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舍利出土经过:1960年,镇江甘露寺铁塔第七层挖出大石函
1960年,南京博物院成立了江苏文物工作队,任命梁白泉担任镇江分队的队长。
这一年,梁白泉才32岁,但南京大学地理系、历史系毕业的他,分配到南京博物院工作已经有十年了,积累了大量考古经验。
梁白泉爱读书,爱做读书笔记。在考古时他也做“考古笔记”,记录下来的事都与相关考古工具书对照,凭着这样的刻苦专研,他很快成了考古学界的专家。
他的“考古笔记”有高邮天山汉墓发掘、东阳城遗址发掘、广陵王玺的发现等等珍贵记录。其中的《镇江甘露寺古铁塔塔基发掘报告》,让这场有佛舍利出土的考古发掘震撼了全国。
今年刚好是这场考古工作后的60年,我们来回顾一下当年的发掘情况:
建国初时的甘露寺铁塔。
如今的甘露寺铁塔。
01
1960年4月,文物工作队对甘露寺铁塔塔基的修复工程开始了。
工程进行到修复塔身基础时,工作人员都很小心翼翼的开展维修工作。因为铁塔的塔身破坏严重,部分已和整体分离,工作人员相当小心的将已经断落的塔身给重新安装上去。
正当修复进展一切顺利之季,有个工作人员在清理塔基时,发现了暗藏在塔基之下的一座地宫。
这座地宫,就在距离塔基差不多三、四米的地方。经过研究,工作队决定对塔基进行发掘,这项工作共持续了10天。
塔基发掘到4.22米深度,发现土层共有七层。
第一层是黄砂土;
第二层出土了明代的“泰昌通宝”、清代“顺治通宝”各一枚、“乾隆通宝”两枚;
第三层出土了铁弹丸四枚。
到了第七层,有了惊人的发现。
梁白泉在“考古笔记”中写道:打开第七层,发现是甘露寺的“地宫”。
地宫内放了一个“大石函”,函盖上面覆了一块宋代的“润州甘露寺重瘗舍利塔记”石刻,顶上散置40枚铜钱,函盖上也有一些铜钱。
考古人员把大石函吊出,坑底显出铜钱约九百枚、残铁器六件、残铜渣一件、玻璃珠三颗、玉穿一件。
“大石函盖内有宋人刻字,函内用锦绣包着小石函两个、银函银盒两个、漆盖一个,还有许多灵骨和四百枚左右的铜钱。西面一个小石函内有银椁金棺,是瘗禅众寺舍利的;东面一个小石函内有银椁金棺,是瘗长干寺舍利的,在这个石函的东面,是一个漆盒,内盛木轴和银牌,漆盖顶上北面,是一件园银盒,内盛木函琉璃瓶舍利灵骨等,更北是方银函一件,内盛舍利。”
随着考古的深入发掘,梁白泉有了更多的发现:
大石函内放置着一些唐代的石刻,其中最重要的有唐长庆四年《李德裕重瘗长干寺阿育王塔舍利记》和太和三年《李德裕重瘗上元县禅众寺舍利记》石刻两方。
此外还有唐、宋石刻七方,都是记载唐宋重瘗舍利的经过。
《李德裕重瘗长干寺阿育王塔舍利记》中记载:“上元县长干寺阿育王塔舍利二十一粒。缘寺久荒废,以长庆甲辰岁十一月甲子,移置建初寺,分十一粒置北固山,依长干旧制造石塔,永护城镇,与此山俱。”
藏纳长干寺舍利的石函盖阴,还有宋代重痉时的四行题记:“阿育王释迦舍利十一颗,在东函并锦绣襆十重,元丰戊午岁四月八日,重瘗谨题。”
发掘物品中,还有宋代王安石弟弟王安国的一张亲手所书的毛笔题字,“保存得非常完好,非常新鲜。”
这次发掘,出土的舍利子总数共有772粒,消息传出,震动了全国。
梁白泉也因为这次考古发现而名声鹊起。
02
时光回到一甲子后的今天,我们对这些珍贵的文物有了更多的认识。
这722粒舍利,分为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和唐朝的名相李德裕有关。
