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笔记:作为一种旅行的回家
梁东方
火车上的人们都在看手机,有的人是单纯的用手指上下滑动,有的还戴着耳机,沉浸在属于自己的声像世界里。
火车上看手机已经是这个时代最大的阅读,毕竟比说闲话和无聊地呆望要有意思,是一种在更自我的基础上联合形成的安静的文明。当然,火车上已经少有看书的人,更少有写字的人。这是整个社会之中每一个个体的人的一种普遍状态,在文化习惯上,大家都已经远离了那些古老的格式。但是也说明多数人已经没有了那样仅仅靠着一本书一支笔,就可以在公共交通工具上轻易地进入独立的自我世界的圆融之境。
曾经在德国的火车上,并不拥挤甚至很宽松的火车上,见过很多读书写字,专注程度一如在图书馆或者自己家里一样的年轻人。他们那种将一切摊开在车窗外飞掠的优美大地背景里认真阅读和书写的状态,让整个列车上的气氛都有了图书馆的味道。他们那是去上学去工作去旅行,也可能是正走在回家的路上。
回家当然也是旅行,但是回家却常常与出去旅行的心态有异。因为太过熟悉,又太过急切;没有那种要去看未知的风景的揣想,却有即将回到亲人身边的激动。更重要的是,回家的旅行,路途上的一切都已经被我们烂熟于心,不能以新鲜的眼光去打量、去想象,连带着旅程本身都似乎仅仅是让人不耐的累赘,是要赶紧过去的不得不有的桥段。
只有经常回家,才有可能逐渐克服这种心态的弊端,以一种相对从容的类似于普通的旅行的悠然待之的态度,看经过的一切人和事、一切物象和风景。
将回家作为一种“旅行”,一个人的旅行。在熟悉的道路上,在重复的道路上的旅行。不再急匆匆,不再只是专注于赶车和无聊地凝视旅程上充斥的大量无意义的细节。这是经过了多少年的修炼才臻于的一种化境,一种人生中殊难一至的化境。
在阅读、听音乐和写笔记的过程中,让自己逐渐进入到如一个人在图书馆、在书房里、在田野中般的冥思状态,“魂飞天外”的状态。而随时抬头看看窗外流动的风景,凝望冬天的大地,便有在自己的遐思之上配了画面一般好感觉。这样的流动不居的感觉,在相当程度模拟了人生的流水落花一去不返,含着一种层次丰富的惆怅。这样近于直观的望见,不是其他任何场合所能有的。这是旅行,尤其是回家的旅行给予我们的馈赠。
这是往返回家几十年以后来才逐渐达到的一种难得的境界。当然还需要一定的外在条件,比如凑巧在一个少人打扰的临窗的位置,比如周围的人都比较安静,比如窗外的雾霾不是很重。
荒凉的冬天里,华北平原上,大地一片萧疏。麦地的绿色之上蒙着一层灰色的翳障。孤零零的几棵小树,树叶已经完全落光;根根如笔画的树枝联合起来组成的虚线,直指空中。孤立无助,很无奈,却也很坚定。
生活总是要继续下去的,生存和发展,在生命过程中享受社会与自然赋予每一个人自己的最具体的恩惠,自是永恒前行的节奏。在这样的节奏里,火车用了一个小时二十六分钟抵达保定,整个车厢里的几乎所有的人都站起来下车。一个一个地排着队挪着步通过窄窄的车门,然后大口呼吸迈开大步,又取得了什么胜利一般地向着人流滚滚的出站口而去。
由此分散开来的人们,都将各有归处。而我回家的旅行,尚在途中;在冬夜中望着期待的灯光而去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