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学周末特刊】鹏 鸣:【百年孤独:魔幻的天空】(评论)

◆◆
《百年孤独》:魔幻的天空
◆◆

文/鹏  鸣

编辑

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在40岁以前虽然发表了很多文学作品,但都没有收到读者与文评家的关注,于是他决定孤注一掷,破釜沉舟,搬到一个小镇。靠妻子变卖家产过日子,他专心致志地写了三年,方写成一书,书稿写成之后,却连寄书稿的邮费都没有,最后只好把打字机也卖了,才将书稿寄到各大出版社,但都被出版社冷酷无情地退了回来。加西亚·马尔克斯伤心绝望至极准备把书稿烧掉,贤惠的妻子拦住了他,把它寄给了一家小出版社。这家小出版社的女主编看完书稿立刻约见了他,说印1000本试试,加西亚·马尔克斯有些担心,说印500本吧,女主编思考了一下冒着风险印了1000本,结果书一上市,一个星期内被一抢而空,这个小出版社连续加印了10次,轰动了全世界,此书仅在南美就发行了250万册。后来,加西亚·马尔克斯还凭借此书荣获了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之后,他已经成为当代世界文坛上众目所瞩的风云人物,作品受到全世界普遍的欢迎。它被译成30多种文字出版,印数达1000万册。欧美一些电影公司都想把这部作品搬上银幕,纷纷向作者索要拍片权。

本书就是《百年孤独》。《百年孤独》的故事发生在马孔多(这是作家多次写过的地方),描写了布恩蒂亚家族六代人的历史。第一代何塞·阿卡蒂奥与他的表妹乌苏拉私自结婚,离家出走,来到了马孔多,带着一批人垦荒耕种,过着安居乐业的日子。后来,大批外来移民迁来,外国资本侵入,政府派来镇长,布恩蒂亚家族和马孔多人便灾难不绝。他们第六代生下了一个长着猪尾巴的婴儿,全世界的蚂蚁一起出动,把婴儿拖进了蚁穴。马孔多也被一阵飓风刮得无影无踪。

这是一个充满神奇与狂欢的故事,是现实世界及其困境、迷信的一面镜子。但它也是一个充满虚构的世界,吸引每一个读者步入令人浮想联翩的幻境。这部作品采取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把现实和幻想、直叙和讽喻、写实和夸张结合起来,加上《圣经》和印第安人的一些神话和传说故事,无异绘出了“一幅巨型壁画”,但却再现了活生生的现实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根据拉丁美洲血淋淋的历史事实,凭借自己丰富的想象,描绘出了神话一般奇妙的世界:从小镇马孔多的建立、发展直到毁灭的百年历程中,揭示出拉丁美洲人生存的现状,所有落后的国民性以及生存延续的历史性,并将其浓缩在一个家庭里,使其成为一幅民族的缩影。

拉丁美洲是一块神迷的大陆:神迷莫测的大自然、历史悠久的古代神话、原始古朴的印第安习俗、混杂的种族和宗教、偏僻落后的乡村生活、现代时髦的都市文明以及激烈动荡的政局,所有这些因素都巧妙地混合在一起,梦幻的历史与神奇的现实巧妙地融为一体。正是这种神奇的不可信的现实,让拉丁美洲出于孤独的氛围之中。

《百年孤独》的核心主题就是揭示这种“孤独”。《百年孤独》里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布恩蒂亚家族的孤独者们。孤独成了这个家族的徽记,如同他们血液中固有的冒险、冲动、勇敢和不屈,还有遗传的高高的颧骨以及骨子里隐藏至深的乱伦渴望。这种孤独是对世界本体的一种凄凉的绝望,是低贱的,卑微的,有一种浓灰色的压抑感,有着一种惨淡的幽默。这是一种绝顶的忧郁,无可逃遁甚至无法减轻。让我们在惊异中,慢慢感受他们的悲怆和荒凉,在酷烈的悲剧力撞击下,灵魂战栗不已。可以说加西亚·马尔克斯揭示了人类一种基本的情感体验——孤独。在他的小说中充满了关于孤独的暗示,孤独成为整个小说的气氛。在他看来,孤独不仅仅是一种情绪,更是人类的一种生存状态。

《百年孤独》以对孤独内涵的剖析,对造成孤独原因的揭示体现了拉丁美洲民族精神的实质。在他的小说中孤独是作为一种社会性的精神特征来反映的。马尔克斯实际上是从拉丁美洲地缘政治学角度来反思整个拉美。在他的笔下,马孔多实际是个落后、封闭、被现代历史遗忘的边缘的后发展国家或地域的象征或缩影。磁铁、冰的发明显现代性色彩的象征。但是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马孔多的命运,统治马孔多的仍是具有魔幻和神话色彩的原始存在。

马尔克斯试图揭示一个孤独落后的大陆,但悖论恰恰隐含其中:马孔多人真正感到孤独吗?是谁赋予马孔多人以孤独感,能上升为整个拉美的孤独感吗?拉美孤独感来自何处?可以看出,这种孤独感是和整个后殖民时代和的文化理念密切相关的。

