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照煦:《筢松毛》(散文)
筢松毛
柴米油盐酱醋茶,除却神仙少不了。
孝弟忠信礼义廉,没有铜钱可做来。
“柴米油盐”是生活的必需品。“开门四件事,柴米油盐四个字。”老百姓总结多么精粹啊!但这四个字中人们把柴放在首位,足见其重要。
人类从200万年前从柴火的控制,烹调的发明,将茹毛饮血的祖先走向文明的人类,正是柴起着重要作用。生火做饭离不开柴火,社会的进步也离不开柴火……
上世纪中期前,在那土地贫瘠、物质匮乏的山村,是个缺电无煤的年代,山村没得柴烧是无法生活的。就像我家吧!兄妹多、食口重,用土砖块砌成的三眼灶有火车头那么长。灶台的一边靠着墙,靠墙焐猪食的铁锅二尺八,中间烧饭的铁锅二尺四,靠边炒菜的铁锅二尺。三只锅之间安装着两个汤罐,汤罐是借烧锅煮饭的时候两边的旺火将汤罐里的水加热,作洗碗、洗脸、洗脚等日常生活用的热水。一天三餐饭,加上焐猪食不知要烧掉多少柴。那焐猪食可要花大量的柴啊!二尺八大锅,边上还要加一个竹篾箍成半尺高锅圈,以增加锅的容量。锅里放着切碎的芋艿梗,番薯藤、青菜……生猪青饲料堆得像小山似的,根本无法盖锅盖,灶膛里不断的添柴,使通天的青生饲料的体积慢慢缩小、煮熟,然后拌上精饲料,盖上大锅盖。一天不但需要好几捆柴,还得利用烧后剩下的火才使猪食焖透。猪食加上剩饭,洗碗水、淘米水拌上米糠喂猪。指望肥猪“日日重千斤,夜夜重万两。”因为农家养猪既为栏肥,更为经济收入,因为在当时养猪是农家的重要经济来源。所以有的人家一天烧三餐饭、焐猪食一个家庭妇女忙的不亦乐乎,烟囱整天冒着烟。这样一天要烧柴起码也得几百斤!你算算一年365天烧掉的柴您能够计算吗?
哪个时期山村的乡规民约大令,“封山育林”,树木一律不准下山,柴草是可以自由砍的,但在柴担里面夹上树木,一旦发现也要受到处罚——罚款。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人们起早摸黑利用一切时间砍柴。当时的山上除了松树、杉树林外,山上光秃秃的,连蚂蚁爬过去远远也看得见。但人们还是翻山越岭,带着冷饭去砍柴……
进入冬季以后,该是松树枝上松毛新陈代谢的时刻了。于是浙江一带就出现了一种筢松毛活计。我也曾跟着姐姐上山筢过松毛。
筢松毛的工具竹筢:它有十几条一厘米宽,四十厘米长的竹条,一头熨成弯弯的,纸扇形铺开并用竹篾固定,在下头扎在一起并缚上两米多长的竹竿而成;篰篮:它似箩筐差不多大,是有一米左右高的竹篓,前面按肩膀的宽度并排上下扣上两根带子算作背带。寒冬的中午,大地在微弱的阳光照耀下,气温稍有升高,我们肩背篰篮,(篰蓝里还放着把柴刀)手握竹筢翻山越岭,来到松树林中,此时只见林中的地上一片金黄色。于是选择松毛较厚的地方停下来,先用柴刀清除荆棘等阻拦物,然后用竹筢将松毛筢成一堆堆。眼看着已经筢得差不多了。就一抱一抱的把松毛装进篰篮里,并压实,有的小孩甚至爬到篰蓝里面脚踩更实。接着上面再加上一些作为帽头,有的力气大的上面还加上一大捆。然后铺些松枝用绳子捆结实,防止松毛下山时掉下来。
松毛装好了,要背起来了这是筢松毛最难的一刻,因为一篰蓝松毛近百斤,要想坐在地上背起来,可想而知没点实力是站不起来的。此时小伙伴们是友好的,有人先在篰篮后面提起来帮您背起来,让您背到高一级能放下又能站起来的地方,然后回来再来帮他。等到大家从山凹、山岗下来欢乐的聚集在歇力处。
