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学】若水:【一个贫穷农民的抱负】(散文)
一个贫穷农民的抱负
——回忆家史不忘初心
作者:若水
巍巍秦岭北麓,滔滔渭水之滨,位于渭南市经开区千年古寺长安观的西侧,有一个绿树环抱景色十分秀美的小村庄叫菴西村,1887年农历10月17日我的祖父张蔚堃就出生在这里。
祖父出身在一个非常贫穷的农民家庭,从小家境就十分地贫寒,那时最发愁的就是没有啥吃,老是饿肚子,那只得东挪西借吃糠咽菜呀!衣服破了补了穿,再破补了又穿,那又有什么办法呢!居住的是一举手就能摸住房檐的两间茅草房,若遇大雨,雨脚未断乱如麻,屋漏处处皆无干。尽管家境如此的穷酸可怜,但是我的祖父志向远大,他不甘于现状,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这贫苦之貌。
他从十二岁起,就开始了繁重的体力劳动,他在上面摇辘轳,母亲在下面挖土打井,母子二人齐心合力打成了一眼水井,一时在村院邻里传为美谈。推土,推粪,犁地这些最重的农活,他从来都是乐意地去干,似乎全身有使不完的劲,因为他心中升起了一个美好的梦想——摆脱贫困走向富裕。他是全村起床最早,第一个下地干活的人,施肥,灌溉,精心耕种,非常地勤劳努力,他种植的庄稼也常常让全村人竖起大拇指由衷的称赞。他非常聪明好学,虚心地把所有的农业技术都要学到手。几年后他打胡其赶马车,犁耩耙耱样样精通,扬场会使左右锨,犁沟打的眼线端。在十几亩薄田的基础上,他靠种植棉花的收入每年都置买增添一点田地,到他五十多岁的时候,四十年来辛勤劳动的汗水终于开花结果,家里的田地日就月将已经发展到了好几十亩。
据家史记载:祖父每年以种植小麦和棉花为主,另外还种植大豆、豌豆、扁豆、绿豆、谷子、荞麦、麻糜子、软糜子、红薯和油菜等。种植的蔬菜有韭菜、辣椒、茄子、豇豆、芹菜、葫芦、南瓜、黄花菜、香菜、大白菜、白萝卜、胡萝卜、冬瓜和笋瓜。五花八门种类繁多,这在当时、当地是独一无二的。我的一个姑姑说:为什么家里的人身体健康,而且张家人才辈出,我分析可能是父亲种植了这么多五花八门的蔬菜和五谷杂粮,家里人食用了富含多种维生素的缘故吧。
家史里还记载了这样一个典型事例:有一年祖父种植的棉花获得了大丰收,一天他担着一百多斤重的一担棉花,奔向渡口要去渭南县城卖个好价钱。
一望无际的田野里,谷子、糜子、大豆和玉米正在成熟,黄灿灿的金光闪亮映照着广阔的渭河滩。秋季的渭河水也涨了满满的一床,河水翻滚着土黄色的浪花,一浪逐一浪紧紧地向东奔去。望着大自然美丽的景色,他充满了喜悦和希望。船工陈撑柱是我们邻村的人,他看见我的祖父过来了急忙走到跟前说,河水太大了,只能摆渡有急事的单人。祖父只得担着棉花转身回家,再想办法。
这一夜他辗转反侧久久难以入睡。他对棉花生产太重视了,因为家里的经济收入主要靠卖棉花。卖了棉花的钱用于买针线、火柴、锅碗盆勺等日用品,还用于添置农具,置买土地扩大再生产。而棉花的大部分收入是要供养家里的十个孩子读书呀!他常说,我没有文化,我一定要让我的子孙成为文化人。他把家庭灿烂的前途全部无遗地寄托在子孙们的身上。
皎洁的月光从窗户里照了进来,已经是后半夜了;他干脆不睡了,担着棉花一步紧接一步奔向四十里远的田市镇去卖。像这样起半夜去远处卖棉花卖蔬菜的情况,对我的祖父来说是屡见不鲜。他就是如此的极能吃苦耐劳,他咬紧牙关,狠了心,就是决心要改变这贫穷的日子呀!
