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笔记:晋祠与旅游点旅游

梁东方

晋祠这样集中在一个相对狭小的范围内的风景,就是最标准的旅游点旅游的原初概念所从来处。人们乘车、开车到了一个有风景的地方,进去看一看,很快就出来,出来奔向下一个景点。这样标准化的景点一般来说都不是很大,都集中在一个能很快进出的地方,周边不是没有风景就是与这风景点内部的状态迥异,乏善可陈,不值得停留。

这种旅游点模式,在整体自然环境欠佳而旅游又趋于下车看景上车赶路的传统来说,是普遍存在的。非常耐人寻味的是,晋祠这样天然的孤独一处的景点自不必说,那些本来身处大环境之中的景点,甚至就是大环境一部分的景点,往往因为大环境不被认同为景点的一部分而刻意要将大环境去除,只剩下孤零零的景点本身。比如绍兴的鲁迅故居,拆除了周围的邻居甚至旧有的街道,把鲁迅故居变成了失去左邻右舍的历史和地理关系的标本;比如乔家大院,将周围的全部村庄都集中到了一个还叫做乔家堡的小区里……

将旅游点孤立出来,其实仅仅是方便了管理;不说其对历史和地理的人为斩断的“破坏”,只就游客来说,也再难形成可以旁逸斜出,从多个角度,从周边关系来审视景点的可能。

大约是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晋祠这样名声在外又院内空间十分有限的地方,就想了一个扩大风景的方法:在晋祠之外建起晋祠公园来,让游客先进一道门,再进一道门,用相对漫长的步行来延长他们的驻留时间,一方面可以同时容纳更多的游客,扩大负载;另一方面也可以缓解人员过于集中在晋祠内部造成的拥堵。

即使如此,至少在我们抵达的这个上午,这里的拥堵还是随处可见。

先是停车场排队停车的拥堵,车位已满,只能等着出来一辆进去一辆;而有的车不排队,直接开到前面去加塞,堵住了出来的车,使出来和进去的缓慢秩序顿时混乱起来,一片愤怒的鸣笛之声此起彼伏,使八月盛夏的酷暑的余威顿然加码……好不容易停了车,还需要步行很长距离才能到晋祠公园的门口。为了防止有人直接开车到晋祠门口的马路边停车让客人在那里上下车,整个马路边都用高高的密密的栅栏给堵住了。不论男女老幼,都必须先经过在烈日下漫长的步行才能到达第一道门。

门前是验身份证与健康码的长长队伍。

实际上,实行网上预约以后,所有信息都已经在网上预约时进行了登记,现在只要刷一下身份证,确认一下即可。别的景点大多也都是这么做的。但是晋祠公园门口不仅要验身份证,还需要重新扫健康码。虽然因为重复而显得麻烦,但是人们普遍还是可以接受的。

不可理解的是,进了晋祠公园,经过漫长的阶梯逐渐接近了晋祠的时候,就又出现了排大队的情况。这回是要扫另一个码,山西行的码,扫出来的结果是成功才可以。实际上在网上预约的时候就是通过这个“预约成功”来确认的,现在为什么在刷身份证的同时还要再返回去找这个验证身份的程序呢!匪夷所思。而在烈日下,人们不得不忍受着曝晒,一分钟一分钟地等待。突然又说六十岁以上的人可以不排队,可以不扫码,可以直接进。已经排在两道铁栏杆里的老人们想行使这个特权却又苦于无法脱身,出不去;直接从人流中挤过去吧,又会让所有人都东倒西歪……

等终于到了晋祠的围墙里面了,其实也就可以知道为什么在门外那样做二次检查和验证的真实目的了。里面已经是人山人海。你即使不雇导游,耳边也都是一拨又一拨的导游讲解之声,想躲开都不可能。而那些令人吃惊的老树浓阴之下,到处都是人头攒动,所有泉水之旁庙宇台阶之上都是走着坐着的人。

所有高大挺直的松柏杨槐银杏树,都因为站在山脚之下且得泉水滋润而生长得格外颀长壮硕,它们伫立在那些历史记载得林林总总的庙宇塑像和建筑格式,是一种关于既往时间的天然背书;能在这样的树下坐一坐,已经是游览晋祠的重要享受。在任何别的地方,尤其是日常生活中的地方,再也难有这样与古建筑、古树并置,从而可以让漫长的时间之流在同一个时空里和自己靠近的机会。

不过这样的机会和享受因为游人过多而打了很大的折扣。人们之所以还要人挨人地簇拥着坐在这里,是因为进来一趟不容易,也因为这是为回程堪称漫长的步行做休息准备。

这种被归拢到一个不得不原路返回的狭窄路径中去的游客,多少会有一种自由的被剥夺感。一直到回到了自己的车里,才会长长地舒上一口气。不管外面的车辆怎么排队等着进来,出去总还是快的。这是很值得欣慰的。单纯的旅游点旅游,实在是只适合没有自我规划与行动能力的孩子和老人吧。与之相对的面对整个城市、整体环境、整个地域的旅行,不被贴上明确的旅游者的标签的旅行,也许才符合更广阔更自由的旅行要义。

(0)

相关推荐