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塞:永远被回味着的颠峰

并不是因为逢到这诞辰140周年才会重新想起你来,并不是因为媒介上关于你的话语突然在这段时间多了起来就也来凑热闹。不是,你从来没有离开过我的每一天,黑塞先生,HERR HERMANN HESSE。

甚至也不大愿意将你的名字和先生这样的虽然恭敬但是也拉开了距离的词汇用到你身上,因为你的一言一行,你的文字,你的喜怒哀乐一颦一笑悠然怅然都已经融汇到了我的阅读里,融汇到了我的写作里,融汇到了我看世界、看人生、看自然的观念中。

在黑塞故乡卡尔夫的桥头的黑塞塑像(我拍摄于2006年8月那永远值得纪念的一天,下同)

当有幸在德国和瑞士追踪你的生命历程中的一个又一个驻点,从黑森林里的卡尔夫到毛尔布隆修道院,从莱茵河边的巴塞尔到博登湖的巨大河口盖恩霍夫;逐一想象你在那些特定的年龄里在这些地方的所思所想,将心比心地去让假如是自己在同样的场景下如何选择的想象驰骋;这才意识到,这地理上与你最靠近的时刻其实与精神上早已经相契合的亲密无间相比,已经无所谓哪一个更吸引人,你已经像是我的宗教一样,被本能驱使着,要不由自主地靠近你而已,靠近你曾经的现场而已。

人在成年以后还能有这样的精神上的极大认同的人,实在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它没有通常的宗教意义上的狭隘,反而是可有由此出发的广阔。尤其是在反观自己所处的这个时代的时候。

卡尔夫周围的山上都是这样的原色森林,黑森林

早有人说中国现在的小说创作是浮躁的,过分追风,过分拿姿做态,过分看重一年一个或者一年好几个的奖项,过分焦虑于自己是不是能通过小说这个桥梁而成为电视剧的当红编剧,过分觊觎于作协的官位。这使我们的小说还是难脱当年命题文学的急功近利性,还是难脱问题小说实用文学的影子,不过是将原来的政治概念转化成了今天私人化的身体和情欲、转变成了为某条战线歌功颂德为某个领域填补空白的机械主义功利主义;还有创作方法上的东施效颦,技术主义的模拟和学步,普遍的小说腔调,肉麻的互相吹捧。我们的小说越来越像是每天晚上都占据着市民的家庭屏幕的室内剧(事实上也确实是有相当一批小说家以自己的作品能很方便很直接地改编成电视剧为荣),不见风光不见自然,只剩下连编造者自己都逐渐感受到了的人际关系的庸俗化和情节设置的荒漠化。我们的小说和艺术无关,和心灵无关,是故事会,是技术训练汇报,惟独不是小说。小说作为形象化的心灵史的存在似乎已经彻底被我们摒弃了。在这样的时候,回味小说这一艺术形式在这一点上的颠峰——黑塞——就显得特别有意味了。

