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与空间的转换
抗战时期,毛泽东提出“论持久战”,国民党谋士蒋百里、白崇禧等人也提出“拿时间换空间,拿空间换时间”的理念。
这充分说明,时间与空间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转换关系。就抗战而言,在更长的时间里(持久战),我们能获得更大的空间(最后的胜利),而中国更广阔的空间,一方面使得日本不可能速战速决,另一方面,又给中国拖垮日本,返工日本准备了时间。
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你有很多钱或者资源(空间),在经营中你就能挺过更长的时间,或者反过来,你有更多的时间准备,你就能拥有更多的资源。
为什么时空能转换?原因是世界只存在空间,不存在时间。时间是一种概念。时间和货币类似。货币有价值尺度功能,能够测量商品价值量。时间空间测量功能,能够记录空间变化运动周期。
时间是人类从物质周期性变化运动中抽象出来的概念。它是一种上层建筑,不是物质基础。不同的物质运转规律,对应着不同的时间。地球时间,是由地球围绕太阳周期性运转(地球公转一圈是一年)、月亮围绕地球公转(月亮绕地球转一圈是一月)、地球自转(自转一圈是一天)构建的。假设在另外的星系里,物质相对运动的周期不一样,时间也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就是时间的相对论。
我们做事情的时候,要记住:时间取决于空间。你觉得完成一件事情要一年,那是因为构建事物的物质资源组合需要一年,换一种组合方式,换一个人去组合,可能时间又不一样了。你花一年才能干成的事,有人可能只需要一天就干成了。原因在于空间组合能力不一样,或者说是资源禀赋及对资源的组合运用能力不一样。
中国有广阔的空间(人力,物力,地理活动范围),因之就能从战略防御期转到战略相抗期,进而转入战略反攻期。日本因为受到空间资源约束,所以决定了它不能速胜,且时间越久资源消耗越多,最终会走向失败。
当你没有资源的时候,你要舍得花时间去整合资源。当你拥有资源的时候,你要舍得花资源去节约时间。
最重要的,是要记住,所谓时间,无非是空间的运动周期。而空间的排列组合,我们是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有所作为的。
| 李悦源
| 202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