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人生中的第一篇词作,如行云流水,已具“坡仙”风范
每一位大文豪,都是由年轻的时候走过来的;他们在尚未成名的时候,曾经都写过什么样的作品呢?这些作品,是否能与他们成名之后,文笔老辣之时相提并论呢?今天,我们来欣赏一下,宋代最著名的词人苏东坡,人生中的第一首词——
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
山色横侵蘸晕霞,湘川风静吐寒花。远林屋散尚啼鸦。
梦到故园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月明千里照平沙。
这首词写于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当时的苏轼只有23岁。当时的苏轼,中了进士没多久,就接到了母亲病逝的消息。因此,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赶忙返回家里,为母亲送葬。安葬了母亲之后,离开家乡,再次返回京城时,苏轼写下了这首词。
当苏轼写下他人生中的第一首词时,可能谁都不会想到,这位词作者,不久之后将成为惊动了整个大宋的大文豪,并且将流芳千年,与前世的诗仙李太白并驾齐驱。
这首词的上阕,描绘出一幅美丽且略带萧瑟的秋季景色,山色与晚霞交相辉映,明快自然,晚风与秋花相依相伴,婆娑起舞。远处的山林,稀疏的村落,归巢的鸟雀,都成了这幅风景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动有静,动静相宜。
下阕则是写词人对家乡的依依不舍。整篇词作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虽然当时还没有苏东坡这个名字,但这首词已经颇有几分“坡仙”的风范。
其实,自从苏轼进京赴考以来,就很少再回到家乡。为了安葬母亲回去过一次,为了安葬父亲和发妻王弗回去过一次,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回去过。家乡,成了苏轼一生都惦记在心里的地方,也成了苏轼永远的遗憾和挂牵。
那句“此心安处是吾乡”,其实是苏轼对自己的一种安慰。他在他的词中,多次提到了对家乡思念,尤其是1077年,见到发妻的兄弟王缄时,他的一句“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凭将清泪洒江阳,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更是道尽了苏轼身在异乡的孤独无助。
此时,词人在写下这首词的时候,大概也万万没有想到,“梦到故园”将成为他永远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