映室,四层为宿舍楼。
1931年12月15日,山东大戏院开业。开业上映的影片是中国第一部有声影片《歌女红牡丹》。1938年12月日本霸占了山东大戏院,改名“国际剧场”,主要放映日本影片。抗战胜利后改名为中国电影院,仍是电影、戏剧轮番演出。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中国电影院
解放后收归国有,取名“中国剧院”,1986年更名为“中国电影院”至今。
说起青岛饭店,老青岛可谓耳熟能详,它的前身是创建于1932年的青岛咖啡饭店,由希腊人司提反尼狄司开设于山东路(中山路)南段,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青岛最为有名的西餐饭店。日寇二次侵占青岛后,咖啡饭店被日本人强占。1945年,被中国人王秀臣、鲁寿山购下,重新开了青岛咖啡店,经营西餐、咖啡兼营鲁菜。后开始缩小西餐供应,扩大中餐经营范围。逐步形成了传统鲁菜见长的经营特色。青岛饭店
青岛咖啡饭店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1965年更名为青岛饭店,1966年,原来的青岛咖啡饭店旧楼被全部拆除,扩建成一栋五层的大楼。1977年,饭店东面的瀛洲旅社被拆除,扩建为九层大楼并入青岛饭店。使之成为青岛当时最著名、最高档的餐饮、住宿场所,也开始了一段很长时间的辉煌期。可惜的是,2004年,在中山路改造中,所有的建筑全部被拆除,青岛饭店也离开了使她诞生、发展、辉煌的中山路。
这座1912年建造的商住综合楼,位于中山路与湖北路路口西侧,大楼建筑面积3192平方米。其转角处耸立的那座蘑菇状的漂亮圆顶塔楼至今或许还会有许多青岛人记得。1920年前后,德国人阿诺德·曼德勒在此开设了一家咖啡馆,他过世后,餐馆由富劳塞尔接手,并改为富劳塞尔咖啡西餐厅。
1947年,该楼成为邮政储金汇业局青岛分局,主要办理存款、贷款、汇业务。1950至1990年代,则一直为中山路邮局。
1993年,因建造百盛商业大厦,这座漂亮的老建筑被拆除。
谷香村饭店上世纪20年代在潍县路开店,最初只是上海附近一个小城镇人开的一家家族小店。建国后搬到中山路38号扩大面积经营。其招牌面排骨面、打卤面叫响岛城,以排骨面、熏鱼面和虾仁面最为著名。
拆迁前的中山路老店旧址
1996年中山路改造,谷香村搬进了保定路12号,同年谷香村排骨面被评为“青岛首届十大特色小吃”之一,后又获得“中华名小吃”称号。之后驶入了谷香村发展的快车道,很快在太平角和湛山连续开了几家店。
1998年10月,谷香村改制后承包,急速扩张却为企业发展带来了负面效应。由于经营不善,分店陆续关停,2004年,“谷香村”几乎完全淡出了青岛市场,经历了八十余载的老字号在一片叹息中匿迹于岛城。
2004年3月,青岛饭店集团出资参股“回购”谷香村,租下了河南路78号面积近五千平方米的网点,开始重新打造谷香村品牌。
青岛食品商店的前世叫做海恩大楼(也称亨宝商业大楼),位于德占青岛时期的弗里德里希大街(今中山路南段)与不莱梅大街(今肥城路)交界,由德国电气工程师卡尔-约瑟夫·海恩建于1900至1901年之间。解放后,改为“三八副食品商店”,70年代成为青岛食品商店。这里面是全市最全的卖各地食品的地方,各种点心和糖果,各地包装精美的小食品琳琅满目,这里对无数老青岛的童年都有着很大的诱惑。
1998年,青岛食品商店被拆除,按原貌在原址处又重建了一栋新楼。百年老建筑就此消失。
青岛食品商店的对面是中山路105号,中山路肥城路口的希姆森公寓旧址,由德国建筑商阿尔弗雷德·希姆森建造和拥有,建成时间是1908年前后。希姆森于1899年来到青岛,并在次年创立了希姆森建筑公司,成为当时青岛最大的私营建筑承包商。
中华商场(毛卫东摄影)
该建筑之后几易其主,门头多次变换,上图为九十年代初的中华商场旧影。2004年2月18日,希姆森公寓旧址在中山路改造工程中被拆除,原址重建为悦喜客来购物广场。
青岛文物商店,位于中山路40号。初建时,门面为日本人开设的保险公司,抗战胜利后改为中华商场,建国后改为大同商行,1951年改为公利号百货店,1961年10月1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成立青岛文物商店,是我市独家经营文物商品的老字号商店。
根据中山路改造的要求,中山路18号至40号(双号)等地段要拆迁。2002年底,青岛文物商店结束了与中山路相依相伴41年的历程,迁至平度路22号。
青岛第一百货商店,位于中山路51号,曾是岛城最大的综合性老字号商店。青岛人的“老街里”情怀中,“老一百”有着他们抹不掉的记忆。“老一百”旧址始建于1935年,原名亚当斯大厦,以驻青美国商会会长、大厦主人亚当斯命名。亚当斯大厦楼高六层,不仅是中山路第一楼,还是中山路第一座"写字楼",有近二十个单位在这座楼里办公,在曲阜路口内有客运电梯,便于上下乘坐。
解放后名称曾经几经更改,1949年组建“中国百货公司青岛分公司”,正门由曲阜路改在了中山路,1950年正式开业。这是青岛首家国营大型百货商店。人们一直习惯称之为青岛百货公司,里面的商品是当时青岛最为齐全的。1967年改称“青岛百货商店”,1988年始用“青岛第一百货商店”名称,时为全市最大的综合性百货商店。1995年,青岛市第一百货商店与马来西亚金狮集团合资兴办青岛第一百盛有限公司。1998年9月30日,位于老一百对面的青岛第一百盛有限公司开业。老一百的旧址被保留下来。
新南京美发厅内景
中山路88号的新南京美发厅,始建于1938年,原名新南京开记理发馆,上世纪三十年代,青岛有理发店近百家,新南京属于一等理发店,价格高出二、三等理发店许多。青年结婚,许多选择在新南京做发型。解放后,公私合营中新南京被保留下来,且有所扩大。1964年改为新南京美发厅,是青岛存在至今最老的理发店,现原址上的店面仍在营业。青岛妇女儿童用品商店,位于中山路141号,中山路与海泊路交叉口,为三层框架结构建筑,始建于1956年,原址位于市场三路青岛人民市场楼上,1967年原址改为综合性商店,将中山路青华百货店改为妇女儿童用品商店,1987年曾经做过改造,楼梯柱为改造时增加,建筑面积约1023平米。2001年10月改制为青岛妇女儿童用品商厦有限公司。 2006年10月,有着50多年历史,曾是市民购买童装及婴幼儿用品主要去处的青岛妇女儿童用品商店,因为资金压力,公司运营状况困难,与法国“ETAM”艾格品牌合作,成为艾格经营男女装的旗舰店。
曾经承载的繁荣喧嚣已早已落幕,那些曾经的图片、资料,都是见证百年老街变迁的缩影,一段历史的连接点,在诉说着一个个陈年往事......
感谢您的关注支持!老街里的老商号、老店铺还在陆续搜集整理中,前日编发过的谦祥益、春和楼、新盛泰、天德塘、盛锡福等老店,在此也不再重复赘述了。读者朋友可以往前翻看一下即可。本组图文感谢老照片收藏家逄淑才、摄影家大熊等师友提供老照片及资料,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