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要有意沉胯无意沉肩
练太极拳对控制血压有好处,是因为太极拳是柔和的有氧运动,通过心静体松的行拳,有利于内气下沉,形成胸空腹实的状态,这是练对太极拳产生的效果。这样有利于养心,促使血压下降,控制血压升高。但是,如果练拳时手位高或是端肩,内气控制不好,就会让内气上浮,横气填胸,造成胸闷憋气,不利于血压下降。如果练拳使用拙力僵劲,就可能让内气上顶到头,气充大脑,正如成语“怒发冲冠”那样,造成血压升高。功夫越大,内气越足,反越危险,可能造成脑出血,危及生命。
胯的位置和生理结构
胯指的是人体腰与两腿之间的部位。胯在练太极拳中起着重要作用,有“传腰不传胯”的说法。人体有左右两个胯骨,也叫髋骨。人们所说的骨盆是由左右髋骨与骶骨通过韧带构成的。人在婴儿阶段骨盆关节松活,随年龄增长,韧带开始发紧。我们练太极拳就是追求返璞归真,要把骨盆关节练松活,使两髋骨与骶骨感觉离股,骶骨下坠,使两胯骨松活富有弹性,发劲时抖弹,带动全身整劲抖动。
有意沉胯易内气下沉
沉胯指的是两胯向下松沉,也就是松腰下坠,是塌腰向下的延续,能使尾闾下垂。怎样操作沉胯呢?练拳时要意念在先,引领胯骨下沉,把腰椎的自然弯曲拉伸为垂直状态。这样一来,上身就会放松,带动肩部自然松沉,使得手臂运行松活不着拙力,这通常叫“上轻”。同时,由于上身放松,使上身的重量压在髋骨上,逼迫骶骨和髂骨关节松开,这要求有足够的内劲来承受上身的重量,下盘要稳,托住上身,这叫“下实”。下实要求两腿弯曲成弓,并且两腿弓要稳固,不能左右上下悠动。沉胯并不是下蹲,下蹲是练太极拳的弊病,是卸劲,易伤膝。常常有人问我,怎样让拳架低下来呢?练太极拳不要下蹲,不要为显功夫而故意下蹲,那样自欺欺人。太极拳练的好,不在于拳架的高低,而在于拳架的'含金量”,也就是拳内要含有内劲,要有功力。如果非要让拳架低下来,那也不是蹲,而是通过沉肩、沉气、沉胯,在腿弓不变的情况下,逼开内胯,开胯圆裆,让拳架低下来。当胯下沉后,肩也会下沉,行拳走架必是“上轻下实”,在这种状态下,心态坦然,内气就会下沉,有利于血压下降,能控制高血压。
无意沉肩是真松沉
练太极拳讲究'沉肩”,但沉肩是无意的,是靠松胯、沉胯、塌腰,沉拉脊柱,形成的两肩膀松掉,自然形成的沉肩。这样沉肩是松开肩关节,使两臂松沉,如肩关节脱臼,有利于内气下沉丹田。这是真沉。而沉肩不能有意使劲沉肩头子,有意会使肩反而发紧,脖子僵硬,引内气上行,气顶大脑,使血压升高,不利于养生,甚至造成脑出血。
沉肩做的不好,要么是下盘不稳造成的,要么是用力耸肩造成的。有的人行拳为求低架,故意下蹲,裆内形不成合劲,下盘不稳,托不住上身,如同建筑物基础不牢,就会使心情紧张,内气上浮,肩沉不下来。有的人不懂得发劲起于脚,节节往上贯穿,而是在脚下无力的情况下,单纯用肩发力,空中楼阁,形成耸肩乱抖,身体乱晃。这种情况下,内气不会下沉,达不到养生效果,实用威力也不大。其实《太极拳论》早规定了:“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
总之,练太极拳要有益于身心健康,要实现这个目的,就要科学地去练。要想通过练太极拳在一定程度控制血压,就练内气下沉,要想让控制住的血压不反弹,就要控制内气不要上浮充脑。这就必须做到“有意沉胯,无意沉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