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 【期末复习】中的思维方式

我几乎不谈考试,相信大家也已经发现了。不过在对付考试的时候,其实也有一些好的思维方式可以用。

今年许多地区会提前放寒假,现在差不多都要进入期末阶段了,我们就来谈谈期末复习中的思维方式

其实这个话题在期中复习的时候我就在琢磨。我们家小朋友看起来有点不知道要如何组织他的复习。我就回想自己小时候是怎么做的。

我就读的中学,每到期中停课复习3天、期末1周。中考我记得也是1周吧,高考应该是10天?我也不知道其他同学都是怎么做的,大家也可以先设想一下,如果这些时间给到你,你会怎么做?

来说说我自己的做法:

❶ 首先,我会把每一门功课的框架结构整理出来。也就是说,理清楚这个学期(或半学期)学了些什么,彼此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建立一张整体性的学习内容“地图”。

如果不这样做,在复习的时候面对的就是一堆碎片,就有可能会茫然,抓不到重点,也找不到入手点。或许只能把所有碎片都看一遍,就当作已经复习过了。但这显然效果平平。

这里就要说到思维导图的运用——其实也不仅仅是思维导图(这个工具名称在我小时候还没有),而是图形化思维。把学习的内容、内容之间的关联,用图形展现出来。每一门功课,一张图。

❷ 其次,有了上述这张图之后,就可以去看:对于图上的内容,哪些是已经掌握得很好的,哪些需要再夯实一下,哪些比较薄弱。

还是拿地图来类比的话,就好像是反映出地形的高低,类似于“地形图”。然后针对不同的高度、不同情况,就可以区别对待,而不是对每块内容都平均使力。

由此就可以建立复习的日程表了。通常我的计划由2部分构成:

① 第一轮,把全部内容都扫一遍。这同时也是进一步调整“地形图”,标注出有待加强的部分。这一轮的时间计划是按照内容量来计算的,也是按照内容模块来拆分的。

② 第二轮,针对“地形图”上需要加强的部分,重点处理。这一轮在初步计划时会预留时间,到第一轮之后再做具体分配。

在强化的过程中,还会继续标注需要重点突破的部分,或者是难点、或者是薄弱部分——这部分需要第三轮、或更多轮的洗礼。

这也是我经常跟大家说的,学习就像做漆器,不是一次成型,而是多次、反复地刷漆,层层堆叠最后出来的效果最拔群。

此外,在临到考试前如果还要再看两眼,我们家小朋友就曾经跟我说,也不晓得那么一堆内容应该看点啥,反而会让自己更紧张,不如不看——当然,这也是个选择,其实我也会这样干。

不过如果真的还想再看两眼,那就是通过几轮复习最后标注出来的,需要重点突破的那点东西——如果前面步骤做到位的话,是不会太多的,足够你盯牢了看,看好了反而能让你安心下来。

以上,其实所用的都是结构化思维。把学科内容结构化,把复习的步骤结构化,把复习的层次结构化。

其中对层次的理解和处理最重要。这一步无法假手于人,因为你到底对哪些内容不熟悉,其他人都只能通过外部的凭借(比如作业或之前考试中的错题)来判断,而你自己心中应该是最清楚的。

就像全班同学里,你跟谁最谈得来,跟谁关系一般般,最清楚的人是你自己,别人都只能通过外部的观察来推测而已。

也正是因此,最有效的复习计划一定是自己做。对于年纪比较小的孩子来说,就先由家长陪伴着,手把手地教他做——目标就是养成习惯,到高年级不用再盯具体内容。

此外,咱们还是延伸开来说:图形化思维和结构化思维,不仅考试复习用得到,在其他的学习中、乃至在未来的工作中,不也用得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