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了,我想对你说……
简略谈谈高考。作为曾经的河南考生,感慨良多。
今天全国有940万考生参加高考,这个人口规模相当于中国一个大点的地级市,相当于一个小国人口,老挝才680万人、斯洛伐克才540万人、蒙古才300万人、牙买加才270万人。每个考生的背后,还牵动着一个或多个家庭,以及一个班级、一个学校,这么算下来,高考这一天相关的人口要达上亿人,相当于一个大国人口。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中国的考试制度,从科举算起,至今已1400多年,中间虽有割断,但都很短暂,这说明就中国的情况而言,考试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一种制度。为什么?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其实已经说明了一切。通过考试,即使世代处于底层的人,也有机会到达上层。它可以改变一个人,乃至一个家族的命运。
但是,再好的制度也总有失灵的时候。更何况,考试制度真的好吗?并不好,弊端很多,但又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比起看门第的九品中正制要好太多。当考试被形式化,甚至因科举答卷字写得不好就被判低分而落第,这个制度已经烂了。它的选拔人才的初衷,已经不存在了,也就更谈不上效用了。
考试制度失灵之后,就要改革。制度需要稳定性,但稳定不是制度的生命,恰恰相反,长期稳定会造成利益固化,而不断变化、不断适应环境,才是制度存续的生命所在。但改革并不容易。这个不容易首先在改革动力不足上。当“田舍郎”登上“天子堂”,成为既得利益者之后,其改革的欲望就会锐减。真正有改革欲望的人,都在民间。
当前,我们就面临着重大改革。今年是高考恢复40周年。40年了,制度朽了,跟不上时代变化、社会发展了,就得改革。今年,又是“新高考元年”,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地区的考生迎来了首次“新高考”。
有意思的是,考试制度的失灵,客观上催生了不少人物,当代有不少,古代也有很多,也催生了一些书法家,比如董其昌 爱上书法:纯原创讲述学书心路历程,比如邓石如 在治世,艺术家该怎样做?看看邓石如……,等等。
最后,祝愿所有的考生超常发挥、金榜题名。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