作为小说家的黑塞是一个独特的存在:纵情山水,耽于自然,将人生的际遇与天空的阴晴、大地的起伏、动物的腾跃、植物的姿态联系起来,与造化同参阴阳,于山岳徒步或溯水旅行之中讲述心灵与自然契合的故事,将现世的风雨与通灵的诘问作诗意的联结。当然,这其实是源于他作为一个人的独特性的。生于126年前的这位德裔瑞士籍作家,即使在中欧那样一片堪称欧洲之肺、人间天堂的自然环境里也依然还是很挑剔地多次选择了居住地,躲避喧嚣,寻找自然之中的至美。从施瓦本地区的森林到莱茵河谷的小镇,从烟波荡漾的波登湖到雪峰皑皑的阿尔卑斯村落,他的生活的经历就是居住地点的选择经历,而每一次长则几十年短则几年的选择都为他的创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日月山川、河流湖泊、森林雪山、晨昏暮晓,并非单纯以背景的方式出现在他的作品中,而总是能和小说人物的心志追求与灵魂感应相辅相成,共同成为故事的主角。黑塞是一个拒绝一切尘世的纷扰的人,他从来不参加任何团体或者组织,从来没有担任过公职,不接受国家艺术院院士的头衔,甚至连诺贝尔奖也不去领(但是并不失礼貌地写去了答谢辞。比照一下我们自己的作家互相吹捧着说谁谁将要在不久的将来得奖而终于没有得奖以后,就说其实诺贝尔奖也不算什么的的情况,我们的作家在创作之外的事情上的花费的心思实在是太多了),他将自己的创作视为个人的精神追索,与现世的名誉和金钱没有任何关系。他说:“我为自己提出的辩护是我必须维护我的独立性,不从属于任何党派和组织,必须与人隔离,做一个独行者,我的作品成就于孤独和宁静中,而最终它们属于所有的人。”(见《黑塞书信集锦。1,1930-1944》)在《美丽的青春》里他这样写道:

夜间在旷野里行走,头顶沉默的苍穹,脚旁一条静静流淌的溪水,这始终具有神秘色彩而扣人心弦。这种时刻我们就更趋近我们的本源。感到跟动物和植物沾亲带故,有一种朦胧回忆起史前时代的感觉。那时还没盖房屋建城市,无家可归四处漫游的人类可以将森林、江河和山脉、狼和苍鹰或爱之如同类、朋友,或恨之如死敌。夜使通常的那种公共生活的情感变得淡漠起来;当灯火熄灭,万赖俱寂的时候,那位也许还醒着不眠的人便有一种孤独之感,顿觉自己脱离公众、无所依傍。于是,命中注定要行影孤单,要过孤独的生活,要一个人独自忍受痛苦、恐惧和死亡,这样一种人世间最可怕的情感便会时时萦绕心头。这给健康的男孩心灵上投上一层阴影,是一种警告,身体虚弱的人则会感到胆战心惊。

这样的文字使他的作品在艺术的纯粹性上胜过了后世大量也以小说名义出之的东西,他的小说更接近于诗、更接近于画、更接近于音乐。

黑塞的超拔的生命历程和创作是和他个人的信念相关的,他以为人生的价值就在于自己按照自己的自然意志生活,人要承担自己的命运,而文学和艺术的功能就在于将人的最内在的生命区域表达出来。那些区域是一切源于政治(现实的功利主义)和带着政治印记的因素达不到的地方。无论是《彼德·卡门青特》、《荒原狼》、《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还是《在轮下》、《玻璃球游戏》,他的作品里始终贯彻着这样一种信念,也正是这种信念奠定了他的作品历久弥香的基础。黑塞的作品跨越国界,洞穿历史,成为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类成员百年来持久的精神食粮,将小说这种艺术形式作为心灵史的审美价值发展到了颠峰。他的远离尘嚣,他的甘于寂寞,他的拒绝庸俗都成了令我们今天的拿着国家的工资进行写作的中国作家们汗颜的仰止之在。

鲁迅曾经激愤地说,要少或不读中国书。在今天的中国用之于当代文学,这未尝不还是一条真理。不论是作为艺术享受还是作为教材例介,在涉及小说或者诗歌散文之类的艺术形式的时候,举出一篇黑塞的作品那确实是让十篇百篇的中国文学都顿显不堪的事情;它们不可同日而语,完全不在同一个层次上。历数现当代作家,也就只有鲁迅、孙犁和贾大山在独立的精神气质和某些作品的审美质地上,与其相近。在黑塞那里我们不独知道什么才是小说,还可凭此窥见人类心灵的崇高与浩渺。

(0)

相关推荐

  • 海涅、黑塞、茨威格、卡夫卡……看似“令人生畏”的德语文学,其实很好读!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硬核读书会 Author 钦文 当提到'德国'二字时,大部分人联想到的可能是两次世界大战.铁血外交.希特勒.对犹太人的迫害.强大的工业体系- ...