唐朝长庆、大和年间,也就是公元824年和829年,当时的镇江的地方主政——润州刺史李德裕,将长干寺阿育王塔中的11颗释迦牟尼舍利,以及禅众寺旧塔基下的156颗高僧舍利,移到了北固山的甘露寺。
李德裕命工匠打造了精致的金棺银椁盛放舍利,并建造了一座石塔供奉。
唐朝时代的佛教非常盛行,李德裕虽是名相,也受到了不少佛教信仰的影响。
他从长干寺和禅众寺请来舍利,在甘露寺中重新瘗埋供奉,一是感念唐穆宗的皇恩,为去世的唐穆宗造冥福;同时亦是祈求国泰民安,恳请佛祖护佑润州百姓。
他一共埋下了160多颗舍利,和他一片对大唐帝国的忠心。
后人将这座石塔,称之为“卫公塔”以纪念李德裕。
另外六百多颗舍利,则是记录在另一个刻石上的故事了:
据另一方刻石记载:唐朝末期,甘露寺石塔因一场大火倒塌了,建造石塔的地方成为一片废墟,而位于塔下的地宫,时间一久亦被人们遗忘。
到了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甘露寺的当家和尚决定在此处修建寺庙,挖掘地基时,发现了地宫以及瘗埋于地宫中的舍利。
当家和尚没有大肆张扬,他低调的为舍利多加了一层石函,又把发现舍利以及李德裕从长干寺移来舍利的过程,再次镌刻在石碑上,连同自己平生收集的605颗舍利,一同深深埋入地下。
他在原来建造石塔的位置,修建了精美的九层铁塔。
铁塔的每一层塔身,都有东西南北四个门,每个门额上又铸成七尊佛像并列。门旁两个弟子,头上各有一个飘飘欲飞的赤脚飞天。
阑额之上又有九尊菩萨,东南面刻着“国界安宁”、“法轮常转”两行魏碑体字,记录着建造者对佛的敬仰和虔诚。
历经宋元明清的大风、海啸、雷电等自然侵袭,这座宝塔在遭受了屡次袭击后,只剩了了最底下的三层,经过多次修复,这座铁塔变为了七级。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铁塔差一点被英国人拖走,如果不是太沉重,英国人就将这尊宝塔搬上了战舰。
同治、光绪年间,铁塔遭受了两次雷电的袭击,毁去了上部五层。
这座宝塔的塔身再一次倒在了土地之上。经过多次的破坏与维修,这座宝塔已经没有了原来的样貌,而且在岁月的蹉跎之下,它的塔身也变得尤为沧桑。
直到光绪年间,铁塔遭雷击毁去上部五层。
历经了风、雨、雷、电千年洗礼的甘露寺铁塔,只剩下应有的玄秘和高超。
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将铁塔修复好。
最后提一下那11颗释迦牟尼舍利的故事。
释迦牟尼舍利是李德裕从长干寺中取来的,但为什么存放释迦牟尼舍利的石函上,刻有“阿育王塔舍利”字样?
镇江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据历史记载,统一印度的孔雀王朝第三代君主阿育王对佛教传播作出巨大贡献,他造了84000座供奉佛祖舍利的舍利塔(高仅几十厘米)送往世界各国,其中传到我国的有19座,人们称这些佛舍利塔为阿育王塔。
这11颗珍贵的释迦牟尼舍利子现藏镇江博物馆,仍然莹润光泽,如同白玉。
而我们回顾60年前这一次轰动全国的考古大发现时,当金棺银椁出土的那一刻,带给世人的震撼和激动,直到现在都仿佛历历在目。
分享:
看这些镇江的记忆,却已淹没在光阴里!
挖掘镇江的文化,让它成为镇江的一张名片,
请帮忙右下角点个在看,并给我个留言。
如感兴趣,您关注一下“镇江风情”这个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