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文学史之杨广
杨广少好学,喜诗文。文学初学庾信。为晋王时,与原陈朝的柳鈇、虞世南等100余人,“以师友处之”,因此也受到了南朝宫体诗的影响。杨广的诗歌吸取了南北诗风的精华,反映了时代风貌,展现了他的思想感情和政治抱负。杨广的重要贡献之一是推动形成了在唐朝大放光彩的七律体。可见,隋炀帝在诗歌格律化的道路上已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在诗歌发展史上是不可忽视的。学界认为杨广的《江都宫乐歌》便是早期的七言律诗。
隋炀帝行宫
杨广虽为北方人,所作诗篇却可雄视南方文士。南朝庾信的《乌夜啼》已具七律的形式,但在境界上、叙事上还显得粗糙。杨广的《江都宫乐歌》后人评价“形式上比庾信的《乌夜啼》更接近唐代的七律”;《夏日临江诗》已很接近唐人的五律,其中“日落沧江静,云散远山空。鹭飞林外白,莲开水上红。”对仗工整,手法娴熟;从《春江花月夜》可以看出其诗歌风格是丽而不艳,柔而不淫,有正言之风,雅语之气。《春江花月夜》题目原为陈后主所创,原诗虽已不存,但据史料推断,陈后主原作应是很艳丽的。但杨广所作的《春江花月夜》却是一首意境优美的写景诗:“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描绘了春江之上美丽的月夜景色,表现了一幅优美恬静且生机盎然的动人画面,而且气魄宏大,把江水映带星月之光,仿佛撼动天地的气势充分表现出来,极具北地粗犷、雄浑的声势。本诗意境深邃旷达,透出作者广阔的胸襟。不能不说杨广的这首《春江花月夜》对日后唐朝张若虚的同题诗《春江花月夜》产生了很大影响。
从杨广的另一首《夏日临江》亦可看出此风:夏潭荫修竹,高岸坐长枫。日落沧江静,云散远山空。鹭飞林外白,莲开水上红。逍遥有余兴,怅望情不终。
《隋书·经籍志》录《炀帝集》55卷,《全隋诗》存诗40多首。杨广的代表作品有:《春江花月夜》《野望》《饮马长城窟》《江陵女歌》。
杨广冲破南朝艳丽诗风,拓展新题材,开拓新诗风,他的诗兼具慷慨宏阔的帝王霸气和明婉清丽的文士秀气。
杨广帝王霸气多体现于乐府诗,其诗以边塞军旅题材为主,慷慨激昂,气势磅礴;其文士之秀气,是在继承南朝诗歌成就的基础上,一改南朝淫靡绮丽诗风,开拓了清丽质朴之意。杨广兵伐南陈,开大运河,寻行西域,征伐高句丽,故他的边塞军旅诗歌气魄宏浑,表现出雄姿勃发、宏阔壮丽的气概,体现了蓬勃向上、慷慨激昂的意境。
如《饮马长城窟行》:“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与齐梁的诗歌截然不同。《白马篇》:“阵移龙势动,营开虎翼张。冲冠入死地,攘臂越金汤。尘飞战鼓急,风交征旆扬。”写出了战场上激烈鏖战的淋漓气势;“本持身许国,况复武功彰。曾令千载后,流誉满旂常。”视界高远,展现了强烈的进取精神,抒发出昂扬的斗志。将南朝产生的边塞题材进一步拓展,展现其帝王霸气,隋炀帝是有作为、有成绩的。他诗歌的文士秀气方面,也能独树一帜,不落窠臼,打破南朝的“绮靡,浮荡”之风。《四时白纻歌二首》是杨广这方面诗风的重要体现。在《月夜观星诗》中,杨广还将北方诗人的慷慨意气和南方诗人的细腻情怀相结合,在同一首诗中表现出来,创造出深沉蕴藉的诗境:团团素月净,翛翛夕景清。谷泉惊暗石,松风动夜声。披夜出荆户,蹑履步山楹。欣睹明堂亮,喜见泰阶平。嘴参犹可识,牛女尚分明。更移斗柄转,夜久天河横。徘徊不能寐,参差几种情。
西安古城墙
当然,杨广承习南朝诗风,且生活淫靡奢华,他的诗中必然带有出宫体色彩,只是他能够尽其所能矫正这种淫靡无质的诗风。虽然隋炀帝也作宫体诗,但真正描绘艳情的却并不多,而相当数量的诗作是用宫题诗的题目写绚丽灿烂的自然景观。
自东汉末年以来,全国分裂数百年,阻碍了文化的交流,形成了南北方不同的诗风。在隋朝统一全国后,融合南北的诗风,进一步统一思想,是文学领域一个开创性的任务。杨广吸收南北诗风的长处,运用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他在扬州总管任内即招纳南方文士,在自己周围形成了文学集团,引导了当时诗坛的发展方向,促进了南北诗风的融合。大业三年,杨广下《劝学昭》:“今方宇宙平一,文轨攸同。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四海之中,岂无奇秀!诸在家及见入学者,若有笃志好右,耽悦典坟,学行优敏,堪膺时务,所在采访,具以名闻。”
在南北方诗风文风的融合方面,杨广也做出了贡献,为中国南北方的文化一体,为唐朝盛世文化大繁荣的产生,杨广起到了推动作用。只是杨广在中国文学发展上的贡献被他在政治上的恣意胡为所掩盖,在历史上特别是民间,隋炀帝杨广长期以“昏君、暴君”的形象存在,这也是其自身性格的缺陷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