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日理万机,哪有时间练字?
🔥书艺咀华●咀嚼书法艺术之英华
常听书友说,天天学习、上班那么忙,哪有时间练字呢?我觉得你再忙,恐怕也没有王安石忙。王安石的一生,可以说是极尽繁忙的一生。
. 1 .
王安石,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古文“唐宋八大家”之一;官至参知政事、主导整个国家的改革、相当于“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宋神宗是组长。顶着这么多头衔,可以想象他有多忙。公务之余,还要吟诗、填词、作文、搞学术,并且像著名的《梅》《元日》《泊船瓜洲》《桂枝香》等诗词还能被吟诵至今,文章也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东坡等齐名。这样的人才真可谓千古难寻。
王安石岂止拜相后繁忙?他21岁前就忙着考进士,作为生在一个小地方官家庭的学子,必须很用功,才可能在科举大军中脱颖而出;终于在庆历二年,也就是他21岁时高中进士。之后进入官场,“工作狂”的性格表露无疑,先后辗转多地任地方官,而且政绩卓著。
. 2 .
政敌司马光小楷
王安石真正开始“发迹”,是从熙宁元年。当时一心想着“振兴祖业、实现伟大复兴”的宋神宗,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召见了已经47岁的王安石探讨改革,君臣相见甚欢,次年便拉开了改革大幕,史称“王安石变法”。变法持续了六年,熙宁七年王安石被罢相,本来可以赋闲了,结果次年再次拜相,一直又忙碌到元丰八年政敌司马光拜相。这时已经是他去世前一年了,第二年,元祐元年四月,65岁的王安石终于寿终正寝,忙碌的一生终于谢幕,功也过也留给后人评说……纵观王安石的一生(在世65年),几乎没有闲下来的时候。
这样的一生,可以说,几乎没有留给王安石任何醉心翰墨的闲暇和闲情。以保守传统的眼光看,把王安石的字放在与他文学、政治、思想地位相当的古贤书法中,实在一般。他的字,可以说集中反映了他的生活状态,那就是快、急,似乎没有太多时间慢慢地、优雅地、悠闲地去写……
. 3 .
他也几乎没有把书法太当回事,毕竟作为一名叱咤风云的改革家,他的心中装的是朝廷和天下。但尽管如此,他的字还是几经波折流传下来,现存公认的真迹只有两幅:一幅是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过从帖》,一幅是上海博物馆藏的《楞严经旨要》卷。那么,这两幅字怎么样呢?
王安石《过从帖》
看到《过从帖》,明代书论家赵宧光感慨:王安石的书法都像是在忙碌中所作,不知道此公竟会如此之忙?!这是王安石给一位通判的复函,确实像是急促率意的急就章,包括《楞严经旨要》的行笔也确实很快。
王安石《楞严经旨要》
出于政治上的原因,对荆公书法诋毁的人也不少。宋代词人叶梦得在《石林燕语》说:“王荆公押石字,初横一画,左引脚,中为一圈。公性急,作圈多不圆,往往窝匾,而收横画又多带过。常有密议公押歹字者。”说王安石居然把落款“石”字写得像“歹”字,这真是极尽丑化、诋毁之能事,我们看《过从帖》是这样吗?
. 4 .
王安石的字,也完全可以用开放尚意的审美观来鉴赏,其“斜风细雨”之势体现出一位思想开放的大改革家的非凡气度,极具个性特色,可以说是开了宋代“尚意”之风。
苏东坡称其书法是“无法之法”,跟他变法一样不拘泥古法。黄山谷说,“荆公率意而作,本不求工,而萧散简,如高人胜士,敝衣破履,行乎高车驷马之间,而目光已在乎牛背矣”。苏黄的评价都集中在“率意、自然”上。理学家朱熹及明清一些书家,对于王安石书法的“随意奇古、格调很高、独树一帜”也给予了很高评价。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王安石有句诗,可以代表他的书法艺术观:“但疑技巧有天得,不必强勉方通神。”这说明,他追求的是那种自由自在的状态、飘逸超迈的境界,其实就是“尚意”二字。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