一方面,马尔克斯站在拉美民族的立场上发现民族被殖民、被奴役、最终被现代社会遗弃的宿命。另一方面,马尔克斯之所以发现这种拉美孤独也恰恰是因为站在西方现代历史的视角上。孤独感在本质上来源于“他者”——现代性的视角和眼光,西方文化的眼光。哥伦布发现了美洲也就发现了它的“孤独”。因为在他发现美洲之前,美洲土著居民无所谓孤独不孤独。因此,拉丁美洲的孤独也可看成是全球化时代后殖民地征的体现。

尼采说,孤独者有三种状态,神灵、野兽和哲学家。神灵孤独,因为他充实自立;野兽孤独,因为它桀骜不驯;而哲学家既充实自立又桀骜不驯。布恩蒂亚家族里的孤独者,正是对尼采这番话最好的诠释。

孤独如影随形,它附着在每个人身上,与之相伴的是对宿命的恐惧,对生存的绝望。书中一直充斥着那种死亡的沉重压抑。这些宿命的暗示却被那些自认为清醒的人们当作疯子的谵语和梦呓,而那些真正清醒的人从中得到的却是更加无边无际的绝望和痛苦——发现自己的孤独和苦难是不可避免,无论你是否努力去抗争都摆脱不了的绝望和痛苦。人生就是这样吗?一切的命运都没法改变?人生的意义又何在?如何才能摆脱这宿命的孤独?

克尔凯郭尔认为人以“孤独的个体”而存在,人的自由意志无法痛命运抗争,当强大的命运压抑一切,人的行为与反抗就毫无意义,所以人终生要受恐怖、忧郁和死亡阴影的笼罩。用此理论来关照马尔克斯的小说,可以看出在他不动声色的叙述中隐藏着一种深沉的悲凉和无可奈何的宿命感,但或许也正是那种孤独和宿命的感觉,让我们像着了魔一样死死被缚住。在他的充满混乱与荒谬的马孔多,在人的一片荒原的心灵世界里,在孤独中沉寂、抗争的每个人都有逃不脱的宿命的包围。这种宿命的色彩,显示出人类存在的无限荒谬。

应当指出,作家揭示出了拉丁美洲民族、个人、历史的孤独,这种孤独是有希望的孤独,孤独感中饱含爱。作家旨在对人类的孤独进行深刻的反思,从而为陷入生存困境的国家、民族找到获救之途。孤独是面对丑恶现实而采取的一种不正确的态度。它使得这个社会没有凝聚力。它不图变革,离群索居,就等于容忍客观上存在的愚昧、落后继续蔓延。他曾回答说:“孤独的反义词是团结”,“布恩蒂亚整个家族都不懂爱情,不通人道,这就是他们孤独和受挫的秘密。”作家的这种回答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这部作品的内在涵义。闭关自守使拉丁美洲长期处于落后和愚昧状态,再不打破闭塞和混乱状态,拉丁美洲就会像布恩蒂亚家族一样毁灭。必须通过人道和团结的途径,结束拉丁美洲长期以来连绵不断的落后苦难历史。他在一篇文章中指出,“爱和团结是拯救孤独的拉丁美洲的灵丹妙药”,其实,对整个人类来说,这也不是治疗我们与生俱来的孤独,走出困境的一个好处方吗?

(节选自鹏鸣世界文学研究专著《世界文学简论》一书)

文中图片作者提供

作 者 简 介

鹏鸣,1956年生,陕西白水人,著名学者,诗人,现居北京,从事专业创作与文学研究。已出版有选集、文集、文艺理论、诗歌、散文、小说、文学评论、报告文学单行本等八十多部等,总计六千余万字,其中大型爱情组诗《致情人365首》《鹏鸣情诗选》《鹏鸣纪实文学选》《鹏鸣情诗经典》《中国诗歌史略》《绝妙诗语》《世界文学简论》《帝国的诅咒》等代表性作品被翻译成多语种版本行销海内外。

三秦文学投稿须知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

多投有风险,投前需谨慎

坚决支持原创,严禁一稿多投

其他公众号转载,需本公众号授权

若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1、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投稿即默认授权发表,题材不限。要求500字以上,以WORD附件形式发至投稿邮箱,并附上作者简介及照片,文责自负。

2、投稿邮箱:sanqinwenxue@163.com。投稿后请关注《三秦文学》公众号,并加主编微信(15705450195),以便稿酬发放。

3、本平台读者赞赏功能中,赞赏金额的一半作为作者的稿费归作者所有,一半作为平台运营费用,赞赏低于五元者不予发放,稿费于微信平台发放后三日内发放。

4、由平台主播诵读的作品,赞赏发放比例为:作者30%,主播20%,余50%为平台运营费用。

5、您的投稿一周内没有采用,请另投它处。


三秦宗旨: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

                   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

总  顾  问:边士刚

顾  问: 鹏   鸣    段恭让    白忠德 

罗旭初    孙德科    朿宝荣 

李爱霞    胡遵远    顾盛杉

崔启昌

策  划:李书忠   任武德

平台讲师:方 天

平台主播:梦锁清秋   英子   王迎旭

主    编:鱼儿姐姐

副  主 编:徐萱波   杨洪民

编    委:守   望     吴亚妮    唐桂英

       李华磊    王发茂     谢   雷

       余 晨     慧 子    米兰花

       水云天  毕廷娟     刘马陵

       张云峰  王敬军     心    语

春不风度

本期编辑:鱼儿姐姐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把时间交给阅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