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首届全国教师文学作品大奖赛王培玲作品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王培玲(山东)
题记:说起我与日照三十年,我在想,三十年前我在哪?我在上小学。三十年后我在哪?我在教小学。三十年来,我从学校到学校,始终没有走出过学校。所以我与日照的三十年也是我与学校的三十年。所以让我说说我与日照的三十年,似乎是绕不开上学的那些事儿……
岁月就像一条流淌的河,河东是曾经流失的美好青春,河西是值得把握的往后余生,中间流淌的是无法忘却的美好。今天就让我循着岁月的堤岸去探寻那一路变迁时光。
那是九岁那年的夏天,我终于从上了四年的“育红班”毕业了,踏入了我向往已久的“真正”的小学,在我的印象中那是一圈灰旧青砖的院墙,大门朝东,分为南北两个院的校园。南院地势低一些,地面坑坑洼洼,随处是泥里冒出的石头,那是低年级的同学待的院,北院地势高一些,依旧是凹凸不平的石头和尘土飞扬的地面。那是五年级和老师的办公室待的院。北院西边应该是个破旧的水房,不记得有过门,常年垛着很多柴火,里面一口没有锅盖的大黑锅,我们平时喝的水应该就是那口锅里烧的,也不记得有专门的人负责干这个事情,现在想来烧水的应该就是我们的老师。北院的北边应该是五年级的教室和老师办公室。
院子中间在我小小的脑袋里还站着两棵树:一棵是东南角的大榆树,来了风,这榆树先啸,来了雨,大榆树先就冒烟了。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最让我难忘的是一到某一个季节,我现在记不清是啥季节,大榆树上挂满了“吊死鬼”。树上好像没有叶子,只有满树上搭下挂的“吊死鬼(榆树上的虫子),长长的丝从上扯到下,垂到我们能够着的位置,丝的末端是一个类似茧壳一样的东西,里面藏着一个黑黑的软软的虫子,我记得那虫子的手感很软很舒服,不知道有多少回我们会帮她脱下衣服,拿在手中把玩。那时的它们好像愿意吊多久就吊多久,愿意吊多高就吊多高,好像从来就没人管,它们就这样自由的荡在大榆树上,以至于到现在还荡在我为数不多的小学生活记忆中。另一棵树就是校园东墙旁边的忘记了是什么树,那棵树上挂着一口大钟,早上在家里听到钟声那就得急的放下饭碗就飞奔,下午听到钟声就插翅一样窜出教室。所以那棵大树也因此刻在了我的记忆中。出了校门就是我们的操场,操场那是童年中的一个有着深厚记忆似乎还掺杂着一些焦急无奈的场所,因为那里除了是我们的操场更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放电影的地方。每当听说有电影的那个下午,我们放学冲出校门的第一件事不是回家,而是快速的冲向操场去划定自己的位置,站在那个位置上给爹,给娘,给一家人占个看电影的好位置。这时候就显出人多势众的好处了,家里兄弟姐妹多的,有大哥的,有能力的总是能占到理想的位置,而且他们的总是能一个在占地方一个回家拿板凳,似乎板凳到了,那个位置就真正的有了归宿,而我就是那个站在风里占着地方不敢挪动,没人回家抱凳子的那个焦虑着急的小丫。直到天黑了,父母们都回来了,把凳子搬来坐定,那可焦急不安的心才算安顿下。
至于学习的事情,我脑海中有一点印象的就是老师让我们自己买一些五颜六色的纸裁开上交,然后就会印出五颜六色的试卷,记得有粉红色,有黄色,白色,至于考了多少分,学的怎么样印象又是浅到想不起来。在教室里学习的印象不深,但是在教室的午休却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那时候我们午休都从家里拿来一个编织袋子垫在桌子底下,大家都躺在桌子底下睡觉,偶尔还有谁谁从家里咸菜缸里摸一块辣菜头子或者腌的姜,就这样躺在桌子底下分吃的津津有味。那些咸辣的滋味,至今还在喉头舌尖。那时候学习只是生活中一个不起眼的组成部分,每天好像就是满脑子虫子啊,树啊,钟声啊,操场上那块地盘是很重要的。放学后要挖的青草和要拾的柴草,还有那树上的知了,水中的鱼,那晚饭前的藏猫猫,那暮色苍茫中的唤归声才是生活的主旋律。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得太慢,家长的眼里只有庄家和生计,我们的生活也总是自由的像风一样。
时光匆匆,二几十年过去,二十几年后的我从一位小学生变成了一个小学生的妈。2010年的夏天我的儿子也结束了“大四”的学习生涯正式成为一名小学生。那是日照市的一所市级优秀小学,陪儿子入学时,我清楚的记得那整齐的楼房,宽大的楼梯,明亮的教室,五彩缤纷的花坛,红绿相间的塑胶操场。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每一株小花都会微笑,透过明亮的玻璃,是一张张幸福的小脸,像窗外娇艳的花朵,朗朗的书声像动人的童声大合唱,把美妙的音符洒向天空。
自从儿子上了学,我们就成了“演员”。各种角色都需要我们随时转换拿捏。儿子写作业时的时候我是“检查官,学摄影时我们都是他的“模特儿”,周末去学习各种各样的兴趣班的时候我们就是“司机”,从此儿子的人生就跟各中各样的学习打起了交道。我们的人生就有了各种各样的角色,学英语,学奥数,学围棋,学练字,学舞蹈,学绘画……尤其是到了中学,学业更是紧张忙碌,每天晚上挑灯夜战到十一点那是家常便饭,“书童”“伴读”又成了我们的身份。似乎从那以后他和我们就再也没有轻松清闲的时候……
现在啊,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得很快,孩子总是很忙碌,他们总是在父母的眼里,心里,一刻不曾躲过。他们总是在学校,兴趣班的路上一刻不曾清闲。他们不知道田野的太阳,不知道四季的风,不认识树上的知了,水中的鱼。陪伴他们的除了繁重的学业就是那离不开的手机电脑。也许他们有他们的乐趣,那是我不懂得,也许这就是时代的不同,岁月的变迁。似乎一切都好了,确实一切都远了……
岁月的河水滔滔向前,时代的浪花依旧雀跃,三十年的时光让我们惊叹我们的城市换了人间,三十年的时光让我和我们的下一代有了一个截然不一样的童年,我知道向前是岁月不变的姿态,我更知道走向远方更是谁也阻挡不了的必然。
【作者简介】王培玲,中共党员,一级教师。资深语文教师,东港区作家协会理事,日照市作家协会成员。从事教育教学工作20多年,业余爱好文学,经常写作散文、诗歌。代表作:诗歌《感遇》《重逢》散文:《心上江南梦外西塘》、《黄墩的黄,黄烟的黄》、《回家的路》、《寻梦石老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