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骑车去法国(2)
沿着萨尔河的窄窄的自行车道和道路两边的茂盛的草本、木本植被花卉,把整个沿河之旅立体装点得如同神仙府邸,每一个角度都像是在画中,转过一个弯就会出现一幅与此前所有已经沐浴过的画面都有区别的崭新的画面,在随着车轮快速的奔驰投身其间的同时,就又已经开始向往下面一个弯以后究竟是什么样的美妙风貌了。不知不觉之间就能沿着河跑下去几个小时,深入到了法国境内很远很远了。河边的草地,自行车道上一定间隔以后就会有一套供人休息用的木桌、木椅,有的还有大角度的木头顶子,可以防雨。所有的东西都是用简洁明快的原始木料加工而成的,是纯正的原木质地;骑车人坐下来休整、吃喝、聊天,会很自然的有一种与环境融为一体的感觉。不远处高速公路滚滚的车声和这最原始的自然和谐共生,是德国人法国人以人为本的传统的现实明证。倘在中国,这样的河边宝地早就被权贵圈占、被开发商占领,开成饭馆和旅游区了。
这样的对比绝对不是有意识的,甚至是反而要要有意识地自我制止的,因为眼前的好感受怎么能容忍这种对比的破坏呢!还是回到当下这双腿轮回上下、车轮刷刷有声地持续轻快地运转中来吧,自行车奔驰在德法边界上的畅快毕竟是太过难得了。
因为没有边界的铁丝网,没有石碑和国旗,更没有士兵和检查站,所以究竟哪里是德法之间的分界线,是需要询问一番的。在离萨城6公里以后的德法边界上的小村,因为被几条公路所包围,所以乡村的僻静已然不再,不过还是有竖着行人自行车等弱势交通方式专用的标志的道路,顺着这些道路回到河边以后,宁静与安详的气氛就会毫无悬念地重新回来。在一个人人都享有最低保障的国度,是可以寻找到安静的。它的安静是真实的,也是长久的。风景的美丽,其实是有制度依托以后的人生的美丽的一种外现。尤其对于德国法国这样的发达国家而言,貌似原始的自然都是人们自觉意识、规则意识与法律意识下的成果。插图28
这条沿河的自行车专用道两侧,有着大量惊艳的风景细节。河边的芦苇,路边的白杨树,供人休息的木头桌椅下的小草小花,河谷两侧的山坡上的蓊蓊郁郁的森林,还有零散分布在这里那里从森林里露出一个尖顶,藏在山谷里的古老的高大农舍,都让人依依不舍。
这很多场景后来都是一再达到,一再置身其间,每次都像是第一次一样欣喜兴奋,每次都像第一次一样陶然忘返;自己几乎完全陷入到了一种快乐无边的环境审美与自然审美之境中去了。有了自行车以后这是自己找到的第一个审美路径,来来回回地利用下课以后的时间和周末的时间放假的时间,走了很多很多次,很多很多次以后也还是依然没有走够。在自己从小就有的关于风景的梦想里,这样的好地方实在是百骑不厌,来了一趟还想再走一趟,来了十趟还想再走第十一趟。
顺着河边的公路骑行,上帝一样的光芒从乌云后面照下,照亮了河湾处的几栋红顶房子。这是西人宗教观点所从来之的自然根源。欧洲一向优美的保持着原始状态的大自然缔造了他们的宗教,完全可以设想正是这一缕从乌云后面射下的光启示了自然中的人类。
曾经在一个周末的早晨,看到一对沿着萨尔河从法国跑向德国的年轻夫妇。夫妻并肩而跑,身材自然是男高女低,两个人都非常精干利索,浑身上下没有赘肉,精神面貌也与我们在电视上看到那种所谓职业运动员没有什么两样,一举一动都体现着一种人在自然中,在自然中运动着的美。
他们跑步的节奏一致,都是那种舒缓而紧凑的小步伐,有着一种可以持续很多个小时都不会稍有懈怠的韵律感。他们都穿着紧身裤,前胸后背都插着小小的水瓶或者香蕉。周末的早晨,这样的夫妻跑大约是半个甚至一个马拉松的距离。他们的周末是这样度过的,沿着萨尔河、沐浴着清新的有着滚滚流淌着的河水水汽,在万木簇拥的森林里的味道里,跑到德国再跑回法国……
河道边的加油站是给船加油的。虽然知道船也是要烧油的,但是看见一个专门给船加油的加油站还是让人觉着非常新鲜。这是陆地上的居民的习惯所导致的孤陋寡闻,而且还并不因为这样的孤陋寡闻而稍有难堪,一味地继续观看着那给船加油的加油站的所有细节。河边上的船只加油站,也成了风景的一部分。德国让自己实现了从小就有的关于风景的梦,甚至到了超越于想象的地步。经常可以发现唐诗宋词的意境——其实保护良好的大自然,不被肆无忌惮地破坏的大自然,不管任何时代都与唐诗宋词里描绘过的景象直接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