  • 麦家谈写作||好作品都是用烂作品堆出来的

    麦家(1964年-),中国当代著名小说家.编剧,被誉为 "中国特情文学之父"."谍战小说之王". 1964年出生于浙江富阳,1981年从军,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 ...

  • 书单 | 这三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小说,你一天就可以读完

    这是 书邦人 的第 92 篇原创文章 看到读者私信,问我能否推荐几本经典,且篇幅不长的小说.她的意思是平时读书时间较少,除了上班,晚上下班回来还要陪儿子玩,可是又想多读一些书,从简单的好书开始读. 我 ...

  • 精选了黑塞的42个名句,一起来深刻回味!

    赫尔曼·黑塞,德国作家,诗人.出生在德国,1919年迁居瑞士,1923年46岁入瑞士籍.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比较重要的有:冯泰纳奖.诺贝尔奖.歌德奖.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62年于瑞士家 ...

  • 腾讯不愧为地表超强法务,公关迅速,热榜被撤,但黑料永远忘不了

    腾讯不愧为地表超强法务,公关迅速,热榜被撤,但黑料永远忘不了 哈喽,大家好,我是阿乐.我们知道地表最强的法务公司肯定要说起迪士尼.但是你知道国内最强的法务是谁吗?那就是企鹅,腾讯公司.甚至还打出了南山 ...

  • 黑塞:我从来不知会如此痛苦,独自一人,孤独无你

    无你  黑塞   夜里,我的枕头凝视我 空虚得像块墓碑: 我从未想到会如此痛苦 独自一人, 不躺在你的长发中入睡.   我孤独地躺在一间死寂的屋子里, 挂灯昏黑 轻轻地伸出我的双手 去搜索你的手, 软 ...

  • 黑塞:善待世界,善待我们自身以及一切生命

    III. Allegro passionato (第三乐章 热情的快板) Jacqueline Du Pre;Johannes Brahms - 勃拉姆斯2首大提琴奏鸣曲 魏韶华|绘 生命的独语 文. ...

  • 黑塞,永不忘寻找光明

    我们歌颂科技带来的舒适生活,也因此越发贪婪:我们赞美新世界,也将承受无节制的欲望带来的噩梦.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枪声打破了黑塞的田园梦,把黑塞抛进了残酷的现实之中.浑身血污的伤兵,折腿断脚.垂 ...

  • 读完赫尔曼黑塞的语录,能让你涅槃重生,爱上一切曲折的路

    你对现在的自己满意吗?相信大多数人都是不满意的.不满意没有关系.对自己不满意,是很不错的,至少知道自己的不足.那么不喜欢现在的自己,该如何涅槃重生呢? 相信知道涅槃重生这个意思的人,他就知道一个人也只 ...

  • 黑塞:拒绝庸常的快乐

    满足,没有痛苦,过一种平淡无奇的日子,这可是件美好的事情:在这平淡无奇的日子里,痛苦和快乐都不敢大声叫喊,大家都是低声细语,踮着脚尖走路. 可惜我与众不同,这种满足我不太能够忍受,用不了很长时间我就憎 ...

  • 赫尔曼·黑塞:拜访诗人 | 西东合集

    张佩芬 译 我认识的名人不多,相识者大多是泛泛之交,我从不曾访问他们,也很少受他们影响.在青年时代,我总怀有想去晋见和接近可敬名人的愿望,但是一直无缘.因此当我在某次音乐会上,在大厅里目睹我仰慕的音乐 ...

  • 知识可以传授,但智慧不能 | 黑塞

    每天晚上,放下手机,蒙上被子, 就会觉得自己变成了一个大思想家: 我是谁,追求着什么样的生活?我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如果不是每天晚上伴随着这些深沉的问题入睡, 我的黑眼圈也不至于变成现在这样. 直到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