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羽︱善入心 福自来——浅悟《了凡四训》
点击上方“窗外的白杨”关注我们,一起分享精彩人生~
编者按
今年3月5日,平台推送了作者了凡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还是“命自我求》的文章,该文发布后,引起广泛热议,一时好评如潮,今天这篇文章就是受此影响,写得另一篇优秀读书心得。
善入心 福自来——浅悟《了凡四训》
先前,友人在平台上发表了推荐《了凡四训》的文章,一句“是命中注定,还是命自我求”的设问一下子勾出好奇心,加之儒释道众家智慧的介绍,遂心向往之,借来阅读一番。
先说一个插曲,借阅之际,我在朋友圈也转发了这篇荐书文章,表姐看到标题就惊呼,不会是要遁入空门的节奏吧?这可能是该书最易应引起误会的地方了,既有“了凡”字样,又有禅师云云,且常并入佛经同卖,难免误以为是劝人“了却凡尘”之意。其实,用一句话来概括全书,可以看作“了却凡命”的意思,即突破天命的限定。
《了凡四训》为明代袁表所著,是一本融通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善书,原书分为四篇,即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其思想精华是“命自我立,福自己求”。对今人而言,要管窥其理,先要选好白话译本。市面上,精装、礼装、平装、套装等有十多种版本,我读到的是百花文艺出版社所编古书今读书系(套装)中的单册译本。
2
《立命之学》是本书第一篇,记述了孔道人以奇门遁甲算定袁表一生,一一被验证后,令作者以为一生命运皆由天定;后来在云谷禅师的帮助下,明白了“命自我立,福自己求”;即开始勉力行善,并认为天命由此被改变。窃以为,该篇是本书立意的重心。最核心处在于“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的论述。这个论述由袁表与云谷禅师的交谈中引出,原文即有多处引用典籍,因而也是全书最难领会的地方。我所读译本,不知是作者水平有限还是为了保持译文风格一致,解释的非常生硬,以至于我不得不查阅孟子原文帮助理解。
孟子本意,“夭寿不二”,是不要把夭折与长寿看的有什么分别。凡夫所以认为夭折与长寿很不同,认为这是两个极端,这是因为凡夫有执著心、分别心、妄想心。当我们不执著不妄想时才能领悟到夭(短命)与寿(长寿)没有什么差别。“修身以俟之”,即要改掉缺点和自身不足,以没有一丝一毫觊觎及非分妄念的心态来等待。如此这般,我们的善行和福报,自然可以改变天命。整个意思的重点在于不要有执著心、分别心、妄想心,要修身、要正念,告诉我们天命可改,不要消极待命。
这里的“不二”有多重含义,有些地方直接解释为“独一无二”是不恰当的。对这类国学或佛学概念,必须放到整个内涵背景中去领悟,而不能仅仅从字面上理解。它寓意世间万物虽千差万别,但在修炼到最高境界的佛家眼中,这些差别都是相对而论,其实没有什么不同。也正是因为到了最高境界才能参透万物无差别,所以也可视“不二”为独一无二的道法了。说到底,这里的“不二”是前提和基础,只有把所有的分别与执着都放下,以平等心、清净心面对当下和现前,修好“身、口、意”三业,我们的命运就可以改变了。
3
第二篇为《改过之法》,介绍了三种修身的途径、关键点和最上等境界,即以发起“耻心、畏心、勇心”来改正缺点,把握住时刻保持“正念”这个关键点,达到“治心”的最上等境界,这样才能达到恶念刚一萌动就能省觉,一省觉就自然消失的状态。《积善之方》的篇幅最长,先是举了10个例子,都是行善后得到福报的故事。剖析了行善有真假、端曲、阴阳、是非、偏正、半满、大小、难易等8种区别。最后提出了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等积善可行的10种类型。最后的《谦德之效》内容最短,以作者和友人的经历来验证行善是改命的钥匙,最后以“举头三尺,决有神明,趋吉避凶,断然由我”勉励世人。
4
读罢全书,不禁想起马英九先生所书家训: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儒释道三家有大量典籍劝人从善,多做善事是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修身内容,作者更是现身说法,一片苦心,谆谆善诱。同时,《了凡四训》又能超越命运天定的窠臼,劝人努力改变天命,突破宿命,这也是该书自明末以来,影响数百年,至今仍有借鉴意义的重要原因。
不少人认为,书中有些篇幅间接宣扬因果报应,暗含迷信元素,进而否定原书的价值。我以为,完全没有必要把这个作为污点。有因果报应嫌疑的大都集中在举例部分,并非作者的核心思想。作者推崇的“命自我立,福自己求”充满了奋进作为的正能量,本意就是劝诫世人突破安于天命、消极待命的迷信思想。况且,迷信本身也算是种精神信念,如果大家都把善作为精神信念,那对社会必然有诸多益处,这样的“迷信”也是实笃的善念了。
作者简介:
循 羽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一个建军节出生的战士,有过一段携笔从戎的记忆,虽已脱下军 装,仍以曾是一名老兵为荣。
中 国 合 伙 人
策划、排版:白杨
编辑、审稿:循羽
设计、精典:三火
校对、终审:了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