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学】何才华:【难忘的家访之路】(散文)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三秦,梦盛开的地方
难忘的家访之路
文/何才华
还是去年快放暑假的时候,我们就相约去家访,但由于暑期培训和天气不好的原因,一直等到7月20日,我和学校的王梦云老师才有机会去看看我们结对帮扶的贫困学生和留守儿童。
我们将要去家访的地方是石泉县曾溪镇兴隆村的大山深处。吃罢中午饭我们找了一辆出租车把我们送到了兴隆村山顶上的公路尽头,剩下的路和原始森林差不了多少,得靠我们自己步行才能到达。
在山顶上思索了一会儿,我们打算先去王老师帮扶的学生小琴家,她家住在山顶上,四周都是密林,我几年前去过一次,知道大至的方向。于是我们便钻进了密林里的小路,向小琴家走去。
由于刚刚下过一场雨,路面有些湿滑,有几处地方被牛群踩得一片泥泞,根本无法通过,只有抓住路边的树枝才能勉强过去,所幸王老师虽是女性,但很泼辣,基本上没有让我拉一下,还时时叮嘱我要小心走。
当快要到小琴家的时候,我们在山顶上的密林里迷路了,因为大树挡住了我们的视线,无法辨别方向,有几条小路我们不知道走哪条?正在这时候,小琴的爷爷打来了电话说来接我们,但我们始终不知道对方在哪儿?根本看不见。还是王老师年轻聪明,她说让我站在高一点的地方和对方喊话,这一招真灵,我爬到山顶上大声喊,对方果然听见了,马上回应,于是,我们循着声音终于走出了密林。
道路虽难走,但有趣的是,密林里野生蘑菇却特别多,我们边走边拾野蘑菇,好多种我都认识,美极了,这给我们的艰辛家访之路增添了不少乐趣,遗憾的是我们都没有准备袋子,拾的蘑菇都放在路边,返回时走了另一条近道,只好丢掉那些难得的野味。
快到小琴家了,老远就看见她站在院坝边上,迎接我们的到来。这是一个聪明的女孩子,各科成绩都不错,尤其是体育方面特别优秀,参加县运动会时拿过很多次奖,但她妈妈生下她不久因为受不了如此恶劣的环境就离开了这个家,留下小琴姐弟俩成了没妈的孩子。刚坐下来,她爷爷就急切地问我们:“王老师,孩子在学校里学习是不是不好啊,”噢,原来他是误以为我们来找麻烦的。王老师马上回答:“放心吧,你孙女儿在学校里表现一直很好,又懂事,又听话,上课时都认真听讲,成绩也不错。”王老师的一席话打消了孩子爷爷的顾虑。
与小琴家长闲谈时,她一直站在旁边,她奶奶介绍说她们忙的时候小小年纪的孩子还可以帮他们做饭。王老师夸奖道:“你真是个勤快又懂事的孩子。”只见她不好意思地笑了。从孩子奶奶的口中得知,姐妹俩原来是在外地出生的,因为爸爸妈妈在外地打工认识的,由于孩子的户口问题,所以就把她们带回老家上学,爸爸妈妈仍然外出务工,把他们姐弟留在家里,妈妈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了。虽然他们两个老人辛苦劳作的收入可以自保,但要供两个人上学,日子过得还是很艰辛。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小小琴显得比其他孩子懂事得多。
在小琴家待了大约1时,由于还要到我帮扶的贫困学生小浩家里去家访,所以我们对她稍作要求后便匆匆告辞了,小琴和她奶奶目送我们很远,我突然深感内疚,觉得对学生的关爱还不够……
接着我们又一段大约两公里的很陡很陡的林间小道,到了我结对帮扶的学生小浩家里,他是一个性格活泼好动的男生,爱说爱笑。他也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爸爸妈妈已经离婚几年了,爸爸在外面务工,几年来他一直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奶奶年级大了,爷爷又受过伤,身体差,家庭还是比较困难的。由于爸爸妈妈没在身边教育,小浩从小习惯就有点差,但今年上学期进步很大。
到家后在与他爷爷的谈话中,我们了解到他在家除了爱看电视,还是比较听话的,我们看了一下他假期作业的完成情况,讲解了一些他不会做的作业,稍作休整我们便离开他家,踏上了返程之路。
家访,作为联系家庭与学校的一条纽带,它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桥梁。通过家访能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学习和生活的情况及思想动态,使每一个学生在校外继续享受学校给予的关爱。而教师通过耐心倾听家长的反馈和建议,不仅能获得家长对学校、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绝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复杂的任务。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道德的基础上,而家庭教育是一门培养人的科学。”
通过家访,我们一次次走进学生家庭,一次次走入学生心灵,打开的是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千千结,架起的是学校沟通的“希望桥”。家访虽然也苦,也累,但每当感受到家长的认可,看到学生的进步,心里却甜透了。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
三秦宗旨: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