由于祖父长年累月的辛勤劳作,以及他对农作物合理地种植,倒茬,施肥等,他的庄稼年年都长势喜人。家里的日子从此像吃甘蔗,越过越好,吃饭和穿衣已经达到了完全可以自给的程度,要遇丰年粮食还有些结余呢!那时家里吃的清油也不用买了,全是用自家产的棉花籽和油菜籽去油坊兑换。
祖父主要从事施肥,耕地,播种,收割和喂养牲畜等较重的体力劳动,他除了每年正月初一到初五的五天时间走走亲戚,再就是下雨下雪天之外,其它时间都在田间干活。在祖父的带领下,全家男女老少都积极参加劳动。家里的妇女们则主要从事棉花和蔬菜的田间管理,以及纺织,缝纫,做饭和抚育孩子等一些家务活。
我的姑姑说:1930年至1950年的时候家里要供养十个人读书:张克成、克建、沅君、少君、文慧、文瀚、文海,文浓、文鸿和我祖母娘家的侄子许交农。在经济落后的旧中国,一个家庭同时供养这么多的孩子读书实属少见的人家,这种对文化如此重视的精神难能可贵。
1950年以后祖父又要同时供养八个孙子:文昭、文澎、文窈、文俊、文贤、文赦、文潮和文湧从小学到大学的读书。尽管当时有几个孩子因家里实在拿不出钱,而暂时休学一学期,但最终祖父没有让一个孩子失学。家里先后一共有十八人读书呀!我的祖父张蔚堃以非凡的气魄和卓越的远见,在几十年的艰苦岁月里不管有多艰难,都能始终如一的坚持供养子孙读书,一个也没有落下来,从而创造了比金子还要宝贵的文化精神财富。这也是陕西省关中地区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重视文化教育的一个典型啊!
祖父虽然文化不多,但是他知书达理,非常善良厚诚。他对下辈要求非常严格,但从来不打骂子孙;对待父母兄长非常尊敬,日子再艰难,都要想办法给父亲一点零花钱。据家史记载,他对父亲孝顺到了无可挑剔的程度,他从不在长辈面前高声说话,日常生活也不让父亲受半点委屈,吃穿,生病他时刻关心,遇到辛市、龙背、上涨渡镇集会,他都要赶去为父亲买点肉吃。日寇侵略中国已经威胁到了陕西,经常对西安、渭南不分昼夜地狂轰滥炸,照明弹在夜晚扔到了渭南县城,距城十里的菴西村如同白昼,男女老少从夜梦中惊醒非常恐慌,而这时他最先想到的是保护年迈的父亲,把父亲和部分妇孺转移到汉中市去避难,离家时他在父亲房子外边默默地流泪。
祖父的慈祥善良是当地闻名的。他的日子过好了,村院邻里来向他借粮食,借农具,借牲畜,借日用品他从不拒绝;有借无还的也有的是,可是他从不讨要,因此乡邻纷纷赞扬他待人宽厚。乡邻还赞誉他的家庭是文化家庭,那是说他的后裔中大部分都是大学文化;又赞誉他是三长之父,那是说他虽然是一个贫穷的农民,但是他培养了三个优秀的儿子,分别成为县长、校长和铁路车务段段长。
我的祖父通过毕生的艰苦创业终于实现了自己远大的志向——摆脱贫困走向富裕;而且他培养了十八个子孙完成了学业,他的精神生活更是富有的。这不也正是中国千千万万个农民奋发图强“敢叫日月换新天”的一个缩影吗?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作者:若水,原名张赦,陕西渭南市人,中共党员,中学语文教师。
招 聘 启 事
三秦文学因平台发展需要,急需招聘平台编辑两名,平台宣传策划一名。要求:有一定文字功底,熟练操作电脑,有公众平台编辑经验者优先。
另,平台近期将开通写作讲座,诚邀有志之士加盟。
有意者请加主编微信(15705450195)联系。
三秦有你更精彩
《三秦文学》期待你的加入!
三秦文学投稿须知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
多投有风险,投前需谨慎
坚决支持原创,打击一稿多投
其他公众号转载,需本公众号授权
若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1、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投稿即默认授权发表,题材不限。要求500字以上,以WORD附件形式发至投稿邮箱,并附上作者简介及照片,文责自负。
2、投稿邮箱:sanqinwenxue@163.com。投稿后请关注《三秦文学》公众号,并加主编微信(15705450195),以便稿酬发放。
3、本平台读者赞赏功能中,赞赏金额的一半作为作者的稿费归作者所有,一半作为平台运营费用,赞赏低于五元者不予发放,稿费于微信平台发放后三日内发放。
4、您的投稿一周内没有采用,请另投它处。
三秦宗旨: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
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
总顾问:边士刚
顾 问:白忠德 罗旭初 孙德科
朿宝荣 李爱霞 胡遵远
顾盛杉
策 划:李书忠 任武德
平台讲师:方天
主 编:鱼儿姐姐
副主编:徐萱波 杨洪民
编 委:守 望 吴亚妮 崔启昌
李华磊 王发茂 谷 雷
余 晨 慧 子 米兰花
姜建洲 毕廷娟 鱼 鹏
平台主播:梦锁清秋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