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学】贺测亮:【笑看古城柳依依】(散文)
点击蓝字关注👉三秦文学
不忘初心 梦在三秦
笑看古城柳依依
文/贺测亮
生活在古长安城下的臣民,一定对柳树并不陌生,那关中八景之一的灞柳风雪,令人记忆犹新。因而,我对柳树情有独钟,喜欢飘飘洒洒的柳枝,那翠绿的身影,轻盈的舞姿,柔美的身段,让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一年四季,我总要屡次到灞桥和曲江池走走,看看柳堤,过过柳桥,穿穿柳荫,牵牵柳丝,摸摸柳叶,“杨柳郁氤氲,金堤总翠氛”,这些,都源于古城这块风水宝地,让我与柳结缘。
千年古都,唐风宋雨,咏柳绝唱,佳话传承。漫步长安古城,脚下处处铺满了颂柳美诗,轻吟浅唱,醉到屏息。古时,灞水两岸多植柳树,每年到春天,绿柳覆荫,柳絮漫天,随风飘扬,恰似春日里的一场雪,盛况极美,形成关中一大景——灞柳风雪。“一树春风千万枝,嫩如金色软如丝”。城郊野外,河湖堤畔,到处可以看到柳树成荫,引来无数文人骚客,赏柳咏柳,留下了华丽诗篇。
大地回春柳先知,丝丝嫩芽爬枝头。春天来了,柳树发芽了,它披着绿衣,向人们招手致意。柳树有着顽强的生命力,遇水土便生长,染春意便吐翠。随便将一截柳枝插在岸边,就会茁壮成长,用不了多久,就会成为一片绿荫。有道是,有心栽花花不红,无心插柳柳成荫。“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云锁嫩黄烟柳细,风吹红蒂雪梅残”,那柳绿柳意,总能让人惬意蒙萌生。
柳富情感,折柳送亲。在我国的古代,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折柳”一词寓含“惜别怀远”之意,最早见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代把柳树称小杨或杨柳,因“柳”与“留”谐音,可以表示挽留之意。送别时折枝赠柳,意为依依不舍。在今天,这种情景恐已失传,只限于富有诗情画意的微信段子之间吧。现在人们都有手机,通话视频十分方便,但那种折柳送亲的情怀,盼望亲人早归的心态,却与古人不差上下。
柳树是谦谦君子,能屈能伸。它弯得下腰,俯得下首,身段柔软,和蔼可亲,任由抚摸摇曳。它不惧暴风骤雨,经得起风吹雨打,姿态依旧。人生如柳,享得了春光,经得了风霜,受得了锤打,耐得了寂寞。
柳下传情,爱心携手。“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年轻人在柳荫下漫步,手持柳枝,轻声慢语,谈情说爱,那随风摇曳的柳枝,犹如细腰美女,婀娜多姿,别有一番浪漫在心头。时常可以看到,美女手牵柳丝,婉尔一笑,摄影留念,让靓丽与翠柳在此定格。人们形容女性眉毛很美时,也常用“柳叶眉”来表达。“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古代情人惜别,欲用柳丝相牵,情意绵绵,溢于言表。
灞柳依依,渭水泱泱,绿水青山,盛世太平,国泰民安,正如毛泽东主席诗词所言,“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END
招生简章
贺测亮,大秦关中人,有从军经历,已退休。闲暇之余,偶尔学写诗文,聊以自慰。
三秦文学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