看看时间还早,孩子们想轻松一下,可此时山上的野果是很难找到的。大家正无奈之时,突然不知谁喊了一声:“看!松毛糖!”大家往他指的方向一看,果然不远处的松树林上出现了白花花的一片。原来这是野蜂停留过的松树上把松毛也染上蜜了,在严寒中竟结成了一粒粒,一块块的冰蜜块。于是孩子们争先恐后的爬上松树,有些折折松枝的,有的用筢竿敲,大家边玩边往嘴里塞,这松毛糖果真鲜甜提神,在当时食物匮乏的情况下可也算是上等美味了。大家闹了一阵子,有的还带了一把去孝敬奶奶、爷爷,逗乐弟弟、妹妹呢!就这样大家快快乐乐的背起篰篮上路了。在路上停息的地方也一定的,那地方必定要高一级,让人们既能坐得下,又能站得起来。停息的目的一是休息一会松口气;二是等待落在后面的伙伴。就这样大家高高兴兴,欢欢乐乐的把一篰篮松毛背到家里。
在我的儿时,“柴米油盐”是头等大事,那时的各家住房虽然紧张,但都设有柴堆、柴楼、柴房与粮食的粮囤一样有个专用的地方,因为它是农家不可缺少的……随着社会飞速发展,至今这些无论在山区、农舍已经很少看到了。因为农家用柴烧饭已经越来越少了,大多农户已经用上了煤气灶,沼气池等,同时电器也进了厨房:电饭煲、电炖锅、电炒锅……取代了烟囱、烟熏火燎,留下的是省时、便捷,节能环保。
昔日备受人们青睐的柴草现在没得去处,成了“满目青山绿油油,游人赏后乐悠悠。”
灶中沧桑几十年,梦里依稀筢松毛。
天变地变人生变,满目青山多风光。
当我漫步在家乡的土地上,望着昔日劳作过的山峦,满目青山闪碧光,鸟语花香人舒畅。与昔日的小伙伴,如今的化甲老人聊起筢松毛的往事,想起那生火起灶后的满脸黑灰,想起柴火在灶膛熊熊燃烧散发出炽烈光芒,似乎又回到了袅袅炊烟里锅巴粥的香味。想起家庭燃料的变迁,听起乡亲淳朴、憨厚的话语,感叹今日的好日子,我会心的笑了!
配图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许照煦 笔名 许照宇 高级教师 从事教育工作 2000年开始创作 《我的散文》第一卷、中、短篇小说《毛囡》、《逃亡地主的生还》、《选对了夫家嫁错了郎》、《府奶奶》、《阿福让妻》等已出版 在县级 省级 国家级获奖作品上百篇,并在各种杂志、报刊上发表。中国国际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现代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小说学会会员 中国大众文学学会会员 上海文艺网签约作家 山东散文学会会员 金华市作家协会会员 浦江作家协会会员
三秦文学投稿须知
1、投稿必须原创且首发,题材不限。要求500字以上,以WORD附件形式发至投稿邮箱,并附上作者简介及照片,文责自负。
2、投稿邮箱:sanqinwenxue@163.com。投稿后请关注《三秦文学》公众号,并加主编微信(15705450195),以便稿酬发放。
3、本平台读者赞赏功能中,赞赏金额的一半作为作者的稿费归作者所有,一半作为平台运营费用,赞赏低于五元者不予发放,稿费于微信平台发放后三日内发放。
4、您的投稿一周内没有采用,请另投它处。
三秦宗旨:
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
总顾问:边士刚
顾 问: 白忠德 罗旭初 孙德科
朿宝荣 李爱霞 胡遵远
策 划: 李书忠
主 编: 鱼儿姐姐
副主编: 徐萱波 杨洪民
编 委: 守 望 康开瑜 吴亚妮
刘庆勇 李华磊 任武德
王发茂 谷 雷 余 晨
韩天瑞 梦锁清秋 米兰花
姜建洲 毕廷娟
本期编辑: 余 晨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