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子沟里骆驼石
长山峪是众山汇集、多水合流之地,其东南方向有一条重要的山谷水系,叫做碾子沟;整个沟谷里有十个自然聚落,联合组成碾子沟村。
这条绵延五华里的碾子沟并不以碾子著称,而是以沟底,也就是沟的最高处的山峰上的骆驼石而闻名。在山谷里拐过几个和缓的大弯儿以后,就能远远地仰望到高高在上的骆驼石。很像是一匹骆驼正在顺着山脊上行,再有几步就可以登顶了;不知道为什么,它停住了脚步,石化成了永恒。
这个永远处于就要登顶状态的骆驼石从远远的山谷里便能看得一清二楚、惟妙惟肖,从视觉比例上就可以说明它的巨大了。这样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长山峪这一带的山山岭岭上并非孤例,碾子沟对面的宽阔山谷里四道沟的鸡冠石,马家村后面山顶上的和尚帽子石,都是类似的地址构造。大致可以说是周围山脊和缓的山体主要是沉积岩和碎石泥土构成,流水和风化作用下,一些石质坚硬的花岗岩便被清洗裸露了出来。越是靠近山顶,这样风吹日晒雨林的风化作用越明显,裸露出来的花岗岩石块就越明确。尤其是在山脊线上,有后面的天空做背景,就成了一处处大自然的雕塑作品。
这样的天赐之物成为招徕游客的最好由头,驾车者从高速上下来,沿着窄窄的山路上行,穿过一个个古朴的村庄,到达本地养殖鳟鱼的一个温泉池塘以后,便有一处豁然开阔的停车场。停车场是村子里为了旅游者停车的方便而修建的,功德碑上有诗有文,很是自豪地讴歌着家乡景致。
据说从这个停车场步行一个半小时以后,才能最终到达在山谷里已经看得一清二楚的骆驼石。这一天因为积雪过深,所以向上走的努力只能浅尝辄止了。
与养虹鳟鱼的精瘦的汉子聊了一会儿,他善谈而热情,让人感觉他好像因为在这山谷深处寂寞久了,和来人说说话,已经成了一种享受。他指着流水汤汤的养鱼池介绍了养鱼卖鱼的诸多细节,指着院子门口整齐码放着的木头劈柴介绍了房间取暖效果,又仔细指导了倒车的路径,一再嘱咐着路上慢行、注意安全……
他的表现绝非个例。这一带村庄中的人们,世世代代都生活在可以仰望到骆驼石的角度里。无论生产生活,始终有这样一块高高在上的神袛俯瞰着。很直观地将人在干天在看的道理摆在每一个人的眼前,使信仰和敬畏等等人类健康的观念编植人心。
如果说山本身就有因为自己的庞大与崇高而来的神性,那山上的骆驼石就更因为一直成为人们视觉的焦点而自然而然得成了神之确在的直观证据。不只是碾子沟,不只是能望见骆驼石的人们,整个长山峪乃至滦平众多山系中生活着的人们,普遍都有一种热情质朴的传统,只要是走到他的家门前的陌生人,说上一两句话以后,总要诚恳地邀请人家到屋子里坐一坐,暖和暖和,喝点水,吃点饭。
这种让人感动的古风其实不仅仅是对外人,互相之间认识不认识也多以善意对待。山间道路普遍狭窄,车辆相遇,总有一方要找地方让车。谁也没有规定,但是每一方总是会主动寻找自己这一方能让开的地方,主动让行。遇到前面有行人,有羊群,有骑电动车的人,开车人也每每会减速,而不是势不可挡地鸣笛。
这种古风自然有传统的力量,但是山峦起伏流水淙淙的地理环境,尤其是这种山顶上有神袛一样的大石俯瞰着的生命状态,本身就已经是被强化以后的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的注脚了。人们从自然里获得的教化,一点也不亚于从书本和实践中获得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山地予人的慰藉和怀想的力量,着实是一种非常健康的自然力。在碾子沟、在长山峪、在滦平,在整个口外的广袤的山河之中,这种不无野性的自然力量,和昭昭其上的永恒的蓝天白云一样,已经成了人类一种极其稀缺的资源,成了我们最后的逋逃薮。
顺着山谷下行,两侧的山脊上的树行都没有了叶子,但是一个个相连在一起的树冠中的根根树枝都清晰地映照在空中,将山坡植被密集的良好情况很是直观地显现着。这种如动物鬃毛一样的冬山之状,在德国在瑞士在欧洲是一种并不罕见的常态,在我们的干涸的大地和光秃秃的山坡上却早已经难觅踪影了。现在,这么轻易地就在碾子沟长山峪的沟路里望见,审美之余还多了一份感动,感动于这里的生态环境之美好,实际上不亚于世界上任何其他的地方。
只要以后不再被所谓发展的车轮逐一碾碎,这一带对于口内广大的雾霾地区来说,就是不折不扣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